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点穴疗法中心悸的选穴心得

2024-06-24健康

心悸的原因往往无迹可寻。常见原因包括:

  • 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压力、焦虑或惊恐发作
  • 抑郁症
  • 剧烈运动
  • 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安非他命,以及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和咳嗽药物
  • 发热
  • 与月经、怀孕或绝经有关的激素变化
  • 甲状腺激素太多或太少
  • 偶尔心悸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的征兆,如心律不规则(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跳过快(心动过速)、心跳异常缓慢(心动过缓)、与正常心律不同的心跳或三者的组合。

    心悸为中医病证名,又名「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惊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发作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本病的病因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用药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心悸的原因往往无迹可寻。常见原因包括: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压力、焦虑或惊恐发作,抑郁症,剧烈运动,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安非他命,以及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和咳嗽药物,发热,与月经、怀孕或绝经有关的激素变化,甲状腺激素太多或太少,偶尔心悸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的征兆,如心律不规则(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跳过快(心动过速)、心跳异常缓慢(心动过缓)、与正常心律不同的心跳或三者的组合。

    诊断依据:本病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心悸与奔豚的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心悸的辨证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治疗原则: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取穴内关(补)、太渊(补)、合谷穴(泻),能除胸闷气短,调整脉搏。太溪(补)、三阴交(补)、足三里穴(补),治虚热,健脾胃,与前穴配合,并能治分泌病。膻中(补)、巨阙(补)、中院(泻)、气海(补)、肺俞(补)、心俞(补)、膈俞(补)、脾俞(补)、肾俞穴(补),平揉、压放各70~120次。手法轻,揉圈小,速度要缓,每分钟约60~70次左右,不宜快。手法结合配穴,对一般心慌心跳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