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所有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无须再忍,中医治疗有妙方!

2024-10-08健康

一、什么是女性慢性盆腔痛?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PP)是非周期性的、持续至少6个月的、源于盆腔脏器和组织的疼痛综合征,疼痛严重程度通常与性行为、消极情感和认知行为有一定关系,也可与生殖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盆底肌筋膜或性功能障碍有关。

导致CPP的妇科疾病主要有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症、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平滑肌瘤、残留卵巢综合征、盆腔粘连、外阴炎、会阴部疼痛、盆腹部手术史等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CPP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医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认识

依据临床表现,CPP可被归属于中医学癥瘕(zhēng jiǎ)、不孕症、妇人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病等范畴。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病理因素涉及湿、热、瘀、寒、虚5个方面,其中核心病理因素为血瘀,肝、脾、肾为主要病变部位,「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两大病机,中医认为本病本质上是因实致虚、本虚标实。

在临床中需四诊合参,辨别脏腑、气血、寒热、虚实。

三、女性慢性盆腔痛该怎么治疗呢?

治疗上以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侵入(手术、针灸等)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干预。

CPP多为实证,亦有虚实夹杂证,可分为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湿凝滞证四个证型,中药内服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中药外治,总结验方,成效显著。

1、一般治疗

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改善体态及体位,避免久坐、久站,增加休息时间,并结合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缓解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症状。

2、中医内服

(1)湿热瘀结证

湿邪趋下,易袭盆腔,与血相搏致瘀,阻滞冲任。湿热瘀阻是CPP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为少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行或劳累时加重,或有下腹瘕块,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脘闷纳呆,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银甲丸加减。常用中成药:妇科千金片、康妇消炎栓。

(2)气滞血瘀证

风寒湿热侵犯胞脉,气血失和,邪气留恋,久病伤络成瘀,瘀停体内,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为小腹胀满或刺痛,疼痛拒按,月经有瘀,块下痛减,经前或经行胸胁、乳房胀痛;平素急躁易怒,或婚久不孕;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

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常用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血府逐瘀胶囊。

(3)气虚血瘀证

病程日久,湿邪阻滞气机,导致血瘀于胞宫胞脉,耗损正气,胞宫脉络失于濡养,最终形成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隐痛或空坠,或癥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或量多,经血淡暗,伴精神萎靡,乏力懒言,食少纳呆;舌淡暗有瘀,苔白,脉弦细或沉涩。

治以益气健脾,化瘀止痛。方用理冲汤加减。常用中成药:丹黄祛瘀胶囊。

(4)寒湿凝滞证

寒甚致血行不畅,瘀阻血脉,伤及脾胃,久则及肾。

临床表现为少腹冷痛,得温则舒,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白带增多、质稀;畏寒,或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

治以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中成药:暖宫七昧丸、少腹逐瘀颗粒。

3、中药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对胃的刺激减轻,护胃的同时药液直达病灶,药物有效率提高,除此之外,还有减轻病变充血水肿、改善盆腔微环境的作用。

红藤灌肠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作用。

4、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操作简便,经皮给药,药物吸收率高,更安全有效。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妇科 自制消炎散具有消炎止痛之功效,配合红外线治疗,疗效更佳。

5、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对CPP患者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有较为良性的改善。

温针灸在缓解腹部疼痛的同时,还可对手足发冷、头晕乏力等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盆底康复疗法、针灸联合中药灌肠在CPP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6、物理治疗

对于CPP常伴有盆底肌肉压痛者,肌筋膜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膀胱和肠道再训练、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肉拉伸、手法治疗等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

敲黑板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妇科团队经过长期临床积累,形成一套独特的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该方案以中医辨证为基础,形成中医多联疗法(如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红外线治疗,根据病情+中药灌肠+针刺+艾灸+耳穴压豆+穴位埋线+拔罐+中药沐足等),给予多部位、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根据病情可予以西医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手术、止痛药物等。

对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女性慢性盆腔痛有良好的疗效,让女性面对慢性盆腔痛,无需一忍再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妇科 王沙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