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健身和读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

2024-01-30健身

读书、健身、旅行,这些都是穷人最喜欢憧憬的事情,他们认为这些才是能让人成长、能让人快乐的事。

并且,他们还特别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到处晒,十一假期去哪里玩了,最近读了什么书,做了哪些健身项目。

实际上?

这些活动只能为富人锦上添花,并不能为穷人雪中送炭。

比如,之前在普通人旅游,纯粹是浪费钱这篇文章里,我说了一个观点:普通人、穷人、打工者,就不要整天想着去旅游了,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今天我再聊聊读书和健身这两件事,以及为什么穷人不应该花太多精力来读书和健身。

① 读书

除了上学时的教科书,以及专业类书籍之外,其他类型的「杂书」带给我们的收获,其实是非常难评估的,甚至可以列为「玄学」行列。

比如,你在业余时间读了很多本经济学、心理学、文学方面的书籍,你的收入可能并不会因此增加1分钱,你的快乐程度也不一定会因此而增加。

当然,我绝对不是否定「读书」的价值,我现在每天能非常轻松地输出两三千字,跟我从小到大读了很多杂书有关,文字对我大脑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但是,我现在能靠写东西赚钱啊,不夸张地说,我在业余时间写的这些东西,每1个字都能换来1元钱(我的老粉丝都知道我说的是真的)。

我用这些钱可以买车买房,买奢侈品,养家糊口,还可以周游世界。

而你读那么多杂书,你有什么具体的回报吗?

当然,你可以说读书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不要忘了,物质世界才是精神世界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高度超越物质高度,可能会让人恍惚,甚至会有「痛苦」的感觉产生。

就好比我之前在没有金刚手段,莫施菩萨心肠这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自己的手段一定要走在心肠前面。

或者换一种说法,只有眼界、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读书的价值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如果非要量化这个门槛的话,我觉得大概是月薪5000美元,或者3万多元人民币。

只有达到这个最低门槛之后,你看世界、看社会、看人性的眼睛才会开始通透一些,这时候读书、看影视作品,一定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大概率会对自己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比如我现在就喜欢看历史类、黑社会类型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因为这些内容能让我的思维更加通透,能让我的生命更加有掌控感,甚至能让我赚更多钱。

② 健身

明白人都知道,我们做任何活动之前都是要计算成本和回报率的。(低收入人群会以计算回报率为耻)

适当健身一定是好事,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穷人来说,健身的回报率可能很低,甚至非常不划算。

因为很多穷人意识不到健身的隐性成本。

比如,你每天得抽出来固定时间去健身房吧,而且去健身房的路上也要花费时间和交通成本。

哪怕去公园跑步也得抽出来一个小时,还要提前换上跑鞋和运动服,运动完之后还要洗澡。

另外,你得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吧,从此不能再胡吃海塞了。

结果就是,你一定会牺牲掉一部分学习、工作或者社交的时间。

要知道,人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甚至是指数级发展。

前期的微小铺垫和加速度,对后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穷人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去健身的隐性成本是巨大的。

本来每天忙忙碌碌、朝九晚五(还不算加班),通勤路上还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精力就已经非常有限了。

所以,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想要维持好身材的成本远高于它所带来的收益——毕竟你的肌肉换不来升职加薪,换不来买房首付,也换不来孩子的奶粉钱。

健身绝对是好事,但它不能为穷人雪中送炭,不会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不要把健身当成改变命运的灵丹妙药,它真的做不到。

我自己也健身,一方面是因为我空闲时间非常多,另一方面我能感受到健身给我带来的活力和愉悦感,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练出一身肌肉块,我也不打算去跑马拉松。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经常加班,财务状况一团糟,家里面还有一堆烂事,你可千万不要贸然去大幅度健身,去跑马拉松,否则可能会让你心脏崩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