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江津豆花

2023-12-09美食

江津豆花的起源很早,民间相传是在东汉末年。

江津豆花因其品质好、味道正,热络软嫩滚烫,被称为「江津豆花巴倒烫」。用筷子夹一坨入嘴,那包裹着各式调料的豆花就顺势一溜烟滑进肚里,烫得食客嘴里「哇哇」的「呼呼」的,把心子把把都烫熟了似的,瞬间就激发了食客旺盛的食欲。于是乎,有人吃得狼吞虎咽,有人吃得风卷残云。当然,人生百相,也有把简单朴素的豆花饭吃出饕餮大餐的市井布衣,也有把一碗嫩豆花吃出风花雪月的文人骚客。但,不管怎么说,江津豆花,巴适、安逸、爽,在老江八县乃至「上至成都,下至重庆」,都是排得上号的美味一绝。

(江津豆花的佐料)

在千年名邑江津,店家对豆花的制作是非常讲究且考究的,一定得选取当年的上等的青豆或青黄豆,用温水浸泡。店家们是信奉「慢工出细活」的,他们会用青石磨推制好原浆,然后再行过滤、烧制、点卤、漂烫等多个流程。江津豆花有一句民谚「要想豆花多,灶门前站起窝窝」,意即烧制豆花千万不能着急,下胆水得慢慢来,急了快了,豆花急速成团,显得过于紧实,软嫩不足,像老豆腐似的「扔得过河」,不嫩,不绵扎。于是,有经验的豆花师傅会拉一张木凳子坐下,嘴上叼着烟斗,眼睛盯着锅中,把烧制豆花玩得像绣花一样。

制作江津豆花的水,是不可随意选取的。在乡下,一般是用山泉水、田角水、溪河水、老井水,清澈,干净,豆花吃起回味甜。在城里,守住一弯几江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用随取,把江津豆花做得活色生香。

几碗热络络的豆花,配一份烧白、一盘回锅肉,加一钵酸菜粉丝汤,再炒一个时蔬,成为豆花饭的标配、绝配。做东的先把席上朋友的酒杯斟满,端起自己的酒杯,说,来来来,豆花饭,将就整,主要是喝点小酒,吹哈牛。说罢,与大家同饮一口小酒,再用竹筷夹起一坨嫩东东、白生生滚烫的热豆花,蘸上香喷喷的油辣子海椒,顺势入口,贴着口腔食道巴倒烫,直烫到心窝窝里去,还一个劲儿直呼「爽爽爽,巴适,今天这豆花绵扎、滚络,安逸得板」。一句「安逸得板」,胜过了许许多多的形容词。特别是一个「板」字,乡味土味十足,可替代吃豆花饭时的所有溢美之词。

在江津,无论是城里镇上,还是乡野村落,吃豆花饭绝对是一个与身份、地位、贫富无关的大快朵颐之美事幸事。再大的官,再多的钱,再高的位,一旦就座犹如苍蝇馆子一般的豆花饭馆,席位没有主次之分,朋友没有贵贱之分。围坐下来,就是平等的。可品廉价的酒,可吃廉价的菜,可喝廉价的汤,可谈天说地,区区简餐,可忘却纷扰,可回归雅俗。席间,还可以划拳行令,声震巷陌,让市井烟火熏染情怀。输拳的一方埋怨自己拳技不精,臭拳手艺。赢拳的一方尽显江湖霸气,颇有拳王之气。酒过三巡,针砭事端的语言开始涌现,这时还可以率性倾吐,把对一些不平之事的愤懑统统倒出来。然后,一仰脖子,杯底见天,顿释胸臆。吃豆花饭还有一层沟联情感的深刻含义,看似素餐,却搭配三两荤菜。荤素之间,豆花为乐,小酒成趣,既没有请客掉价之说,更无聚会丢面之虞。三五好友不在乎桌上丰俭,而在乎情谊深厚。一餐饭,吃得酣畅淋漓,吃得无比痛快。

(一碗江津豆花饭,是市井百姓的最爱)

俗话说「豆花好吃不好吃,关键佐料齐不齐」。别看小小的江津豆花,佐料之多、佐料之精,超乎想象。走到佐料案桌边,拿起碟子的手就犹豫踌躇了。眼前的佐料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完全让你无从下手。蒜末、小葱、香菜、苦藠、鱼腥草根、花生米末,花椒、味精、鸡精、食醋、精盐、白糖,香油、椒油、生菜油、木姜油,剁椒酱、青椒酱、油辣子,眼花缭乱,不一而足,把脑壳搞得晕头转向的没了主见。云里雾里的食客,就下「拦河网」,每样都来一点,把原本的佐料碟换成了半大碗。店老板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外地客,并不生气,反而笑眯眯地迎上问一句,从哪儿来江津的?请慢用哈!佐料不够又加就是。老食客就不同,轻车熟路地往佐料碟里加上自己的老口味,一碗嫩豆花,一碗干白饭,吃得津津有味的。

笋溪河畔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名闻遐迩,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共庆生意兴隆、家业兴旺,共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镇老街的所有居民均在活动当天将宴席摆上老街招待自家客人,游客们也可沿着老街的所有宴席随机品尝。席间,热菜八个:包括杂香、烧白、粉蒸排骨、酥肉汤、豆腐汤、条粉红苕汤、水膀、小河鱼。凉菜六道:包括腊拼盘、花生米、菜台、萝卜丝、烟熏豆腐、石板糍粑,光是这份菜单就令人垂涎三尺。

有人会问,咋没见豆花呢?看官莫急,请把菜单「烟熏豆腐」上眼瞧瞧。别小看这道菜,它可是江津豆花的升级版品牌版。如果这「千米长宴」少了「烟熏豆腐」,一定就缺少了原汁原味的乡愁。原来,在中山古镇热闹的老街上,有以石板糍粑、烟熏豆腐、龙洞咂酒为代表的「古镇三绝」,还有「一村一特色」的高精尖农副产品。它们是当地群众沿袭多年的最爱,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古镇美食。茶香、酒香、饭菜香,香飘笋河两岸,香飘老街小巷。

(江津中山古镇的烟熏豆腐让人垂涎欲滴)

吃在「千米长宴」,看在民俗表演。食客们可以手拿一块「烟熏豆腐」,送在嘴边慢慢细品。而远处,打盆、打钱杆、炸火龙的民俗表演正如火如荼,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场景蔚为壮观,让你在另一种氛围中记住「江津豆花」。如果甘甜的米酒让你感觉有些口干舌燥,此时,有一碗非遗传承的手工炒米糖开水,让你立马口舌生津,痛快酣畅。

南安门的「龙豆花」是江津民间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提起「龙豆花」,在江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店主龙安雄和妻子罗玉玲在三十年前,靠勤劳本分开了这家豆花饭馆,取名「龙豆花」。凭着公道、卫生,将简简单单的一碗豆花做得风生水起,不但享誉江津城老百姓的口碑,其他区县的食客常常也慕名而来,为的就是这一碗豆花、一碟佐料、一碗米饭。

如果真要问「龙豆花」的诀窍在哪里,那就是选用上好的青黄豆、清洁的河水井水以及各式各样大众喜欢的蘸碟配料,加上价格合理,早中晚都可就餐,且店主人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如此一来,这「龙豆花」不火都不行。

(江津老城「龙豆花」的点卤掌瓢人、老板娘罗玉珍)

来到江津老城清平巷,还可以感受到集中连片的豆花饭馆,这家有特色菜,那家有招牌菜,但都是以「江津豆花」为主打。「太婆豆花庄」是隐藏在巷子里面二十多年的老店,用的全是到农村收的青皮豆,同时坚守传统制作工艺,做到了「好豆花不怕巷子深」。「有名豆花馆」则在做活「豆花饭」的同时,适应老百姓饮食需求,辅之以「土碗菜」,让食客们在过足豆花瘾的盎然兴趣中,从「土碗菜」里信手拈来是乡愁。一踏进「家常豆花馆」,仿佛就有了回家的感觉。可以来素豆花,可以来荤豆花,丰简由人。末了,店主人还会笑眯眯地送上时令水果,家一样的温暖亲切油然而生,真舍不得走耶。

老县城的四牌坊老街上还有一家招牌独特的全手工豆花饭馆「特色卿豆花」,店面不大,招牌温馨。单从「卿」的字义来看,无非有几种:一是古代高官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二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三是古代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四是古代夫妻之间的爱称。而这家仅仅是经营一碗豆花饭的小馆子,却通过白生生嫩东东的豆花,把饮食与文化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令人不禁要问,一个「卿」字,让食客在品味豆花饭时,是不是也品味到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底蕴呢?

于是乎,在一家偏隅小店,既能够体验植物豆类带给我们的朵颐之福,又能够体验文化滋养带给我们的心灵之美。作为一个豆花饭的忠实食客,来到店门前,忍不住会敞开喉咙:「老板,来碗豆花饭!」

(江津老县城里的「特色卿豆花」凸显文化味)

随着时代的进步,江津豆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豆花的根没有变,豆花的源没有变。变的仅仅是吃的形式、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蘸着佐料碟一种吃法了,早已经衍生为多元化餐式。可以是豆花鱼,可以是豆花牛肉,还可以是豆花火锅等等,把江津豆花吃出了超乎想象的花样。

如今,无论走到清平巷南安门,还是三通街北固门,抑或琅山新区,还是滨江新城,江津豆花随处可见,也随时可吃。一碗江津豆花,足以让你在廉价的消费中不掉面儿、不失格,随性、解馋、饱腹,且在温暖热辣中慢慢品味乡情,从中可以了解这座「大江之津,大爱之城」。

作者简介

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1500余首(篇)。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相继创作出【美丽中国】、【中国故事】、【中国,我的永远爱】、【我的名字叫七一】、【爷爷的履历表】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