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4500字干货,自卑到骨子里的人是如何获得自信的?

2024-01-10情感

写在前面:文章较长,来不及看可以先收藏。以下为正文:

我曾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长相不好看,不会社交,没有特长,都是我给自己贴的标签。

我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教,心思敏感,有时候跟朋友相处,一点矛盾也会让我闷闷不乐一整天。

这样的状态让我整天处在一种内耗的情绪中,没有精力和兴趣去做有意义的事。

尝试任何事之前,我总会想: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让我永远都不敢迈出第一步。

直到 3 年前,我注意到自己活得越来越让自己讨厌,我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要带着这些自卑和不幸度过余生吗?我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世界有我没我是不是完全一样?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让我对未来感到害怕,也让我真正开始反思自己。最终,我决定换个活法,彻底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3 年过去了,我不敢说自己成为了如何优秀的人,但对比之前,已经有十足的进步:我不再患得患失;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轻易否定自己,甚至很多人开始夸我有主见,肯定我的能力。

这些评价让我有底气来撰写今日这篇文章,也请你理解,尽管现在的我更加自信,但在撰写此文时依旧诚惶诚恐。

我不确定自己输出的内容是否能让你满意,只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你带来一些思考,如果有一些改变,那就再好不过了。

自信的源头

在开始之前,我想说说自己对自信的理解,它与 2 个因素息息相关, 一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二是对自己客观的认识

一个人有了某种赖以生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稀缺的,自己就能找到个人在世界的位置,因此找到意义。

一个人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就不会过分沉溺在痛苦中,而是认识到自己的其他价值,与自己和解。

要找到自己的能力,就意味着要发掘自己。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事,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些问题没人知道,只有不断尝试才能知晓。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相比于其他生物,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小猫出生几周就能离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养育一个婴儿到成年,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这种高昂成本换来的是人类极强的可塑性:有人成为工程师,有人成为诗人,有人为环保主义奋斗,有人为女性争取幸福和权利。

但在刚生下来,没人知道这个小孩究竟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要经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三问。

在人生的前半段,大多人都在经历「我是谁」的阶段,往往容易产生迷茫,进而对自己的存在感到疑惑,对存在的意义感到恐慌,这很正常。

从小学到大学,关于认识自我的课程很少,在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我们常常将自己的感受放在次要位置,这导致大部分人,都缺乏对自我的认识。

条件有限,我们必须自己找到答案。

那么,如何才能逐步让自己变得自信,不再成为一个自卑的人?

一、多尝试不同的事,特别是感兴趣的事

在人生的前半段,我们需要努力去找到那些有可能让我们感兴趣且擅长的课题。

为什么我们要找到既擅长、又感兴趣的事?擅长就意味着我们能将这件事做好,比 50% 的人更好,只有做擅长的事,我们才会有竞争力。

而兴趣则意味着我们能长久地将这件事做下去。【纳瓦尔宝典】的作者提到:「在成为你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够超越你。」

【纳瓦尔宝典】作者

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作家,成为工程师,成为优秀推销员或画家,因为在别人都选择放弃的情况下,他们仍愿意持之以恒地将事情做下去。

现在的你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那么不妨先从我们感兴趣的领域下手。

有时,光从 app 的调性就能大致推断出个人属性。

如果你经常逛豆瓣,说明你对书籍和电影比较感兴趣;如果你经常逛微博小红书,可能对美妆、穿搭、生活、明星八卦感兴趣;如果你经常逛知乎b站,你会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性价比、有强烈求知欲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去看你各个社交媒体的收藏夹,历史浏览记录,注意那些平常你感兴趣的话题,看看大致上属于哪些归类,比如书籍、游戏、美妆、购物、美食等等。

进一步细分,书籍是喜欢心理学、人文社科、历史还是经济,小说?游戏是 RPG MOBA 还是 FPS ,美妆或穿搭是喜欢哪种风格、价位、品牌?

当我们可以确定至少一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顺藤摸瓜,由此找到更多兴趣点。

比如喜欢心理学的人往往会对人的思维、行为模式相关话题感兴趣,像神经学、习惯养成、经济学等等;喜欢设计的人往往会对一些设计理念、某些设计名人或作品、画册感兴趣;喜欢游戏的人会对某种游戏机制、数值、环境、背后的制作人等等有兴趣。

在我们得知自己的兴趣后,如何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答案是从已有的经历中去找,从你过去的工作成果,过去朋友的评价,想想周围对你夸奖最多的是什么。是能言会道,逻辑缜密?还是心思细腻,待人友善?

如果你能言会道,那么你可能很擅长跟人打交道,跟人打交道的相关工作就会是你擅长的,如果你不喜社交,更习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不受人打扰的工作可能会更适合你。

认识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后,看看有没有重叠的领域,如果有,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题,接下来运用「刻意练习」的技巧,将你的优势进行长时间的打磨,就可以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拿我自己举例来说,今年我在家待业了大半年,几乎是从零开始做我的个人账号,一直坚持输出高质量内容,在几个月以后,就开始有厂家和各种广告媒体甚至出版商找我合作出书。

当然,或许你会觉得我只是好运,但如果你需要例子,我可以列举成百上千个。

在「努力」一词渐渐变得有些贬义的今天,努力的价值反而越大,因为躺平的人越多,能超越的人就越多,如果什么也不做,那么什么都不会改变。

二、少胡思乱想,多行动。

「行动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这并不是一句鸡汤,健康和忙碌可以解决 90% 以上的情绪问题,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从人类学到教育学,从行为经济学到家庭咨询,各种学科都认为熟练管理注意力是优质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几乎改善人生各类体验的核心。

如果你是个自卑的人,你一定很擅长一件事,那就是想得很多,一点小事都会让你的心情发生很大波动。

我们的大脑是具有适应性的,你越是感伤,你就会越擅长感伤,时间久了以后,你的大脑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

相反,当你切实行动时,就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每一步中,大脑会竭尽所能去把事情办好,变的越来越擅长思考,解决问题。

换言之, 你如何使用注意力,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在面对母亲、爱人相继离世的现实后,驻足良久,他毫无理由地出门去跑步,直到精疲力尽,那些负面情绪就离他远去了。

电影:【阿甘正传】

用行动去分散思虑过多,将注意力放在务实的行动中,你才能真正摆脱那些负面情绪,同时让真正的能力得到增长。

每天列出你最重要的一件事,并将其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完成。不要想着安排太多太满,你只需要确定一件最重要的事,确保每天都可以将其完成即可。

一次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三、你不需要做很难的事,只需要把简单的事情办好。

这一条可以看作是对上一条的补充。

股神巴菲特背后的好友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你不需要做很难的事,只需要把简单的事情办好。」

我们常常觉得,要改变现在的自己,就必须头悬梁锥刺股,一刻不停地奋斗,甚至是跟以前的生活彻底决断。

这样的决策压力导致很多人不敢做出改变,哪怕制定了计划也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最终我们只会任由过去的习惯将我们塑造成过去的人。

其实,你不必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不需要成为自律到变态的人,你只需要把你该做的事做好,做你力所能及的,能够完成的事情,就足够了。

福格模型给出了影响人行为模式的公式:行动 = 动机 x 能力 x 提示。动机代表愿望,愿望越强,行动的可能性越大;提示则是防止我们遗忘的手段;在动机跟提示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某件事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行动。

如果我们总是能安排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能确保自己可以行动,而不是被畏难的情绪吓倒。

如果你想要运动,不妨从给自己定每天做 1 个俯卧撑开始;如果你想要写作,不妨从每天 100 字的想法开始:如果你想要阅读,不妨从每天读 1 页开始。

选择适合你的难度,甚至远低于你能力的难度,只要不至于感到无聊,那就是正确的。

你可能会质疑,这样微小的目标是否真正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当你一贯执行这样的小目标,行动就会成为习惯,1 个俯卧撑会变为 2 个,2 个成为 3 个,就像树苗发芽成参天大树,最终会达到 一个满意的程度,任何微小的习惯都是如此。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微小可执行的目标出发,你会收获真正的成长。

四、保持良好睡眠和规律作息

这一条已经被说过很多次了,但它们之所以被反复提及,正是因为它们是绝对的真理,就好像世界上最伟大的名著,总是不被大多数人阅读一样。

许多人都知道,睡眠不足会对我们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最新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让我们的情绪得不到理性控制,长期睡眠不足的对象会经常经历急躁、焦虑、呆滞和剧烈的消极状态。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甚至会让我们注入对生命价值的质疑,怀疑存在的意义,否认自身的价值。因此,保持良好睡眠就成为避免负面评价最有效的行为。

你需要过尽可能规律的生活,特别是保证早睡,充足的睡眠对积极精神拥有巨大影响力。

如果你总是习惯在半夜三更玩手机,那么你会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损耗对自我的价值感,要成为一个自信的人,首先要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这样我们才会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五、避免比较,正视自身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不需要拿着自己的短处去跟人硬碰硬。

找准自身的定位,找到自己熟悉且擅长的领域,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我们要想的是如何汲取经验,避免下一次犯错。

如果你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特长,那么不妨从记录开始,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在上面记录自己的成就,以及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

长久积累下来,我们就会逐渐了解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写在最后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上说:「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

如果明天是你的最后一天,不妨这样想,你最想要做的事是什么?如果你想到了,就应该尽快去行动,「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能让你看清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当死亡来临,包括对自身之外的需求、所有尊严、困窘、对失败的恐惧都将不复存在,我们会赤裸裸地认识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的事实。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一天只有 24 小时,今天过了,就永远的消失了。

如果你总是将重要的事交给明天,一拖再拖,保留「受害者」心态驻留原地。或许你只能抱着「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小可怜」心态度过余生,在担惊受怕和消极沉湎中度过一段毫无意义的人生,可我们却未必有来世,只有现在。

最后,我想到了胡安焉在【我在北京送快递】里的一段话,用在此处做结尾,正合适。

「自由的情况也一样,或许它可望而不可即,或许我终生都无法抵达它,但这并不要紧,因为对它的追求比对它的获得更可贵,而且这对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很可贵——它就像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生命的支点,而不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