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策略

2024-04-19文化

本文转自:今晚报

多角度关注 分题型作答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解题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给同学们梳理一下小说阅读不同考点的答题要点和思路。

一、从主题思想分析

1.主题蕴于人物形象中: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关注人物身份、职业,关注对主要人物的评价,关注人物在事件中的身心成长变化。2.主题蕴于情节发展中:关注矛盾冲突。3.主题蕴于环境描写中:关注社会环境、时代背景。4.主题蕴于标题中:一语双关。5.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写出在故事发生的时代的主题思想、在作者写作的时代的主题思想、在读者阅读的时代的主题思想。

二、从人物(或物象)分析

题型一:分析人物形象。要分角度作答,正面描写可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答题;侧面描写可从他人评价、作者介绍、自然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揭示、寓褒于贬等方面作答。

题型二:分析人物(或物象)的作用。关注物象,要从人物精神品质的折射、串联情节的线索、揭示主题思想、运用象征的手法等方面作答。关注主要人物,要从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思想、传递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作答。关注次要人物,要从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情节的线索、正面烘托或者反面衬托主要人物、揭示(或丰富)主题思想等方面作答。

三、从情节分析

题型一:梳理文章情节(线索)。从线索上看,有单线分析(即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明暗双线分析(双线的结合点是突显主旨的地方);自己寻找线索(从时间发展、空间转移、心理变化、事件发展、标题、三次以上出现的物象上分析)。

题型二:情节的作用。1.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引起下文,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揭示小说主题,交代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命运,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呼应标题。2.结尾:揭示主旨、深化主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戛然而止引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首尾照应。3.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题型三:情节的分析。1.人称:如第一人称叙述,是便于抒情和叙事、增加真实感;如第二人称叙述,是便于抒情、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如第三人称叙述,是全知视角。2.顺序:顺叙,是时间、空间、事件等按顺序展开;倒叙,为了设置悬疑、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插叙,可以丰富内容,使得人物性格经历等更完整,丰富(或深化)主题。3.结构:从设置悬疑到谜底揭开,一波三折,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有伏笔,有照应,使得文章情节突转。

四、从环境分析

题型一:赏析文中某段关于环境描写的文字。1.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等。2.分析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视角变化、烘托反衬、白描、多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联想、想象、情景关系。3.分析环境特征:自然清新、沉闷压抑、空旷、喧闹等4.分析作者情感。

题型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人物:烘托人物心情、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2.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疑。3.对环境本身: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特点,渲染气氛,揭示时代背景。4.对主题思想:揭示(暗示)时代特征、奠定感情基调、揭示(或升华)主题。5.对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引发读者思考。6.答题思路:结合具体环境描写的语句,从上述五个角度进行准确选择,然后加以具体分析。

五、从语言分析

1.语言风格:含蓄隽永、质朴自然、清新明丽、婉约细腻、幽默诙谐、尖锐讽刺、方言俚语、书面语和口头语结合。2.句式特点:整句散句结合,于变化中增强语势;长句短句交错,短句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

六、从标题分析

1.人物类标题:揭示主旨、突出人物形象。2.情节类标题:设置悬疑、线索、概括主要内容。3.环境类标题:渲染气氛、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4.主题类标题:揭示主旨。5.物象类标题:一语双关、线索、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