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冬季高发,慢阻肺防治不能慢

2023-12-02健康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 陈琳辉)入冬以来,慢阻肺患者又迎来了「难熬的冬天」。慢阻肺俗称「老慢支」,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有9990万,60岁以上人群中每4个人就有1位慢阻肺病患者,平均每分钟约有2.5人死于慢阻肺疾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于患者而言,慢阻肺防治难在坚持。
9990万慢阻肺患者,「不能呼吸的痛」
来自河北省邢台市的张明(化名),每年感冒后,咳嗽就不容易好,今年流感好了,咳嗽还没好,一查才知道是慢阻肺。
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慢阻肺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龙发介绍,许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气短后到医院就诊,做肺功能检查后往往已经是中晚期。由于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慢阻肺无法根治,对于它的治疗主要以控制、减轻病症为主,延缓病情的发展。
慢阻肺虽然「慢」,但预防与治疗却不能「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告诉记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达13.7%。
「慢阻肺就是慢慢折磨你,一点点抽空氧气,让你不能呼吸。」作为一名重度慢阻肺患者,张兵(化名)一个月内抢救了3次,他说,「平时胸口跟压着石头一样,张大口呼吸,也很难吸到空气。一严重了,窒息感袭来,憋得脑袋都疼,更难受了。」
一入冬,呼吸机比暖气开得都早
血氧仪、便携式制氧机、家用呼吸机、空气净化机……这是一位老年慢阻肺患者日常所需的医疗设备。
冬天天气一降温,张兵便早早用起了家里的呼吸机,他说,「每年冬季,呼吸机比暖气开得都早。」
「秋冬季有很多慢阻肺患者会发生急性加重,因为这段时间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因受凉、感冒或者是气道敏感导致急性加重。」龙发说。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冬季主要有三大刺激因素,包括寒冷刺激、病原体感染、环境污染等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冬天气温较低,寒冷空气可以刺激气道黏膜上腺体,导致腺体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减弱,气道黏膜的血管在寒冷刺激下处于收缩状态,使气道黏膜局部血液循环存在障碍,气道黏膜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紊乱,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
同时,冬天是各种病原体的活跃期,尤其是病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容易侵入气道黏膜,造成气道管黏膜损伤,上述病原体在气道黏膜增殖而产生感染,可以刺激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气道管腔狭窄,患者通气不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
「感染是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78%的急性加重患者都有病毒或者细菌感染。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合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丹表示,慢阻肺患者可以每年在当地流感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每5年可接种一次。
「慢阻肺最怕急性发作。」龙发介绍,「2022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球策略」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慢阻肺分为A、B、C、D四个等级。临床上很多病人就医诊断的时候已经是C级以上,病情比较严重。C级以上的慢阻肺病人,如果每年急性发作次数超过2次,肺功能就可能会下降。每急性发作一次,肺功能就下跌一个台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预防慢阻肺有方法,最难是坚持
慢阻肺患者在晚期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吸不上气,即使坐着、躺着不动也不行。「吸不进、呼不出,他们鼻子上插着氧气管,嘴巴张得老大。」龙发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每当看到晚期患者连呼吸都很疼的样子,心都揪起来了。
但其实,在冬季,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方法不难。多位医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慢阻肺预防,难在坚持。
刘丹认为,吸烟是慢阻肺的重要致病因素,不仅能促使慢阻肺的发生,还能导致病情加重。慢阻肺患者戒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除了戒烟和接种流感疫苗等措施外,慢阻肺患者需要通过积极地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刘丹介绍,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呼吸训练和体力训练。
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法和腹式呼吸锻炼。
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以能使距离口唇30厘米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腹式呼吸锻炼,患者取立位,也可坐位或仰卧,放松做深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
体力锻炼则包括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运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还可进行有氧体力锻炼,如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但要注意在进行这些锻炼时要量力而行,运动量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
40岁及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检查肺功能
慢阻肺防控形势严峻,除了「三高」特征外,还有「三低」的特点。
杨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是公众知晓率低,慢阻肺病知晓率不足10%;二是肺功能检查率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既往做过肺功能检查的仅占5%~15%;三是规范治疗率低,基层尤为明显。比如,治疗慢阻肺病的首选药物是吸入药物,但基层用得最多的却是抗生素、化痰药,甚至是口服激素。」
杨汀介绍,预防慢阻肺发生或者加重,患者一定要留意,不要一控制住症状就停药。慢阻肺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病。用药可以改善症状、提高肺活动耐力、减缓肺功能下降,但需终身用药。
有些患者觉得装置使用麻烦,不愿用吸入药物。吸入药物能直接通过呼吸带入气道,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起效快,对慢阻肺患者来说,首选推荐吸入药物治疗。而且,慢阻肺病的用药是吸入激素,激素用量很少,且主要通过吸入装置沉积到肺部发挥作用,副作用很低。
11月21日,患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诊室外候诊。陈琳辉摄
杨汀提醒,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戒烟。
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组织和承担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国债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全国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已在全国开展慢阻肺病早防早治管理体系实践探索。这些项目已覆盖人口数近3亿。总计开展慢阻肺病筛查280余万人,规范管理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21万余人,累计开展各级医务人员及基层呼吸慢病防治人员培训1830场次、162万余人次,累计开展居民慢阻肺病健康教育1200余场次、7.2万人。
多位专家提醒,高危人群及已经诊断慢阻肺的患者应该像监测血压一样定期检查肺功能,对于40岁及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检查肺功能,早发现、早诊早治。
「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打了。」慢阻肺患者李华(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每年社区都会通知,疫苗接种都很及时。11月21日上午10时,经过20分钟的问诊,医生给李华开了一些调理的中药,同时告诉她呼吸训练方法,「呼吸方法很简单,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定期检查、坚持用药和训练,但愿,在下一个冬天,李华、张兵、张明等慢阻肺患者将不再承受「呼吸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