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阿司匹林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或将走下「神坛」?3类人谨慎服用

2024-10-19健康

王大爷今年70岁了,一直以来他都听说阿司匹林对心脏好,所以每天早晨他都会服用一片。

前几天他的朋友李阿姨来家里做客,两人聊天时,李阿姨提到她在医院做体检时,医生告诉她,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王大爷听了有些困惑, 心想:「阿司匹林不是预防心脏病的‘神药’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王大爷决定去社区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听了他的疑惑,解释道:「阿司匹林确实有防止血栓的作用,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长期服用,特别是一些有特定健康状况的人。」

王大爷感到非常惊讶,问道: 那究竟哪些人应该慎重服用阿司匹林呢?长期服用会有什么风险呢?阿司匹林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一、阿司匹林为何备受推崇?

阿司匹林从诞生至今,阿司匹林不仅是家庭药箱的常客,更是医生开具处方时的首选之一。

它的广泛应用与显著功效让人们对它心存敬畏, 但到底是什么让阿司匹林拥有如此耀眼的光环?

阿司匹林逐渐被发现具有多种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显著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对许多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剂救命良药,堪称「神药」。

除了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卓越表现,阿司匹林还因其解热、镇痛和抗炎的多重功效而备受推崇。

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达到降低发热、缓解疼痛以及消除炎症的效果。 对于头痛、关节痛以及炎症引起的各种不适,阿司匹林几乎是无所不能。

二、阿司匹林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

牛津大学医学部临床试验服务部的一项长达七年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阿司匹林虽然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其带来的副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连续服用七年阿司匹林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2%,然而,血管大出血的风险却增加了29%。

这一数据无疑是对阿司匹林「神药」地位的沉重打击。尽管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显著,但如此高的出血风险是否值得让人们继续对阿司匹林保持信任?

更为震惊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中心在【柳叶刀】上发表的长达12年的研究也给阿司匹林带来了质疑。这项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服用安慰剂。

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在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只比安慰剂组低了4%。 这一微小的差距让人不禁疑问,阿司匹林的实际效果是否被过度夸大?

在神坛上稳坐40年宝座的阿司匹林的抗心血管疾病功能也许确实没那么神奇。

不仅仅是老年人,其他特殊人群同样面临着使用阿司匹林的风险。 对于患有胃溃疡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来说,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血友病患者身上, 他们本身就有凝血功能障碍,服用阿司匹林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外,阿司匹林对某些慢性病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肾脏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再加上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特别是与一些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的相互作用, 可能会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增加治疗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三类人群需谨慎服用阿司匹林

尽管阿司匹林在医学界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长期服用它。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特定人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极为谨慎,否则可能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

以下三类人群尤为需要注意。

1.儿童和青少年

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退烧和止痛,但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阿司匹林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英国卫生部门早已警告, 如果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将面临患瑞氏综合征的风险。

2.血友病患者

血友病患者天生缺乏凝血因子,任何小伤口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出血。而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更是让血友病患者的出血问题雪上加霜。

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进一步受限,极易出现难以止血的情况。这样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出血过多引起的贫血, 更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缺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血友病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必须经过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避免因药物选择不当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

3.胃溃疡患者

胃溃疡患者本身就因胃黏膜损伤面临出血风险,而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会使这一风险成倍增加。

尤其是在消化道已经有溃疡或出血倾向的情况下, 服用阿司匹林无异于引爆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面对这种情况,胃溃疡患者需要格外谨慎,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在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

四、阿司匹林的未来是否会走下「神坛」?

近年来,科学界对阿司匹林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结果也愈发令人震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效果远没有之前宣传的那样神奇。

更令人不安的是,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和血管大出血,可能比其预防作用更为严重。 这些发现让医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阿司匹林的使用范围和适用人群。

科学家们呼吁,应该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重新制定阿司匹林的使用指南,以确保其应用更加安全和有效。 这样的反思不仅仅是对阿司匹林的质疑,更是对整个医学界如何平衡药物效益和风险的一次深刻检讨。

随着对阿司匹林的质疑声浪不断高涨,医学界也在积极寻找替代药物和新疗法。近年来,新的抗凝药物和心血管疾病预防药物不断涌现,这些药物在疗效上可能更为显著,同时副作用也相对较少。

例如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 已经被证明在预防血栓方面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出血风险较低。

不仅如此,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例如,心脏支架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技术进步,使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这些新疗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在逐渐改变人们对阿司匹林的依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高效且安全的药物替代阿司匹林。

对于医学界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替代药物和新疗法的兴起之际,阿司匹林是否还能保持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将取决于其能否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继续保持竞争力。

阿司匹林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疗法的兴起,更重要的是公众认知的改变。 几十年来,阿司匹林作为「神药」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对其效用深信不疑。

然而随着更多关于其副作用的研究结果被公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阿司匹林,逐渐意识到它并非万能。

公众认知的改变不仅仅是对阿司匹林的一次重新定位,更是对健康知识和药物使用的一次深刻教育。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医学信息,对药物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和理性。

这种认知的转变,将促使更多的人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

未来阿司匹林能否继续在大众心中保持其「神药」地位,将取决于医学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公众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一药物。

在替代药物和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 阿司匹林或许将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但它的历史和贡献依然不可忽视。

结语

阿司匹林,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神奇的药效,被誉为「神药」。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潜在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替代药物和新疗法的兴起,以及公众认知的改变,都在不断挑战阿司匹林的地位。

未来,阿司匹林是否会走下「神坛」,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药效,而更多地取决于医学界和公众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一药物。无论如何,阿司匹林在医学史上的贡献毋庸置疑, 但它的未来命运,仍需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3类人谨慎服用

2021-12-22 39健康网

阿司匹林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或将走下「神坛」?3类人谨慎服用

2024-08-07 内科专家李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