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读物

2024-07-02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如何入门?

这本书就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根拐杖、一个锚点。

它是北京大学 王力 教授(1900-1986,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通论」的一部分,经多位名家学者执笔和审校而成。

全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我们勾勒了华夏古代文化生活的图景。包含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衣、食、住、行等十四个领域。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古人的天文学知识相当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常观天象,并创立了历法。用以指导农事、战事、国事。

二十八星宿、十二次、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阴历阳历、闰月……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部分历法至今还在指导着农业生产。

我国的乐律知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非常精微。古人把「宫商角徵羽」五声和「春夏秋冬」四季,「东南中西北」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

同时,这样的思维传统也已融入文人的著书与诗词歌赋中。比如【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甫的【小至】,韩愈的【忆昨行】等。

古代「婚姻」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男娶女嫁结为夫妻这件事情,二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父母。【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约为婚姻,就是结为儿女亲家。

结婚共要经过六道手续,叫作六礼。六礼之中,纳征和迎亲最为重要。

书中还精选了中国考古的成果和文物图片,作为历史的佐证,让今人更为清晰和完整地看到历史的风貌,同时还能获得延伸的知识点。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晚唐【宫乐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桌子与今天桌子的高度接近。

然而,晚唐的桌子主要还是放置物品的。桌凳相配、人坐在桌旁写字是到北宋才兴起。

故,唐以前的人写字都是坐在席或者矮床上,左手执卷成筒状的纸(或者竹简、木片等),右手执笔。

这也就意味着,唐和唐以前的毛笔运笔法与后世迥异,独树一帜——「转笔」:

一个字的每个笔划,在书写时都需要不断搓捻转动笔杆。

王羲之、欧阳询、刘墉这些书法大家都深谙「转笔」之道。

我们今日的风俗礼仪、衣食住行看似与古人相去甚远,实则早已雕刻进了华夏民族的基因之中。

文化自信,来自于世代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也是每个中国人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