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骨质疏松中医辨证的5大分型!对应有哪些中成药?

2024-02-04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看,肾与骨密切联系,【素问】有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精亏虚则骨枯髓竭,筋骨不用。
更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偏于中医当中的骨痿、骨痹、骨枯等,发病机制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职,久病体虚,药食失当而发骨痿[1]。
对于骨质疏松,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证型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虚血瘀、肾阴阳两虚、气滞血瘀五种证型。我们一般根据其病因病机,从而确定补肾、补脾、活血等多种治疗方法[2]。
1、脾肾阳虚
证见:伤肢隐隐作痛,腰背冷痛,下肢痿弱,肌肉枯萎瘦削,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或小便清长;
或久泄不止,大便溏薄,五更泄泻;或浮肿,按之凹陷不起,下肢为甚;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或弱。
治法:健脾补肾,壮骨生髓。方剂: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加减:虚寒内盛者,可加大制附子用量,加用干姜、仙茅、肉苁蓉、淫羊藿等。痛甚者,可加制川乌、细辛、延胡索等。
中成药:右归丸、仙灵骨葆胶囊、强骨胶囊、金匮肾气丸、青娥丸。
2、肝肾阴虚
证见:伤肢隐隐作痛,面色潮红,腰膝酸痛,健忘耳鸣,弯腰驼背,筋脉拘急,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生髓。方剂:左归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加减:虚火内盛者,可加青蒿、知母、胡黄连、阿胶等;
中成药:左归丸、金天格胶囊、六味地黄丸。
3、肾虚血瘀
证见:伤肢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腰痛酸软,筋肉挛缩,发脱齿摇健忘,一般多有外伤史或久病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方剂:补肾活血汤加减。加减:骨痛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姜黄、鸡血藤;以下肢为甚者,加独活、川牛膝、穿山龙等;久病关节变形、痛剧者,加乌梢蛇、地龙、全蝎、僵蚕等以通络止痛。
中成药:骨疏康胶囊、壮骨止痛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骨松宝胶囊。
4、肾阴阳两虚证
证见:腰背或关节隐痛、酸软,四肢乏力,畏寒肢冷,潮热盗汗、耳鸣眩晕,早泄,多汗,舌淡苔白或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阳,壮骨。方药:二仙汤。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附桂地黄丸、芪骨胶囊。
5、气滞血瘀证
证见:伤肢肿胀,剧烈刺痛,痛处拒按,皮肤有瘀斑;舌质暗红,舌下络脉瘀阻,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导致。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3]
[1]陈世洲,阿卜,蒋俊,周奕良,孙玉明,孙鲁宁,马勇,毛国庆.基于中医体质理论辨治骨质疏松症[J].湖北中医杂志,2023,45(03):42-44.
[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正骨,2023,35(01):1-9.
[3]杨锋,张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解读[J].现代中医药,2023,43(02):20-23.DOI:10.13424/j.cnki.mtcm.2023.02.004.
原创:孟铖煜医生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