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林辉煌丨漫长的中年

2024-06-17文化

画者:小胖

前几天,老王找我吃饭。一开始春光满面,谈笑风生,仿佛这就是中年男人应该有的样子。酒过三巡,画风急转直下,老王掩面抽泣,咒骂这人到中年,就成了狗杂种。

我很少看到老王抱怨中年的苦闷,更没见过他如此咒骂狗杂种。但是,我应该能体会他所体会到的苦楚,早就应该体会到的。无非是自己的事业徘徊不前甚至岌岌可危,老婆天天抱怨房子太小连呼吸都困难,小孩总是吵闹没人家的乖巧,亲戚借了你的钱不还反而对你有天大的意见,能谈心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少,身边得癌症、出事故的人越来越多……

老王刚刚跟老婆吵了架,原因是两个人已经有两天没吵架了。老妈看到这种情形,自然是按捺不住,明明是对儿媳妇不爽,却指着老王的鼻子开骂。老王内心烦躁,就故意去给小孩辅导作业,趁机狠狠凶了一顿小孩,把小孩给整哭了。

我笑话老王没本事,只会拿小孩出气。老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在单位跟个孙子似的,战战兢兢,跟谁都和声细语;我一回家就跟老婆老妈吵架,又吵不过她们,语气稍微重了一点,立马就要求离家出走。你说我有什么办法,也只能把这股气撒在孩子身上。

有用吗?

有个鸟用!我老婆一听小孩大哭大叫,又过来把我狠狠凶了一顿。我老妈一听老婆又来凶我,也赶过来不断补刀,仿佛这样我会更好受一样。就这样,我夺门而出,找你喝酒来了。

我知道自己安慰不了他。中年人是安慰不了的,也不需要安慰。喝完这顿酒,回去睡一觉,第二天老王依然会挺起精神,把生活继续过下去。

是生活始终如此艰难,还是人到中年才如此?我也不知道。

一般来说,人们把40-60岁之间的人生阶段称为中年,介于青年与老年之间。中年这个词之所以被广泛提起,大概跟「中年危机」这个词所引发的普遍共鸣有关。1922年,霍尔在一项名为「衰老:生命的后半程」的研究中,创造了「中年时代的危机(middle age crisis)」一词。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影响30多岁到40多岁男性心灵的一场旷日持久的高烧状态。当然,霍尔对中年是充满乐观的,他认为这场危机标志着男性真正成熟的开始。

1965年,埃里奥特·杰奎斯(Elliott Jaques)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死亡与中年危机】(Death and the Midlife Crisis),首次在学术界使用「中年危机」这个术语,呈现了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开始承受生活重压并意识到老之将至的焦虑心态。此后,这个术语在坊间迅速流传开来。

中国人描述中年状态,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实际上中间还有老婆。这是一种非常家庭化的描述,给人传递的是上压下顶中间缠的无力感。

然而,中年的烦恼,很可能只是现代的发明。

元代的孟汉卿在【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楔子中有一个名句:「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意思是人到中年就算了了,没什么好忧虑的。紧接着的一句说得尤其明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在当时,也许不是一种普世价值观,但是却刻画出了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在那个人均寿命不长的时代,能活到中年就不错了,估计赡养老人的压力也不大,培育子嗣主要靠数量来对冲夭折的命运而不是像现在这么精心喂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中年危机,在古人看来近乎奢侈。

当然,这不是说古人的中年没有烦恼。正义有可能缺席,而烦恼从不缺席。战国时期的【列子·周穆王】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中年故事: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涂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后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廖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忘、得夫、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

华子人到中年,可能是帕金森了,啥都记不住。被儒生治好(医学奇迹!)之后,不仅不高兴,反而勃然大怒。为什么?因为他想起了「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的烦恼。需要指出的是,华子的烦恼不是中年危机,而是生活本身,活得越久,烦恼越多。

可以认为,在古人那里,中年不是一个明显的难以跨越的坎,更没有足以导致心理障碍的危机。遗忘,在华子那里就是「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道家境界。而在老王那里,中年的压迫感是真实存在的。一方面,老人的寿命明显延长,七八九十岁比比皆是。这意味着养老阶段明显延长了,特别是各种疾病随着老龄化而接踵出现,照护的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晚婚晚育越来越普遍,以前人到四十已经当爷爷奶奶了,现在人到四十,小孩可能还在读小学甚至还在穿纸尿裤。除了晚婚晚育,现在的育儿相当精细,耗钱耗精力。再有一方面,城市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钱,而且是大量的钱,绝大多数家庭都必须夫妻两口子同时上班才能养家糊口供房供车。两口子都上班,那么带娃、养老、家务等等细事,也就成了家庭矛盾的重要导火索。

所以,中年开始变得漫长甚至出现危机。以前的中年跟老年大概率是重叠的,而现在的中年不断往后延长,医疗技术和营养水平的提高让老人越活越久,需要照护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小孩的养育周期也拉长了,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工作了还要承担他/她的住房压力和育儿压力。如果我们把同时承担养老和育儿的压力作为中年的核心标志,那么在他/她30多岁的时候,可能已经开始迈入中年生活了,这个阶段也许会持续到60多岁,前后大概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这就是被创造出来的中年。

你跟我说这一堆有啥用?对我走出中年危机有帮助吗?老王投来鄙夷的眼神,利索地夹起一颗花生米,扔到自己的嘴里。还不如给我来几碗毒鸡汤!你不是很会吗?

切,毒鸡汤你喝得起吗?还是给你几条实操性的建议,听好了:

第一,精读林某人的书【花村肖像】。 如果读一遍还没走出来,再读两遍!在这本非虚构文学著作中,有的村民外出打工被抢劫、被逼婚,有的65岁了还在种田以维持脆弱的尊严,有的成了专业的农机手走南闯北,还有的则经营着农家乐勉力维生……就像所有农民一样,他们为收成之年而开怀大笑,为人生挫败而苦闷不已,也为政府的某些行为感到困扰,就像你一样。

第二,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

第三,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把手机关掉,专心陪老婆和小孩。

第四,那个,偶尔请我喝两杯

第四点建议不错!老王看我一脸认真的样子,噗嗤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