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来是透明的液体,会因为水中的藻类、微生物的数量、种类不同,形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水色对鱼类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对于钓鱼老手来说可以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是不是有鱼,还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对口饵料。对于钓鱼人来说,这可以说是野钓的基本功。
一、水色
我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因为水质过于清澈时,说明水中的藻类、微生物的数量很少,这是食物匮乏的表现。清水未必没鱼,但是自然水域中的清水通常都不会有大鱼。比较常规的正常水色有淡黄色、黄绿色、深绿色、淡褐色,是不同藻类造成的。比如淡黄色,水中的金鱼藻数量较多,水质相对偏瘦,食物比较匮乏导致鱼类觅食比较旺盛,属于鱼会比较好钓的水色,而且里面的鱼更喜欢进食各种荤饵,尤其是虫饵。食物匮乏的水面,鱼儿更喜欢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黄绿色的水质说明绿藻、裸藻、褐藻数量比较丰富,属于比较好的水质,很多养鱼的鱼塘都是这种水质,不肥不瘦鱼也是比较好钓的,用饵比较多样,根据目标鱼的品种合理搭配就行。深绿色的水质水域藻类过于丰富,说明是肥水。我们都知道肥水中的鱼比较难钓,因为透光性较差的关系,中上层藻类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深水层很容易出现缺氧的现象,此类水质气温一高鱼就容易浮头。钓肥水最好是选择刮风下雨的天气,或者是钓中午前后,选择钓中上层而不是钓底。至于其他比较另类的水色,通常都是污染严重造成的,经常是没鱼的,就算有鱼也不能食用。
二、浑水
浑水的形成跟藻类的关系通常不大,主要还是水中的泥沙造成的浑水。如果水质过于浑浊,会影响到鱼类的呼吸,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的现象,在浑水中也经常出现鱼浮头的现象,所以如果整个水体水质都比较浑浊,那么鱼会难钓很多。如果是局部浑水,最好是找水质不那么浑浊的区域下竿。浑水的形成原因较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雨后涨水,流水带着泥沙汇入到较大的水体中。这时候在出入水口附近,有高溶氧、低水温、食物充分的特点,是夏秋季节非常容易钓到鱼的地方。
雨后涨水,当总体水位上升之后,会淹没一些原本低洼的地方,这时候也会形成浑水的现象,此时低洼区域就会形成天然的鱼窝子,有杂草、昆虫等食物,是鲤鱼、草鱼、黄颡鱼和鲶鱼喜欢觅食的区域。遇上这种浑水区域时,最好是选择长竿短线七星漂走钓,饵料建议使用昆虫,可以通杀水淹地的各种鱼类。浑水的形成还可能是鱼类造成的,尤其是鲤鱼非常喜欢在软底的区域拱开泥沙寻找食物,在清水中形成一条浑水带,这种地方钓鲤鱼效果会非常好。还有就是冬钓鲫鱼时,如果某些区域有浑水,大概率这里有鱼窝,因为冬季的鲫鱼成群不怎么爱动,但是并不是完全冬眠不动的,只要鱼群有活动还是容易泛起水底的泥沙,这就说明这里是有鱼窝的。
在冬钓找鱼窝时,还可以注意水色比较深的区域,这种地方跟水质关系不大,通常是水下有障碍物,或者比周围水深造成的,也比较可能是冬季鱼类过冬的地方。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