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陈氏太极拳的三个来源之探索

2023-12-06健身

陈氏太极拳的三个来源之探索

魏美智

————————————————————————

摘要:通过对陈氏太极拳的源流做了深层次研究,科学地阐述了陈式太极拳发展的三来源。陈式太极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氏太极拳的第一个来源: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第二个来源:蒋发、陈长兴学习传播的十三势长拳;陈氏太极拳的第三个来源:陈仲甡、陈季甡创新架(现在称为)老架太极拳。实事求是地回答了长期以来陈式太极拳源流不清的问题。

——————————————————————————————————————

关键词:陈氏 太极拳 三个 来源 阐述

一、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拳史籍记载

1、李岩、李仲、陈王廷三表兄弟创太极拳的记载 。唐村【李氏家谱】关于李岩、李仲、陈王廷三表兄弟创太极拳的记载有三处:

第一处,【李氏家谱·序】记载:「八世祖讳春茂,字叶蓁,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习拳渡剑,看星相,读兵法,弘扬三教合一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艺,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九世公讳仲、讳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竞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考举选贡,诱闯贼营,文武智杰,威振贼雄。」

第二处,载于该家谱李仲条目中:「李仲,字峰,号仲元,化号大亮,配杨氏,行二,生五子,长元钦、次元臣、三占鳌、四元善、五元明,贡生,生于万历二十六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天启年河内学府,文武双修,与弟信并陈沟姑表陈奏廷(陈王廷字奏廷——作者注)千载寺拜师创拳,助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 ,诛革辞避杞县姨母家传拳,后堂弟牟牵诱入闯贼营将焉,信遭贼冤杀,仲解甲离闯贼营赴浙江弟俊府书社、武堂传拳为生。」

第三处,载之于李信条目之中:「李信,字岩,名威,配陈氏、孔氏,行四,生一子元斌少亡,贡生,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崇祯十七年。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后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数省,故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诛辞避开封杞城姨母家传拳,嗣叔父春玉粮行主账银,造赈谣,石栗危,粮行破,入千载寺再拳。崇祯十三年,堂弟牟牵诱入闯贼营将焉,十七年遭贼杀,洁妻妾佛缘。取二门兄仲四子元善奉祀。」①

这些记载说明,太极拳的确是陈王廷、李岩、李仲所创的。

2、什么是陈王廷、李岩、李仲所创太极拳

焦作市地方志办公室【陈式太极拳志】记载了五套十三势,说是陈王庭所创,录之如下:

头套十三势:

金刚捣碓 懒扎衣 单鞭 金刚捣碓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斜行拗步 掩手肱捶 金刚捣碓 披身捶

青龙出水 肘底看捶 倒卷红 白鹅凉翅 搂膝拗步

闪通背 掩手肱捶 懒扎衣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擦脚 左蹬一根 青龙戏水 踢二起

怀中抱月 左登一根 右踢一脚 掩手肱捶 小擒打

抱头推山 单鞭 前招后招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

懒扎衣 单鞭 云手 摆脚跌叉 金鸡独立

倒卷肱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闪通背 懒扎衣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脚 指裆捶

黄龙搅水 单鞭 雀地龙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转身摆莲 当头炮 (缺收势)

二套:

懒扎衣 单鞭 护心拳 前堂拗步

操手单鞭 拗步 斜行拗步 倒卷肱

拗步势 通背 炮拳 单鞭擦脚

压脚 炮拳 单鞭 二起跟子

掩手肱捶 右插脚 披身指裆 七星

五子转运 左右拗步 搅手拗步 单鞭

左擦脚 倒卷肱

三套:(大四套捶)

懒扎衣立势高强 拉下单鞭鬼也忙

出门先使翻身炮 望门簪去逞英豪

反堂桩后带掩手肱拳 骑马式下连着窝弓射虎

左拗步十面埋伏 右拗步谁敢争锋

庇身拳势如压卵 指裆势高挑低塴

金鸡独立且留情 护心拳八面玲珑

六封四闭势难容 转身拳劈打纵横

上一步二换跟打 倒回来左右七星

翻花炮打一个孤雁出群 下插势谁敢来攻

翻花舞袖如长虹 分门桩去丧残生

转身一拳打倒 两脚穿压难停

舞袖一推往前攻 急回头当场炮冲

小四套:

太祖立势真高强 丢下斜行鬼也忙

上十堂打金鸡独立 刀对枪死在当场

懒扎衣往里就采 护心拳盖世无双

喝一声小擒休走 一条鞭打进不忙

滚替脚跟前遮过 抓面脚死在胸膛

上三路黄莺拿嗦 下三路抓神沙使在脸上

即便提脚转随腰还 二龙戏珠赛过神枪

跟了就起忙把头藏 雀地龙按下

急三捶打进看忙 上一步打蛟龙出水

下一步打正应情庄 骑马势转步吊打

虎抱头去时难防 虎招头去时难防

要知此拳出何处 名为太祖下南唐。

五套:

懒扎衣 单鞭 护心拳 前堂拗步

回头披身 指裆 七星大捉炮 抽身打一炮

雁窝 拗拦肘 大红拳 左山右山

前冲后冲 掩手肱拳 拗步单插脚 摆脚一堂蛇

金鸡独立 朝天蹬 倒卷肱 拗步

通背 云手 高探马 十字脚

猿猴看果 单鞭 七星 跨虎

当头炮②

一是拳架混杂。如大四套捶,明显可以看出是无极通背缠拳二十四势,属于简化无极通背缠拳。明崇祯年间李自奇、李春茂等先后将其传到山西、陕西;参加李自成起义的将领李友传到济源勋掌,说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太极拳,实属牵强。

小四套,亦名红拳;明嘉靖三十四年,千载寺武魁把红拳的技法作为训练士兵的必修科目记载在戚继光【纪效新书】中。三十二势拳源于无极通背缠拳108势。在训练戚家军的时候戚继光为了强健士兵的体魄,让参加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千载寺武魁将108势无极通背缠拳简化为三十二式拳,可见,小四套锤也非陈王廷所创。

二是拳架编创档次偏低。如二套拳,共二十六势,仅拗步动作有前堂拗步、拗步、斜行拗步、拗步势、左右拗步、搅手拗步等六个拗步动作;擦脚动作有单鞭擦脚、压脚、二起跟子、右插脚、左擦脚五个动作。单鞭三个,倒卷肱二个。计重复动作计16个,仅有10个动作没有重复,与李岩、李仲、陈王廷等武术家的身份不符。

三是没有陈式太极拳特殊语言。金刚捣碓一直被认为是陈氏太极拳的母拳。五套十三势中除了头套十三势有三个金刚捣碓外,其他四套拳术都没有出现金刚捣碓一词,说明这几套拳术虽然都是十三势,却不能认定为陈式太极拳十三势。

如果按照陈王廷创五套拳的说法,五套十三势是清乾隆年间传到山西洪洞,此后,这五套十三势大都没有在陈家沟得到流传和传承,陈王廷创太极拳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显然是不符合陈王廷创太极拳历史和陈式太极拳传承历史的。

四是含混了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这五套十三势太极拳之所以被认定为陈王廷所创,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通背拳是陈卜所创;第二个前提是洪洞通背缠拳是陈家沟郭永福传播到洪洞县。但是,却没有支持这两个前提的历史资料。如关于陈卜创拳说,唐豪在【行健斋随笔】就否定了这个说法;【陈氏始祖墓碑】明确记载陈卜是以「耕读传家」,没有说他会武术。第二,到目前为止,陈家沟没有发现郭有福其人的任何史料。

无极通背缠拳的创作另有其人。千载寺【武魁李孜传碑】载:「李公讳孜,字公勉,大明贡生,河内郡人,习文习武,研武圣门,无极原理,阴阳神韵,六合枪技,缠功制敌。太行方士,创枪通背,一百单八枪把技法。永乐考榜,忠武校尉,授把山阳,传枪蓬莱。」(大明成化庚午年二月初二日,潮拜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庙会副会头李国富撰文,李国士书丹,王德臻勒石)③。把,怀庆府地方方言:是武把,武艺,拳术的统称。这通碑抄明确记载李孜编创了无极通背缠拳和108势通背枪。李孜,博爱柏山村人。明洪武四年,李孜的父亲在移民路上被押解移民的官兵打死,来到千载寺后,李孜弟兄三人和母亲在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僧众居士供养下在千载寺长大,寺僧和唐村的司马氏先辈就教导李孜习武,长大后考中了忠武校尉,后定居柏山东寨,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家。李公之后,代不乏武林高手。

五是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与头套十三势大同小异。【陈氏世传太极拳术】是陈子明经过中央国术馆、河南省国术馆审定出版的。与唐村发现的李岩李仲陈王廷所创太极养生武功谱五十八势拳谱如出一辙,陈子明所传五十八势太极拳(头套十三势)民国时期仍然在陈家沟流传,是陈家沟太极拳的活化石,是陈氏小架太极拳的鼻祖。

3、陈王廷、李岩、李仲所创太极拳的时间、地点。2004年郑州大学明史专家王兴亚先生、河南省史志办公室、焦作市史志办公室等史志专家到温县陈家沟、唐村实地考察,共同得出结论: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时间为明崇祯六年(1636年)左右。河南省史志办公室在2008年编纂的【中华通鉴•河南卷】记载:「明崇祯七年陈式太极拳创立。河内唐村贡生李仲、李岩与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姑表三兄弟于千载寺拜师习拳练武,创立太极拳。撰【太极养生功谱】此为陈氏太极拳之始」④。

二、 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拳的第一个来源

1、借鉴了【纪效新书】中的洪拳三十二式。戚继光【拳经捷要篇】:「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於后,以备一家。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 ;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⑤」

在冷兵器时代,拳法是上不得战场的。但是,却是提高士兵身体素质,战胜敌人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千载寺武魁除了传授六合枪法、狼牙棒、梨花枪、射箭法提高兵士的身体素质,还根据千载寺传承的108势无极通背缠拳进行删减,创作了三十二势无极通背缠拳,被称为戚继光三十二势。陈氏家族、陈王廷并没有参加戚继光抗倭战争,哪里来的戚继光三十二势?盖为抗倭战争结束后,千载寺参加助戚抗倭战争的武魁凯旋而归,带回了无极通背缠拳三十二势和【拳经总论】,成为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拳的丰富资料。据太极拳的研究者统计,陈王廷、李岩、李仲所创太极拳使用了戚继光三十二势中的二十八势。

2、陈王廷等所创太极拳的拳法体系 。一是根据以枪化拳的原理,以六合枪、心意六合枪的手法、步法、身法为参照,化枪法为拳法;如心意六合枪【手法歌】:「左手托枪须活动,右手握把休放宽。前仰后合大门手,后仰前合小门边。一仰一合随机用,或演或闪应手传。虚点实进真妙诀,去送来迎却自然」(王堡枪谱)。将【手法歌】化为拳法,脚踩八卦,手分阴阳,「一仰一合随机用,或演或闪应手传。虚点实进真妙诀,去送来迎却自然」。二是以拳枪格斗的身法变化参悟拳法,如揽雀尾、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还参照心意六合枪【腿法歌】化为拳法的步法,如丁字步、左斜步、右斜步、横步、偷步等步法。参照心意六合枪【身法歌】:「手腿身法浑然体,三者缺一胜人难。(王堡枪谱)」三是以无极通背缠拳、枪,六合拳、枪,心意六合拳、枪的实战技法,化为拳法的实战技法。四是以导引养生功法为核心内容,形成的导引养生体系,使太极拳成为武能作战,文能养生,符合强身健体需要的实战型拳法。

3、陈王廷等创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一是 无极养生理论体系。李春茂所创【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为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成以无极、太极养生为宗旨的创拳思想,以武术的手段达到养生的目的。二是【易经】【易筋经】【黄庭经】的道家文化体系。陈王廷【长短句】中「【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理论。三是导引技击为中心的千载寺武术文化体系。千载寺武术文化基础深厚,有唐代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创的无极养生武功,宋代千载寺僧法明禅师创的六合拳、无极炮拳,明代李孜创无极通背缠拳,李春茂创无极拳;宋代以杨妙珍的杨家枪,千载寺的六合枪、心意六合枪、王堡枪的技击武术,是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拳的文化基础。

4、陈王廷等所创太极拳的传承与创新。

(1)陈有本将五十八式太极拳丰富为六十六势。陈有本出生于清乾隆四十五年,比陈

长兴小九岁,是陈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五十八式太极拳传到了陈有本时代,陈有本根据自己在练习拳架的心得体会,又增加了八个动作,使陈王廷所创太极拳达到了六十六势,这就是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所记载的六十六势太极拳。陈有本增加的动作有:青龙出水、兽头势、珍珠倒卷帘、跌岔、铺地锦、朝天蹬、中单鞭等⑥。

有人说:陈有本创小架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是相比较大架太极拳而言的。陈长兴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陈有本比陈长兴年龄还小九岁,那时候连大架太极拳还没有产生,陈有本从哪里创小架太极拳?说陈有本的太极拳是个圈,陈有本的那个时代的陈式太极拳哪个打的不是个圈?陈王廷所创太极拳除了参考戚继光三十二势外,以枪入拳,以拳化枪,枪拳融为一体,丢枪为拳,丢拳为枪,持掌即拳,持枪即枪,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上战场作战。枪除了直刺之外,又须缠抖,缠彼之枪,进我之枪。反映到太极拳上,就是通过枪的缠绕练习缠丝劲,螺旋劲,练习拨开对方的拳路、枪路,用我之拳枪,击彼之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圈。陈式太极拳的无论大圈小圈都是拳法的需要,枪法的需要。世人只知道陈有本太极拳圈多,不知道陈式太极拳在陈有本之前圈更多。圈,不是判定陈有本创小架太极拳本质特征。

(2)陈延熙、陈发科将六十六势太极拳丰富为七十二势。经杜盛兴驻北京商号掌柜杜福堂引荐,陈延熙到清翰林院院士杜严府上传授太极拳六年,教导其子杜毓泽太极拳;陈发科在北京国民革命家王尹文家作家庭武术教师五年,教导其子王鹤林学习太极拳。这个时候正是清朝没落的时代,京城呈现虚假的繁华。百姓们自得其乐习武艺以自娱。陈发科进京如鱼得水,很快融入京城这个大熔炉,在教授王鹤林太极拳五年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又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六十六势太极拳进一步丰富,定架为七十二势太极拳。陈延熙、陈发科所定的拳架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为陈家沟拳师们所沿用。陈发科传授王鹤林的太极拳的时候,还称为老架太极拳。前些年王鹤林的弟子回国内陈家沟考察,看了陈家沟后人的拳术表演,大为感叹!看了现在的老架太极拳,他们说这不是师爷传的拳;看了小架太极拳表演,他们说和师爷陈福生传授的老架太极拳有差别;看了囫囵架太极拳,他们说这才是师爷传授的小架太极拳。这次考察也算为陈式太极拳正名了!

三、陈氏太极拳的第二个来源:蒋发、陈长兴传承十三势长拳

1、陈长兴创大架太极拳被质疑。关于陈长兴创大架太极拳之说传说多年,但无可靠的依据。最明显的是陈长兴的弟子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前后跟随陈长兴学拳十八年左右,没有学过,也没有见过陈长兴所传的大架太极拳。大架太极拳犹如神龙见头不见尾,难道杨露禅在陈家沟十八年就难得一见,像一阵风吹过没有留下任何风影儿?

陈长兴创大架太极拳之说被众多研究者否定后,又有一说:或谓大架太极拳是陈长兴的儿子所创。并且编造了一个故事,说是陈长兴的儿子外出学拳,一年之后回到家乡,其母亲要给他拆洗被褥,被告知一年来儿子的被褥就没有打开过,每天就睡在长板凳子上。这个故事只能说明陈长兴的儿子学艺刻苦,不能证明他创作了大架太极拳。

2、蒋发、陈长兴传承十三势长拳。清末民初在陈家沟与赵堡之间发生了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陈家沟传拳与赵堡,还是赵堡传拳与陈家沟。争论的焦点人物是蒋发传拳与陈家沟,还是蒋发传拳与赵堡。

赵堡与陈家沟本是太极拳同门,根本没有源流之争。陈家沟太极拳是陈王廷所传,赵堡太极拳是云游道士河内(博爱)柏山金伞山万寿观主太行老道李如松,唐村太极宫道士步尘子所传。两家同为一宗,所学的太极拳名称、招数一模一样,只是练法上各有特点而已。因年代久远师承关系被人们淡忘,加上对太极拳的理解的不同,学习的水平的差异,互相不太服气,这就产生了争论。

争论的第一个焦点就是蒋发是什么时候人?将蒋发写到书上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家乘】写到:「陈奏庭,名王廷。明痒生,清入武庠,精太极拳......公与登封县武举李际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乱,以际遇为首,公止之。当上山时,山上乱箭如雨,不能伤公。遇一敌手,公追之,三周御寨未及。李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⑦」陈鑫将蒋发的事迹写到了明朝崇祯年间。

赵堡方面也不示弱,赵堡太极拳弟子沁阳杜元化在订补【陈氏太极拳图说】之后,也出【太极拳正宗】一书,将蒋发提前到明万历二年,比陈王廷整整大了一个辈分:「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府温县人也,生于大明万历二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赵堡镇数里之遥,至二十二岁学拳于山西省太原省太谷县。⑧」其实,无论是陈鑫所说的陈王廷上玉岱山劝李际遇不要起义,杜育万所说出生于明万历二年的蒋发,都没有历史证据。

明崇祯七年或者九年大比之年,陈王廷到河南府洛阳参加武举科考,因刀劈鼓吏出逃到山东,被聘为镖师,一边是朝廷的通缉,一边是为押镖打打杀杀,哪里有闲心去管李际遇的事情?自己还朝不保夕,还会去想李际遇?所以,陈王廷上玉岱山是子虚乌有的事。明崇祯十六年朝廷赦免了陈王廷,被任命为乡兵守备,参与镇压李际遇农民起义。【温县志稿•吴从海传】:「吴从诲,府判署县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温城,从海亲冒矢石率众御之,寇不得渡。从海曰:水战利火攻,命乡兵守备陈王廷,千总郭忠等纵火船,贼溺死者无数,遂遁去,忠中流矢死。⑨」这个时候陈王廷正春风得意,蒋发还敢来投奔陈王廷?李际遇起义被称为「土贼」,是好几个山寨凑到一起的无业农民,哪里有什么将军、部将?说穿了,蒋发就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一辈子连媳妇都娶不上,也不可能去做将军梦。

第二,历史资料证明蒋发不是赵堡太极拳的创始人。清雍正六年王柏青【太极拳原序】:张楚臣的弟子邢喜怀说:「余师从温州张楚臣,先师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不可言传之妙。⑩」张楚臣是清康熙时期人,是赵堡最早学习太极拳者,他说,赵堡太极拳得自于道家,并没有提起蒋发。【武当赵堡小架太极拳】辑录的和兆元的【论耍拳】、和庆喜的【耍拳解】证明了张楚臣的说法「是术得自于道门」,即得自于金伞山万寿观主太行老道李如松。这两篇拳论都突出了一个字「耍」。耍,是博爱的方言,发音fa,第三声,玩耍的意思;耍拳,即打拳。耍拳的核心是全身放松,不用意念。温县方言打拳称之为造拳,造,音zao,第三声,音同凿。如果是温县拳师所传授,和兆元的【耍拳论】应该写作【凿拳论】,和庆喜的【耍拳解】应该写为【凿拳解】。一个「耍」字断定传授赵堡太极拳的是博爱籍的拳家,而不是温县的拳家,印证了太行老道、步尘子传拳赵堡的史实。赵堡太极拳家郑瑞所出的【武当赵堡小架太极拳】谱曾提到任长春与太行老道李如松递手听劲的事迹。许多太极拳研究者如李师融等在赵堡采访,都采访到了任长春与太行老道李如松递手听劲的事迹。

第三,赵堡太极拳的许多理论皆出自唐村李氏。据杜育万【太极拳正宗】、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郑悟清传授、郑瑞、谭大江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赵增福【中国赵堡太极拳】(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年9月第1版)辑录有唐村李氏的太极拳谱中的【打手歌】【太极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行功心解】【九要论】【交手法】等拳论,在这些著作中,有的虽然标注不同,但是,其内容与唐村李氏的太极拳谱文字上基本一致。这些拳论、拳架在赵堡的传播应该是与太行老道李如松、太极宫道士步尘子游方赵堡传拳。作者的一位朋友是赵堡太极拳名师郑钧先生的弟子,2000年的一天我问朋友,你老师有没有说过赵堡太极拳究竟是谁所传授?朋友说:郑老师说,历代先师都传说是两位云游道人所传。

在赵堡教授太极拳的两个游方道人一位叫李如松,道号太行老道;李如松,博爱唐村李氏第十一世。【金伞山万寿观主李如松传碑】载:「李讳如松字玄玄,康熙戊申诞河内。曾祖叶蓁明贡生,祖父李伦贡七品。拜父研易习文武,正一盟威道法师。神枪拳剑育太行,精气神韵享天年。如松修道万寿观,八法五步造金伞。功魁章旌誉秀丽,五男二女继期城。尊父世鳌弟如树,舍粮获嘉东李村。修行一百一十八,太行老道山阳仙。⑪」(

自媒体【陈沟水】提供的拳谱照片

证明太行老道李如松与赵堡太极拳特殊关系的是赵堡太极拳谱上的「八法五步。」据金伞山万寿观碑刻抄件记载,太行老道李如松「雍正元年创八法五步」⑫,将八法五步化为武术动作,著作有【八法五步道法自然】一书。已知的全国各地的太极拳谱有关「八法五步」的拳法、步伐记载,以赵堡太极拳谱上的「八法五步」为最早。自媒体公众号陈沟水曾经披露了一位赵堡的白胡子爷爷的拳谱,序言的落款是「古鄘南后学步尘子」。古鄘,即清化镇。诗曰:「清化由来纪古鄘,商畿邶卫共连封。凭空撰出邓城注,何怪难寻古迹踪。⑬」诗的作者范照黎,河内人,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进士,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任安徽定远县知县。范照黎从政之余,爱做考察之旅,写作有家乡山水名胜的诗作200首,名为【勾漏山房诗】也称【怀怀诗】。唐村在清化镇南8公里处,与清化城中间没有村落间隔,正是古鄘南的位置。该村有太极宫,是道家修行之地。该序文告诉我们,步尘子即是太极宫道士。作序的时间是清乾隆二十年。步尘子的序言说:「太极拳概论......世之奇珍亦救世之宝也,望有志同行者勤加快鞭,洗我山(河),指日可待。余无文无识,谨此为序......。⑭」从「勤加快鞭,洗我山(河),指日可待」一句中可以看出步尘子是一位反清的志士,清乾隆时期太极宫筹备举行一次农民起义,推翻清朝政府,后因消息泄露,起义未能成功。关于白胡子爷爷,【陈沟水】披露,他名叫陈应明,河南温县陈辛庄人,晚年人称老白胡,生卒年不详,早年练习陈式太极拳和器械,膝下无儿,住在赵堡镇女儿家,曾向赵堡镇主要人物张敬之执弟子礼。拳法高超,许多人向他请益太极拳。

第四、蒋发的出生和身世。杜育万说:蒋老夫子「世居小留村」。小留村,也称小刘村,

清乾隆十一年才被录入【温县县志】,说明清乾隆十一年前小留村还没有形成村庄。清乾隆时期的小留村不可能入住明万历二年的蒋发。

清乾隆十一年【温县志﹡村落】

蒋发死后的埋葬地是检验蒋发身份的试金石。据陈家沟耆老说,蒋把式死后被埋在陈家沟海阳洼,是一片荒凉险恶、孤魂野鬼出没的地方。他的埋葬地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一位一辈子未曾婚配,靠看把式为生的无业农民,他武功很高,也很孝顺,用看把式赚来的钱粮养育母亲。看把式收入低微,没有能够改变他的命运,做了一辈子的长工。同时还证明了一个问题,即蒋发并非是赵堡太极拳的创始者。蒋发与赵堡与赵堡太极拳的兆始差老鼻子了!

3、陈长兴的师承。陈长兴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蒋发出生的时间应该在清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 。弄清了蒋发的生存年代也就弄清了陈长兴的师承。具有史料意义的证据是郑曼青所编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一集】所载:「太极拳......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生唯一弟子。⑮」这里的温州,指温县。温县虽然从来没有做过州级行政单位,但温县人常常以州自居。温州陈州同即为温县陈州同。温县没有

杨澄甫【杨氏太极拳体用全书】

陈州同其人,却有陈同其人。陈家沟【陈氏家乘】:「陈同、陈复元、陈丰聚、刘长春均陈仲甡门人,咸丰三年从战有功。⑯」应该是与杨露禅同时代人。杨露禅弟子中有位王娇宇是一位记者,他曾在报上发表报道:杨露禅曾经说,陈长兴是蒋发唯一之高弟子。

陈长兴一脉的师承关系是,杨露禅师承陈长兴,陈长兴师承蒋发,蒋发师承王宗岳,王宗岳师承李鹤林。这个传承弄清楚了,陈长兴所学的和传授给杨露禅拳术的来龙去脉就真相大白。陈长兴所学的拳术是李鹤林传王宗岳、蒋发的十三势,又称软十三。同时,也揭示了为什么杨露禅先后在陈家沟学拳十八年,没有看到过目前流传的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原因。

杨露禅所传承的【杨氏太极拳老谱】正是王宗岳在李鹤林处得到的唐村【太极拳谱】。将杨露禅编创的杨氏太极拳七十四势与博爱民间流传的108势无极长拳稍作比较,就会明显看出杨氏太极拳与博爱民间流传的无极长拳的源流关系。这种源流关系也证明了陈长兴的师承和传拳内容。

博爱流传民间的108势无极长拳

1、起势 2、青龙出水 3、黑虎掏心 4、冲天炮

5、金刚捣碓 6、懒扎衣 7、白鹤亮翅 8、单鞭

9、青龙出水 10、黑虎掏心 11、冲天炮 12、金刚捣碓

13、白鹤亮翅 14、斜行 15、饿虎扑食 16、顺手牵羊

17、鹞身掌 18、转身斜行 19、饿虎扑食 20、顺手牵羊

21、鹞身掌 22、怀中抱月 23、扫荡锤 24、撇身锤

25、掩手锤 26、肘底看拳 27、倒撵猴 28、上步白鹤亮翅

29、斜行 30、饿虎扑食 31、顺手牵羊 32、海底捞月

33、闪通背 34、白鹤亮翅 35、单 鞭 36、云手

37、高探马 38、右白蛇吐信 39、右擦脚 40、左白蛇吐信

41、左擦脚 42、对心锤 43、左蹬跟 44、鹞身锤

45、扫荡锤 46、栽地锤 47、当头炮 48、踢二起

49、分门桩 50、搂膝抱跟 51、喜鹊蹬枝 52、转身对心锤

53、右蹬跟 54、夺脚掩手锤 55、回首望月 56、暴虎推山

57、单鞭 58、前招后招 59、单跨虎 60、野马分鬃

61夺脚高探马 62、玉女穿梭 63、转身懒扎衣 64、白鹤亮翅

65、单 鞭 66、云手 67、跌岔 68、左金鸡独立

69、右金鸡独立 70、双震脚 71、倒撵猴 72、上步白鹤亮翅

73、斜行 74、饿虎扑食 75、顺手牵羊 76、海底捞月

77、闪通背 78、白鹤亮翅 79、单鞭 80、云 手

81、退步高探马 82、十字手 83、单摆脚 84、指档锤

85、青龙出水 86、黑虎掏心 87、冲天炮 88、金刚捣碓

89、懒扎衣 90、右扑地鸡 91、右括七星 92、沉肘束肋

93、回头看花 94、指档锤 95、白鹤亮翅 96、单 鞭

97、左扑地鸡 98、左括七星 99、双跨虎 100、转身双对掌

101、双摆脚 102、搬弓射虎 103、当头炮 104、青龙出水

105、黑虎掏心 106、冲天炮 107、金刚捣碓 10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的第三个来源:陈仲甡、陈季甡创老架太极拳。

陈仲甡在陈家沟可谓一代英豪。【陈氏家乘】:「陈仲甡,字宜篪,号石厂,幼而岐嶷,涉猎经史,嗣从家传太极拳,弃文就武,其生平战功累累,啧啧人口者,皆根本于精太极拳也。及公卒,吊者数郡毕至,众议易名英义。吾从众也。⑰」清咸丰三年发生了捻军侵袭温县的事件:「咸丰三年夏五月,洪秀全偏将林风翔、李开芳拥兵万余,由巩、汜渡河,潜柳林。知县胡福谦就王公堤外设帐讲武,人民时往接战。柴大贵奋不顾身,深入柳林,杀伤数人,力绝身死。侯谦光闻妻被掳,追逐(数)里杀之。次日又往战,杀五人而亡于阵。一日,掠食至陈沟,陈沟多拳术士,与战,贼忿甚,二日八至,悉被陈仲甡、陈季甡战退。其大头将军杨辅臣,枭其首(重九斤十四两)呈县获奖。二十一日陷,放火烧城内民房、西关元帝庙,尸横街巷,掳掠殆尽。河内李堂阶率其附近村民,战与柳滩,几亡于阵。故赵堡一带伤人尤多,至月初三日,林凤翔等直逼怀庆。有碑可考,未便全录。同治六年其冬十二月,张宗禹余党由山西经怀庆。于十四日入温,杀掠劫靡不所至。陈与战,死焉。全县黎庶,四散奔逃。⑱」陈仲甡之所以在大敌当前战功累累,就是其学习王堡枪之功焉!王堡枪又称六合枪,历经明嘉靖时期的抗倭,清朝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证明确是枪中利器。陈仲甡之所以深入敌阵,在于其枪法的厉害。据1915年出版的【中州文献辑志】和【中州先哲传·义行·陈仲牲】载,在陈家沟陈氏拳道传习者中,「陈仲甡技称最」,「……传其学者曰陈花梅、曰陈耕耘、曰陈复元、曰陈峰聚、曰陈同、曰李景延、曰任长春,然皆不及陈仲甡。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仲甡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的父亲。陈仲甡、陈季甡的高超武艺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清道光嘉庆年间陈仲甡、陈季甡弟兄二人在河内许良镇西中道村胡家学习六合王堡枪,闲暇时也教导村中子弟学习太极拳。胡家在怀庆府做官,家业很大,每天晚上宴请陈氏弟兄。许良地区有个规矩,每有主人请客必有他人附宴,即自家提着酒前去凑热闹。时间长了附宴的人和陈氏弟兄也成了熟人。一次酒酣,有人仗着醉意给陈氏弟兄说:「两位老师所教授的拳好是真好,就是重复动作太多,金刚三捣碓,仨;揽雀尾,仨;如此等等,每个动作做三次,太繁琐,陈师傅能不能去掉重复动作,这样打起拳来,更酣畅。」陈氏二弟兄听着也很有同感,自此而后,根据所学的王堡枪身法,在六十六势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造了七十四势新架太极拳,现在被称之为老架太极拳。可见,王堡枪使陈仲甡进入敌阵犹如无人之境,成就了陈仲甡、陈季甡弟兄二人的一世英名;陈仲甡、陈季甡所创的拳术推广后得到拳术爱好者的称赞,现在已经在陈家沟、在全国流传了近二百年。难怪杨露禅在陈家沟没有看到过大架太极拳,因为杨露禅在陈家沟学艺的时候,陈氏大架太极拳还没有创作出来!

五、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拳的来源

陈式太极拳小架和大架都有一套二路炮拳。无极炮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它的初创约是在宋元时期。现在的唐村李氏和陈家沟陈氏都是传承者,而不是创造者。

无极炮锤与千载寺僧和司马氏有关。司马氏在唐村始于战国。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记载了司马氏的分支情况:「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⑳」

据【太史公自序】司马氏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来到了唐村(无极里)。蒯聩玄孙司马卬的母亲因家庭发生了变故,从唐村逃到了孝敬里,生下了司马卬。司马卬是蒯聩玄孙,于公元前205年被项羽封为殷王。

司马氏是中华武术的鼻祖,公元前司马氏出了两名剑客,和一位武术理论家。中国武术史上记载的【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就出自唐村司马氏的始祖司马凯。【汉书•艺文志】还有记载,后失传。中华武术史上记载的河内三剑客就是司马凯、司马蒯聩、荆轲等三人。他们是中华武术的鼻祖!

无极炮锤出自【武经玄机密录】中的【人字拳条目】,由分把那那大象、分把坐底摩、十趟功等构成。功法与拳法套路、功法拳法理论等构成。功法有:分把那那大象六把功法;分把坐地摩掌功法五种。十趟功法十篇。武术套路二仙传道猛上;藤牌手赶劲;十趟头赶劲;三三手法等。拳法理论有心力步眼、二仙传道功;三节相照;台盘步眼;战探赴斗;五路四要等。

明嘉靖年间河内(博爱)下水磨村有人在千载寺出家为僧,始将无极炮锤传播到下水磨;下水磨又传到黄岭村、小尚村;明崇祯年间陈王廷将无极炮锤带回陈家沟。唐豪所说的陈家沟【三三拳谱】应该指的就是【武经玄机密录】中的一小节文字,并非是独立的拳谱。

和任何历史事件一样,拳术、拳法的传承靠的是实实贴贴的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假话可以说千遍,却抵不住一句真实的历史。一句假话既出,需千万遍假话来圆谎。

研究真实的陈式太极拳历史,对于陈式太极拳的丰富发展,功垂千年!

参考文献

①【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②【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本】

③【明】戚继光【纪效新书】

④魏美智【千载寺武魁助戚继光抗倭史迹探析】

⑤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史记】

⑥【宋】【武经玄机密录】

⑦焦作市史志办公室【陈式太极拳志】

⑧【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

⑨【民国】民国二十二年【温县志稿】

⑩【温县县志(合订本)】

注 释:

①【清】李元善 【李氏家谱】 清康熙五十五年 【序言】【条目】

②焦作市史志办公室【陈式太极拳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12. 第33页

③【千载寺碑抄(1】

④秦其明【中华通鉴•河南卷】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0.12. 第225页

⑤【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 中国体育出版社 1984.1. 第307页

⑥【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本•序言】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7. 第6页

⑦【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家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1. 第425页

⑧【民国】杜元化 【太极拳正宗】 第1页

⑨【民国】民国二十二年【温县志稿•人物志•吴从海】 1986.8. 第120页

⑩郑瑞谭大江【武当赵堡小架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2. 第28页

⑪【千载寺碑抄(3)】

⑫【清】李如松【八法五步道法自然】抄件

⑬【清】范照黎勾漏山房诗(复印本)

⑭陈沟水网文【白胡子爷爷拳谱】

⑮【民国】杨澄甫【杨氏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叶氏书藏本)

⑯【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家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1. 第428页

⑰【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家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1. 第428页

⑱【民国】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附录<中州先哲传>】 山西科技出版社 第297页

⑲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本•序言】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7. 第06页

⑳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1. 第15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