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身高1.67米,体重不足百斤,28岁女孩呕吐不停竟因太瘦

2023-12-07健康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内分泌代谢科宋丹丹副主任医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曾经的病人小玲(化名)亲手做的生日蛋糕。

小玲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已有17年,体形消瘦,2021年冬天,她开始被反复呕吐折磨,曾被怀疑是糖尿病并发症「胃轻瘫」,但多番治疗未果,去年5月,她在南医三院宋丹丹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呕吐的根源: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之后通过精心规划的「增肥」摆脱了呕吐的困扰。

糖尿病女孩呕吐不停 当「胃轻瘫」治疗未果

小玲今年29岁,被诊断出1型糖尿病后,她从12岁起就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2021年冬天,她突然开始反复呕吐,由于她糖尿病病史长,当地医生考虑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之一——胃轻瘫。

胃轻瘫是消化道植物神经受损的表现,胃肠蠕动变慢导致吃进去的食物滞留在胃里,于是反复呕吐。之后小玲的呕吐越来越频繁,她坐着轮椅、抱着盆四处求医,但住院治疗效果甚微,有医生认为是「心理因素」,家里人就带着她散心,变着花样改善伙食,但都无济于事。

多方求医后,2022年5月,小玲来到南医三院内分泌代谢科治疗。经过密切接触和仔细观察,宋丹丹副主任医师发现,小玲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她判断,小玲的焦虑恐慌并不是造成她呕吐的「原因」,而是呕吐带来的「结果」。

宋丹丹告诉小玲,「胃轻瘫」不能盲目诊断,应该先排除腹腔内的器质性病变。一听还有其他可能,小玲的心中又重燃希望,症状稍好就主动要求检查。

原来是太瘦导致两根血管「夹」住了肠子

胃镜检查显示,小玲的胃粘膜和结构都正常,胃的蠕动和出入口开闭也没问题;腹部CT显示,小玲胃部没有肿瘤,但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明显变窄,可能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是从腹主动脉分出去的一条重要分支,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十二指肠就从中穿行。如果这个夹角变小,十二指肠就会受压梗阻,食物潴留在胃里,这就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1型糖尿病的病人往往体型消瘦,比如小玲,167cm的身高体重不足100斤,可谓「前胸贴后背」,CT显示,她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只有8mm间隙,十二指肠几乎完全被「夹住」,医生判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就是小玲反复呕吐的原因。

精心规划逐步「增肥」 成功摆脱呕吐

找到了频繁呕吐的「真凶」,小玲恢复了精气神,对治疗充满信心。宋丹丹告诉小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增肥」。

对于肠道已经被挤成一条缝的小玲,增肥必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心计划、逐渐推进。经过讨论,内分泌代谢科团队联合为小玲量身定制了全流质饮食+输液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并按月根据体重和症状进行调整。

护理团队通过外周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管(PICC),为长期输液提供安全通道;医生团队计算营养液用量,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做到既补足热量又稳定血糖。

在小玲的积极配合下,住院十几天后,小玲的体重增加了6斤。PICC管可以放置长达数月,回家后,小玲只需要在附近卫生院输液,配合流质饮食,定期和医师沟通,再也不需要住院。

随着逐步的恢复进食、减少输液,小玲终于彻底摆脱了呕吐。

11月23日是宋丹丹副主任医师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玲亲手做的蛋糕。

去年的这个时候,小玲瘦得像一道闪电,每次来住院都是坐着轮椅、抱着盆不停呕吐。现在,她不仅恢复了健康的身形,还带着自己在烹饪学校的毕业作品,感谢曾给予她帮助的医生护士们。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胡世弟 游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