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个小药箱,里面往往备着一些常用药,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是离不开这些药。人活一辈子,不管身体有多好、有多健康,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时那些常用药就发挥作用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用药时明显存在一些特殊偏好,总觉得某种药物是某类症状的特效药,比如皮肤出问题了,就坚持使用某种药膏;跌打损伤了,就坚持贴某种膏药;感冒发烧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上退烧药再说...
殊不知,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真的不适合长期服用,一旦长期使用,不仅对健康无益,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隐患,破坏身体的免疫力。
一、感冒药
感冒药作为最常见、常用的药物,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些感冒药。对于普通感冒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由鼻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严重的不适症状,或者其他并发症, 一般在5-7天即可自愈 。
我们平时感冒时服用感冒药,主要作用是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发热、浑身疼痛、鼻塞以及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让我们在感冒期间更加舒适,所以感冒时合理使用这些药物是没问题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切都建立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如果想通过服用这类药物来「预防」感冒,那多多少少就有点不靠谱了。另外有些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布洛芬和尼美舒利等,虽然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对缓解疼痛见效快,但不可过分依赖于这类药物。
因为这类药物一方面发挥着治疗作用,另方面又会伤害人体内的细胞活性,使得免疫细胞活性受到很大影响,长期服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胃出血。另外,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对肝肾功能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止咳药
作为一种能缓解咳嗽的药物,止咳药一般分为镇咳剂和祛痰剂两种。
镇咳剂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系统来减少咳嗽反射,而祛痰剂则通过稀释或者润滑痰液来促进咳嗽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止咳药虽然看起来能缓解咳嗽,但却无法治疗咳嗽的根本原因,长期服用甚至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就比如镇咳剂 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祛痰剂则可能导致痰液过多,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另外有些止咳药还含有一些特殊成分,比如可待因和麻黄碱等,而这类成分长期服用具有成瘾性,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人在服用止咳药后越喝越想喝的原因。
三、糖皮质激素
作为体内极其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此同时,作为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糖皮质激素同时也是临床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抗炎和免疫制剂。
我们平时在遇到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等等多种疾病时,都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此外,严重过敏性疾病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也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糖皮质激素是「万能药」一点也不过分。
虽然常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用、长期用,因为这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比如 满月脸、水牛背、多毛、高血钠、低血钾、高血压、水肿、高血脂、高血糖、闭经、骨质疏松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等 。另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感染。
四、短效降压药
常见的短效降压药有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和卡托普利等,这些药虽然不常见,但很多人家里还是有这些药,因为这类药价格便宜,降压见效快,可谓十分有「性价比」。
虽说这类药物见效快,但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只适用于紧急情况,不建议长期服用。长期使用短效降压药不仅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还不利于血管健康。
五、抗组胺药
作为一种抑制组胺释放或者拮抗组胺受体的药物,这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但是,抗组胺药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过敏源,并且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就比如一代抗组胺药可能会导致嗜睡、视力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二代抗组胺药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毒性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三代抗组胺药则可能导致 肝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 。
所以,千万不要擅自长期使用抗组胺药,使用时要注意用药的时间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