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头晕、手脚发软,可能是颈动脉堵塞!

2024-09-26健康

颈动脉斑块,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中老年人的生命。 为了提升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9月24日上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联合临床营养科举办第一届颈动脉斑块科普展览及义诊活动。

70岁老太头昏昏 原来是颈动脉严重堵塞

王老太,今年70岁,近半个月来频繁感到头昏脑涨,稍微多走几步路,左侧手脚便软弱无力。在当地医院初步检查后,医生发现她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存在重度狭窄。家人迅速行动,将她转至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进一步治疗。 该院主治医师刘彦超接诊。

经过详细的影像检查,医生发现王老太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几乎被斑块完全堵塞,导致管腔重度狭窄。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段传志带领团队仔细评估后,决定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们精细操作,成功清除了坚硬的钙化斑块,使血管恢复畅通。术后复查显示,王老太的右侧颈内动脉管径已完全恢复正常,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向大脑。

段传志主任在义诊活动现场

刘彦超医生在义诊活动现场

颈动脉斑块:血管中的「定时炸弹」

王老太的故事并非孤例。据【柳叶刀】子刊报道,全国有近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攀升,男性尤为突出。 段传志介绍, 颈动脉作为大脑供血的重要通道,其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这些斑块由脂质、胆固醇、钙等物质在动脉壁内沉积而成,逐渐使动脉变窄变硬,成为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颈动脉斑块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刘彦超透露,近段时间科室收治了一位35岁的病患,他是一名保险从业者,由于长期的熬夜以及饮食不规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后脑双侧血管内长斑块,慢慢把血管完全堵住了,而导致了急性脑卒中发作。目前经过绿色通道急诊,还在恢复当中。

高危人群需警惕:这4类人风险更高

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是斑块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这四类人群患病风险比一般人高出至少30%。此外,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

如何早期发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刘彦超建议,这些人群应主动做检查:

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

2、头晕、耳鸣、恶心、失眠、头痛、晕厥、记忆力减退、单侧手臂乏力等症状的人群。

3、焦虑、吸烟、喝酒、嗜咸嗜油腻、熬夜,经常在外就餐、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肥胖等人群。

4、有颈动脉斑块的人群。

5、脉支架置入术后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人群。

6、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特别是男性,建议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微创or开刀?需针对患者病情个体化评估

段传志表示, 对于轻度的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和药物治疗来稳定斑块。当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达到50%以上且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无症状患者狭窄达到70%以上时,手术干预成为必要选择。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支架植入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对于颈动脉斑块,预防大于治疗。刘彦超建议保持健康饮食,多摄入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守护自己的健康。

(通讯员:卢钰仪 韩羽柔 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