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微纪录:秦腔三意社的坚守求变之路(上)

2024-06-12文化

戏大于天的演员

爱戏如痴的观众

在三意社的演出现场

演员和观众的双向奔赴

是秦腔传承的最美注

Xi’an Sanyishe

西安三意社

临近中午1点,户外温度达到近40度,在渭南市澄城县西夏村,十里八乡的戏迷们早早赶了过来,为下午3点的演出提前占一个好位置。

贾平凹在作品【秦腔】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Xi’an Sanyishe

西安三意社

创办于1895年的民间班社「长庆班」,于1919年更名为「三意社」,这个名字来源于创办者苏长泰三个儿子的乳名如意、双意、三意。在创建之初,演员靠临时约请,戏箱靠临时租赁,除招收第一期学生外,演员全是「江湖艺人」。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接地气儿」的风格,各方秦腔名角同台献艺演出各自的拿手好戏,一时间成为西安古城最上座的班社之一,深得观众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演员日渐减少,传艺就采用「大师哥教小师弟」的方法,之后代代相沿。

秦腔讲究口传心授,唱腔音符、人物念白、眼神表情处理都是学问。三意社的老演员在为年轻演员抠戏时,总是一遍又一遍亲身示范。古老的秦腔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被传承、发扬。

在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三意社立足于古城西安,深入广袤的西北大地,演出过大量优秀剧目【赵氏孤儿】【火焰驹】【狸猫换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享名,深受群众欢迎。

在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三意社立足于古城西安,深入广袤的西北大地,演出过大量优秀剧目【赵氏孤儿】【火焰驹】【狸猫换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享名,深受群众欢迎。

乡村田野,酷暑严寒,风沙雨雪。秦腔是长在黄土地上老百姓的戏,在社长侯红琴的带领下,三意社把大篷车开到了大西北的角角落落,把戏台大棚搭在乡村田野,让戏迷们在家门口就能见到喜爱的角儿。无惧酷暑严寒,不论风霜雨雪,还戏于民,他们守住的是秦腔的根。

,演出过大量优秀剧目【赵氏孤儿】【火焰驹】【狸猫换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享名,深受群众欢迎。

戏曲是一个看似光鲜实际却非常苦的行当,尤其对三意社这样起源于民间也扎根在民间的剧团,他们的演出以庙会和商业包场演出为主,根据演出条件和剧目的不同,平均一场的收入大多只有三五万元。

一年300多场的演出,足迹遍布西北五省,大家伙儿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奔波。

虽然收入不算多高,但还能维持正常生活。而在三意社,戏比天大,却是每一位演员的座右铭,是他们心底最深处对舞台的敬畏心和对戏迷最大的回馈。

火焰驹】【狸猫换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享名,深受群众欢迎。

起步于民间草台班子,天生基因里就带着「民间」的气质,扎根基层、顺应市场也就成了三意社一百年来的生存之道。

始终和民间保持密切的关系,大量上演秦腔传统剧目,充分继承秦腔的优良传统,保持秦腔的固有风格,在为传承和保留传统秦腔的优秀剧目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让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听着来劲、解馋、过瘾。

有戏迷说,能在现场看秦腔是一种幸福,只有看过现场黑压压的人群,才会明白传统秦腔戏依然是人们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精品剧目和演员渴望有鉴赏力的观众,观众也期盼欣赏艺术水准精湛的演出。每场戏,三意社的全体演职人员们,都揣着戏比天大的敬畏心,情绪饱满、一丝不苟,观众们也随着剧情的推动,时而感动落泪、时而喜笑颜开。演员和观众在一幕幕秦腔大戏中的双向奔赴,便是秦腔艺术传承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