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八、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十一)

2024-07-13健康

其十一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憹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通里,是手少阴心经的络穴。位于前臂掌侧下端的尺侧,腕横纹之上一寸处,即掌后豆骨之上横纹端,上行一寸,就是穴位的所在。

「欲言声不出」,是指舌下肿痛或舌体肿硬,属于心热病的征候。因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如心经火盛血壅,上冲舌本,往往能由此而导致舌下红肿胀痛,甚至舌胀满口,坚硬疼痛,或舌体肿硬,舌不能运动,而发生言语涩滞,声不易出的现象。针泻心经的络穴通里,就是根据本病为心热壅盛的主因,借以清热凉血,泻火开郁的一种治本疗法。但在必要时,如轮流加刺哑门、廉泉、关冲、中冲,少府、大都等穴,或在金津、玉液点刺泻血,更可加强疗效(医学病目:舌肿难言,取廉泉、金津、玉液,各以三棱针出血。又取天突、少商、然谷、风府)。

懊憹,即胸中烦郁,也就是懊恼、烦恼的意思。本病的原因很多,一般如有心火亢盛,心烦口干者,属于实症。肝肾阴亏,或心脾耗损,由阴虚火旺而引起者,属于虚烦症。

怔忡,是心胸跳动,无有宁时的一种证候。本病多偏于虚证,其原因主要为思虑过度,心血虚损所致。取用通里作为主穴,治疗这一类病变,一方面是根据经络系统,循经远刺,它的疗效,能够直接影响到心脏方面;同时因它是一个络穴,可补可泻。所以在该穴施行泻法,对属于实症的心中烦郁现象,能有清火安神的作用;施行补法,治阴虚火旺的虚烦症,也有补益心阴,宁神定志的功效。至于治疗惊悸怔忡之类的症状,针补通里穴,能够高度发挥养血宁心的疗能,更是临床上认为不可少的要穴了。

由于脾主四肢,四肢困重的现象,一般都偏重于脾病,为湿邪留滞所致。但从通里穴的主治作用来说,本条的「实则四肢重」,是指属于心经的实症而言。【华佗·中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脉证之法,对这一点曾有明白的指出:「心病,则胸中痛,四肢满胀,肩背臂膊皆痛,虚则多惊悸,惕惕然无眠……」又:「心有水气则痺,气滞身肿,不得卧,烦而躁,其阴肿也。」又:「心中风,则翕翕发热,不能行立……」又:「心病则先心痛,而咳不止,关膈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凡此种种,都是说明在心病证候中,会出现四肢满胀、身肿、不能行立、身重不已等现象。四肢虽为脾所主,但在脏腑的五行关系上,心火为脾土之母,两者的证候,往往能互相影响。从经络系统方面来说,脾经的分布,自足上行至胸腹部,注于心脏中,和心经相衔接。

心经由胸走手,又和相为表里的小肠经衔接着,小肠经的循行,沿肘臂上行,绕行肩胛,相交于肩上。所以,如上述的四肢重滞胀满,或心痛,肩背臂膊皆痛等现象,也就是和脾、心、小肠等脏腑的功能、筋络的分布,有着密切关联的。通里因是络穴,联络着心和小肠的表里关系,亦可与脾经相通,所以在该穴施行泻法,对于这一类属于心经的实症,就特别能够起到疏调经络的作用,而获得活血、行气、散结、止痛的效果。「头腮面颊红」,主要是心脏有热的一种证候。

「心主血」,「心属火」,「心之华在面」,所以临床上遇到脉数、面赤、舌干尖赤、口喝欲饮等现象,也都是心热病的特征。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分布在头面的,要经过颊部、眼区周围、颧骨部等处。因此,在表里二经有热时,也常会出现头腮面颊发赤,或由于火郁于上而引起的颊部红肿之类。针泻通里穴,治疗这一种热病,因它可以发挥络穴的作用,使清热泻火的疗能,贯通二经。所以,将它作为治本疗法中的主穴之一。

虚,是指心气虚怯,营血不足的一种表现。不能食,就是根据心火为脾土之母,母虚子亦虚的原则,指由于心虚血少,影响到脾土不能健运,心脾两伤而发生饥不思食,饮食减少,食后不易消化的现象。暴瘖面无容,也是心虚病的证候。暴瘖,就是突然发作,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它的原因很多,这里是指因气血亏损,虚火劫津,邪伤阴分而引起的一类(【素问·宣明五气篇】:「邪搏阴则为瘖。」)。本病根据「舌为心之苗,言为心之声」的原理,以及心经的分布是「从心系上挟咽」、「复从心系却上肺」,所以在【灵枢·经脉篇】记载十五络脉的主要病变时,其中对于通里穴,特别指出它是「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胸膈支撑不舒),虚则不能言。」借此来说明从经络系统上通里穴能有主治暴瘖的作用。

至于面无容的现象,即面色枯淡,㿠白无华的病态。【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这里所谓其华在面的意思,就是心主血脉,血足则面容光彩,脉络满盈,由此即说明面无血色者,是属于心虚血衰的一种主要证候。所以,对这种都与心虚有关的「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的症状,在循经远刺的治本疗法中,取用通里作为主穴,施行补的手法,自可分别获得滋阴降火,补养心血的显著效果,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毫针,已在本编中说明,不再重复。现在临床上普遍应用的细针,也就是模仿着古时的毫针,改制而成。它的特点,不但在运用时,采用任何手法,都可以搓转自如,提插应手,而且在施术过程中,对针刺部位所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其他针具轻微,能补能泻,养正而可蠲邪,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本条所指出通里穴的几种主治症,其中有虚症,也有实症,而通里又是浅在的络脉,因此也最适宜取用毫针,借以徐缓和平的微微针刺,既可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又于泻邪之中,而不致伤正。正如【医宗金鉴】对毫针的功用说:「养正除邪在徐缓,静入徐出邪正安。」由此就不难理解本条所谓「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