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7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布了一封特殊的「论文」,【基于多维度感知空间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评价研究】——这是结直肠癌患者李楠(化名)写给自己的主刀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等医生的感谢信。
在论文「通讯作者」一栏,李楠也写上了妻子的名字。在他看来,这一场手术改变的不只是自己,也带给家人面对疾病的勇气。
「结直肠外科学众神之神的弟子、徘徊在员村二横路的大肠守护者、22楼出电梯右转的王、无畏的掏肛者、侧方淋巴结的主宰、洞悉众人之心的智者、使患者康复的法师!」「论文」中,李楠幽默地表达了对自己的主刀医生骆衍新的感谢。
罹患直肠癌,他在这里「看到了一束光」
李楠是在一次肠镜检查中偶然发现自己罹患直肠癌的。7月26日,他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形容,得知自己病情的那一刻,仿佛「被一棍子抡蒙了」。当时,医生判断,应按IV期结肠癌治疗,先进行化疗,再进行手术。
不敢懈怠,李楠和家人立刻决定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求医。拿着李楠的片子和报告,骆衍新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不必化疗,可以直接进行肿瘤切除术。
7月26日,骆衍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当时,李楠肺部出现阴影,但他依据经验判断并非典型的转移瘤表现。此外,肠道肿瘤处淋巴结较大,但形态规整,不一定有转移,没有发展至IV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左一)正在手术。医院供图
这个诊断让李楠无比欣喜,「就像被扔到黑漆漆的井底之后,看到了一束光」。李楠仍旧记得听到诊断时的心情,而术后病理检查同样印证了骆衍新的判断。
6月3日,李楠被推进了手术室,接受了Noses手术,即经自然腔道进行根治性切除。骆衍新表示,这样的手术,全院每年都要做6000台左右。这项手术无需辅助取标本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恢复状态。
一切顺利。一周后,李楠出院;如今,他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十年科研经历,他决定为医生送上一篇特殊的「感谢信」
身体恢复后,如何感谢医生团队,成了李楠的心头大事。「他们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医生通常是严肃的,但他们活泼、温暖。于是我就想,不如把感谢信也写得特别和活泼一些。」
曾经从事科研工作十年,李楠决定写一篇论文。于是,一篇看似严谨、实则幽默的「感谢信」诞生了。论文结构齐全,详细讲述了自己异地求医、手术护理、术后恢复的全部过程,甚至在结尾标注了7条参考文献。
在论文通讯作者一栏,李楠也写上了自己妻子的名字。在他看来,这场手术改变的不只是自己,也带给家人面对疾病的勇气。
「作为医生,对于论文再熟悉不过了,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特别惊喜。」骆衍新表示,结直肠癌得到规范的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客观,但在面对疾病时,未知的惶恐几乎不能避免。「不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许多患者和患者之间也会相互鼓励,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也会感受到安慰。」
在那篇论文结尾,李楠表达了自己的祝愿,希望曾帮助他的医护在未来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中一切顺遂。「罹患癌症,的确不是舒适的人生体验。在这样的至暗时刻,所幸有如此专业的医护团队站在我的背后,让我有勇气去相信——‘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序幕,这只是序幕的结束’。」李楠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