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必看系列!盘点名字带「瘤」不是瘤,死亡率远高于瘤的「瘤」

2024-04-13健康

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隆起或膨胀(图1)。有些动脉瘤即使很大,也可能不会引起症状,患者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患有动脉瘤;但是,动脉瘤破裂会导致体内出血,常常导致死亡。今日小编为大家呈现不同部位动脉瘤的影像学征象,以飨读者。

图1.动脉瘤发生示意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 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颅内动脉的常见发病部位如图所示(图2)。

图2.颅内动脉瘤常见发病位置

55岁男性,因视力下降3年伴人格改变就诊,其妹妹因颅内动脉瘤去世。

眼科检查提示右眼视力受损伴视野缺损,同时伴有认知障碍。脑部CT血管成像(图3A)及MR提示前交通动脉直径7cm的动脉瘤,伴局部血栓形成及钙化,病灶周围见水肿(图3B)。为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并缓解占位效应,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及动脉瘤修复术,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视觉障碍得以改善。

2年后患者返院复查,CT显示动脉瘤囊萎缩(图3C)1。巨大颅内动脉瘤(大于2.5cm)占颅内动脉瘤的一小部分,但是若不及时处理往往有破裂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 约20%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一级亲属会罹患颅内动脉瘤。

图3.前交通动脉巨大动脉瘤

冠状动脉动脉瘤

79岁女性,因胸片发现左侧心影增宽就诊 (图4A) ,患者既往有中风病史。

该患者最早在6年前在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中发现异常,因未出现症状而选择规律复查,6年来病变逐渐增大。心脏专科检查未见异常,冠状动脉CT检查发现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的动脉瘤,最大径线45mm,诊断为巨大(最大径线>20mm)冠状动脉动脉瘤。

心导管检查显示血流从左侧冠状动脉流入动脉瘤同时伴有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形成(CPF,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和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交通,是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行动脉瘤结扎及折叠术(图4C),同时行瘘管封堵术。

图4.巨大左冠状动脉动脉瘤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微生物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体通过感染血管受损部位,例如粥样硬化的血管内皮等,导致IAAA形成。引起IAAA的病原体中以沙门菌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当沙门菌菌血症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应高度警惕IAAA的发生,而¹⁸F-FDG PET-CT对于区分腹主动脉瘤周围单纯血肿和合并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90岁男性,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就诊

入院前3个月曾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出院后3周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实验室检查(略)提示感染,遂行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期间因突发腰腹部疼痛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夹层。

此次入院后因患者抗感染效果不佳,遂行血培养,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生长,更改抗生素为亚胺培南,体温控制欠佳。为进一步明确发热病因,遂行¹⁸F-FDG PET-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伴周围软组织增厚伴代谢增高,考虑血管周围渗出并感染」(图5),临床诊断为「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继续抗感染治疗并择期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抽取脓液培养及宏基因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继续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3。

图5.沙门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PET-CT图像

髂内动脉瘤

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 IIA)瘤非常不常见,发病率仅为0.03%-0.4%。同时发生于双侧的IIA瘤极为罕见,约占全部病例的10.9%。尽管绝大多数IIA瘤没有症状,但是有高破裂风险的IIA瘤必须及时手术处理,这类患者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可以高达75%4。

70岁男性,因双下肢疼痛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于下腹部发现可触及的搏动性包块,遂行CT血管成像排外血管性病变。检查发现双侧巨大IIA瘤,伴蛋壳样钙化(图6);患者最终行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双侧IIA栓塞术4。

图6.双侧髂内动脉瘤伴蛋壳样钙化

小 结

动脉瘤是一类名字带「瘤」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肿瘤的疾病,尽管未必表现出临床症状,但一旦破裂往往会有生命危险,其死亡率甚至高于真正的肿瘤;尤其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一级亲属应加强排查。

1. Patel NJ, Filippidis A.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A Giant Aneurysm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373:560.

2. Fukamachi D, Okumura Y. Giant Coronary-Artery Aneurysm.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387:e23.

3. 涂芊茜,夏晶颖,程超,陈海涛.伤寒沙门菌致长寿老年人腹主动脉瘤脓肿1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

4. Xie Y, Zou Y. Bilateral Eggshell-like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s. Radiology 2024;310:e23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