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胃肠镜专家教你看懂胃镜、肠镜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2024-06-09健康

张大妈做完胃肠镜,拿到报告后开始犯愁:

「这报告写了这么多,又是什么浅表性胃炎又是什么息肉的,我不会真有结肠癌吧?!我又怎么知道有没有病,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手术?」

胃肠镜报告怎么看?下面由 江永县人民医院 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教你看胃镜

看报告最下方的『诊断』

胃镜报告的图片和大段的描述文字,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

所以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要首先看位于报告下方的『诊断』(或诊断意见)。

没啥事儿的诊断有:

◆未见明显异常

◆慢性浅表性(或非萎缩性)胃炎

专家解读

未见明显异常就是基本正常。有些人的诊断中有「胃炎」两个字,但如果只是慢性浅表胃炎/非萎缩性胃炎,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基本等同于正常!

可能有问题的诊断:

只要『诊断』中不止有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一种,还有其他的诊断,如:

◆胆汁反流

◆糜烂

◆溃疡等...

专家解读

如果出现这类诊断名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胃镜报告病理报告一起看

有些可疑的异常,需要做胃镜时取一块组织(或切掉息肉)做病理活检,判断有没有癌变风险。

病理报告会晚于胃镜报告出来,和胃镜报告相辅相成,要结合『病理诊断』一起看。

以下几种诊断或关键词需要警惕,有些病甚至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程度:★★☆☆☆

萎缩性胃炎伴发的肠化和息肉是发展为胃癌的高危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胃酸减少利于致癌因素亚硝酸盐的积聚),所以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与随访。

肠上皮化生

危险程度:★★★☆☆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完全性肠化生:胃粘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

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肠化生中不完全肠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肠化生普遍认为与胃癌有密切关系。

所以,如果病理报告中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同时出现,就要引起足够重视。

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危险程度:★★★★☆

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是一种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

危险程度:★★★★☆

这是胃息肉中,存在一定癌变风险的类型。具体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高。

教你看肠镜报告

肠镜报告通常为医生肉眼观察的内镜下表现,诊断结果为肠道部位加病变内容。整个大肠呈「倒U形」,由里往外分别称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诊断结果通常按照病变从里往外、由重到轻来排列。

(1)肠息肉

肠息肉是从肠壁生长突出于肠腔内的一种新生组织,通常是良性的。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息肉最常发生于直肠和大肠下段。息肉越大,癌变的危险性越大,需尽早摘除。

(2)憩(qi)室

憩室是胃肠道任何一部分向肠腔外的囊状突起。憩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憩室的直径大小不等,3~25毫米不等,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大多数憩室病患者没有症状。憩室本身并无危险性,但若粪便停滞于憩室内,则可能引起出血、炎症,导致憩室炎。

(3)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常由结肠远端(直肠、乙状结肠)开始,向结肠近端发展,以左半结肠多见。

病变黏膜血管纹路消失,黏膜脆而易出血,有脓性黏液,黏膜有颗粒样改变,伴有糜烂或多数形状不规则、大小深浅不同的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或血样渗出物。

病变晚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可有多发性假息肉形成,在此基础上可发生癌变。

早期结肠癌在肠镜下的表现为黏膜隆起、糜烂或凹陷病变。进展期结肠癌形态多样,以黏膜隆起型肿物、溃疡、肠壁僵硬、狭窄为基本表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江永县人民医院 黄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