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3月门诊量增长20% 警惕双相情感障碍由「少」延续至「老」

2024-03-31健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乐雨 通讯员 李彬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春季正是此类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双相障碍门诊量比上个月增长了20%。

最近,该院老年睡眠科主任齐若兵接诊了60岁的赵大伯。每年春季,赵大伯都会突然变得很亢奋,话多、爱交际,花钱大手大脚,晚上时常失眠,长期口服安定类药物,但是这次来睡眠门诊时,赵大伯已经出现药物依赖和耐受的情况。

经过询问,齐若兵发现,每年12月,老人还会出现情绪不佳的症状,不愿出门,不爱说话,总犯困。赵大伯此前还在工作时,一次因不愿上班,在家「躺平」20多天。当时,家属认为是年底单位事情多、压力大才出现这种情况,并未多留意。直至赵大伯退休在家,类似情况依然存在,家属才引起重视。

综合种种现象,齐若兵诊断,赵大伯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她用稳定情绪的药物替换了患者日常助眠药物。目前,赵大伯的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为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理疾病,患者情绪就像过山车,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当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亢、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而当抑郁发作时,患者又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自伤、自杀倾向。

「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年轻时疾病未被及时发现,拖延至年老时再次发病。」齐若兵说。

该院老年二科副主任医师德凤表示,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复发率较高,病程一旦拖长,是否会日益严重因人而异,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

部分患者会伴有躯体化症状,这种不适症状不一定固定在某个脏器,而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症状轻重变化也较大,但经过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这些躯体化症状的出现往往跟心境、应激因素有关。比如,患者跟他人发生冲突后,就可能诱发躯体症状。

医生提醒,当双相障碍患者情绪由低落转而高涨,身体不适感减轻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病情好转的迹象,从而忽视治疗。但此时,更要注意患者是否同时伴有睡眠需求减少、不假思索就做决定、易激惹等现象,如果有,还是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