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组会学习|肾脏内在机制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新靶点

2024-01-25健康

这次组会,小崔医生介绍了这篇刚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综述「Kidney Intrinsic Mechanisms as Novel Targets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只看简略版

肾动脉阻塞引起血压升高的认识已近百年。目前,由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被认为是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一些病人中,RVD不伴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或血压升高,可在外周血管造影术中偶然发现。然而,在另一些患者中,RVD可能表现为与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进展性疾病,导致肾功能丧失、肾血管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RVD导致肾萎缩、炎症和缺氧,但可能是可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因为在缺血肾出现严重纤维化之前,它保留了血管和肾小管再生的强大潜力。肾脏恢复能力强,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然而,从动物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中积累的证据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肾动脉血运重建在完全恢复肾功能或血压控制方面的不足,并阐明了针对缺血肾实质的治疗促进肾再生的潜力。一些潜在的治疗靶点包括氧化应激、微血管疾病、炎症、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衰老。本文综述了RVD肾损害和恢复的内在机制,并介绍了治疗可能性。

图3 肾血管疾病(RVD)肾损伤的内在机制示意图

在狭窄后肾脏中激活的相互交织和按时间顺序发现的致病机制的时钟时间线。那些以黄色表示的颜色主要是在过去2到3年中提出的。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详细版

1934年,Goldblatt首先在2肾1夹犬模型中对肾动脉收缩触发肾素释放和动脉压升高进行了开创性的观察。这些观察结果不仅支持肾脏在血压(BP)调节中的关键作用,而且随后使得人们认识到肾血管病(RVD)是继发性高血压和肾损害的驱动因素。

单侧RVD的肾脏损害发生在继发于肾脏灌注减少和炎症及促纤维化机制激活的狭窄侧肾脏,以及暴露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非狭窄对侧肾脏中,并因动脉粥样硬化和代谢紊乱等共病而加剧。在几乎一半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RVD可能是双侧的, 肾脏损害模式可能呈现混合的图像,这取决于狭窄的相对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进展率。

血流动力学显著的RVD最常见的诱发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常位于血管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纤维肌性疾病。目前,RVD被认为与≈5.5%的高血压和10%以上没有其他可识别主要原因的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有关。RVD可在老年患者中偶然发现,但也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进行性的疾病,影响肾脏功能。它的存在将心血管风险放大了几倍,而这又往往是导致这些患者死亡的原因。

传统上,RVD患者肾功能不全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肾灌注减少导致缺血,肾小球旁细胞释放肾素有关。在经典的啮齿动物2肾1夹模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血管扩张剂NO和血管收缩剂前列腺素的相互作用似乎决定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损伤的发展。这些机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纤维肌发育不良,其涉及肾动脉壁的局部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RVD中,环境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和失调的代谢因子使这些机制复杂化,并放大肾内损伤和微血管稀疏。

RAAS激活是RVD的一个标志,但可能是暂时的。其在维持肾血管性高血压中的调节作用可能随后被升高的PGF2α-异前列腺素、有效的血管收缩剂和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所激发。在狭窄后肾脏内,慢性RAAS激活也会导致炎症、微血管丢失和纤维化。 事实上,阻断血管紧张素II AT1受体比利血平+肼屈嗪+氢氯噻嗪三联疗法更有效地稳定狭窄后肾功能

尽管狭窄后的肾脏表现出显著的降低代谢活性和维持灌注的能力,但严重狭窄超过了这一代偿能力,加重了肾脏瘢痕形成和微血管重塑,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不可逆转。有趣的是,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损伤的程度可能不一定对应,因为两者都可能因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原发性高血压而加剧,且两者都不一定与狭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此外,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因肾动脉血运重建而改善,逆转肾损伤众所周知具有挑战性,需推动替代或辅助治疗,以削弱直接导致肾损伤的潜在机制。以下各节总结了过去2至30年中为针对RVD肾损伤的基本机制和改善肾再生而采用的显著策略。

肾脏内在机制

氧化应激活性氧(ROS)

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ROS在肾脏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ROS过量时,它们会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加氧化应激。缺血损伤诱导氧化应激,有利于一氧化氮(NO)的猝灭导致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为ROS丰度激活氧化还原依赖性炎症和生长因子,释放肾脏微血管结构的渐进性重塑,包括内膜增厚和管腔狭窄。这些为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以及促进慢性RVD肾功能不全发展和进展的小管萎缩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肾脏中ROS的丰度开始较早,并积极参与RVD的病理生理过程。

RVD的消退可降低氧化应激,改善抗氧化防御,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血管功能和高血压控制,支持多步骤病理生理级联。因此,将ROS作为单一或协同干预措施作为RVD的逻辑策略,但在实验和临床环境中显示出不同的结果。ROS的主要来源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和线粒体,它们普遍存在于整个肾脏。靶向ROS的特定来源可能促进针对机制新疗法的发展,可抵消RVD中的肾损伤,如后续章节所述。然而,由于ROS的减少可能部分改善RVD中的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微血管重构、炎症和纤维化活动,因此它们的来源很难作为药物靶点加以区分。因此,作为治疗药物的肾细胞/细胞器特异性抗氧化化合物很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炎症

肾脏炎症在RV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肾脏和其他器官具有负面影响。在大鼠中,2肾1夹导致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1、核因子 (NF )-κB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一样,猪RVD功能障碍性肾脏中的MCP-1、NF-κB和TNF-α升高,与B-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相关。同样,来自严重RVD患者的肾活检和肾切除标本显示巨噬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此外,狭窄猪和人肾脏的肾静脉样本显示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预示急性肾损伤和肾功能受损,并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相关,反映肾脏和全身炎症和缺血。全身C-反应蛋白和外周白细胞水平也升高,并与更高的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RVD猪中,恢复肾动脉通畅性未能减轻肾脏炎症或改善肾功能,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与肾功能恢复呈负相关,强调炎症在RVD中的主导作用。 同样,在RVD患者中,恢复动脉血流并不能逆转组织炎症和损伤标志物或改善肾功能,这可能部分解释了肾支架置入术的有限临床益处。

事实上,抗炎干预似乎在减少实验性RVD肾损害方面有效。在猪体内,MCP-1抑制剂可改善炎症和纤维化,并提高狭窄肾的肾小球滤过率 。同样,肾内输注具有重要抗炎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保持狭窄肾的结构和功能,表明RVD中抗炎干预具有新的治疗潜力。


成纤维途径

肾瘢痕形成和组织重塑是RVD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的关键。进行性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常见于慢性缺血肾脏,并与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相关。促纤维化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组织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 (TIMP )-1,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和MCP-1信号的正反馈促进ROS的产生和肾脏疾病的进展,在实验性RVD中,其抑制可减少纤维化和萎缩。当血管重塑完成时,狭窄后肾脏中的TGF-β上调尤其明显。其下游介质Smad2/3在狭窄肾脏中持续增加并引发间质纤维化,而TIMP-1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并促进胶原沉积,和PAI-1调节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高血压损伤。因此,靶向这些促纤维化级联可能会减弱RVD中的纤维化和肾功能障碍。细胞治疗、线粒体保护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MCP-1抑制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三联疗法等,对改善实验性RVD狭窄性肾纤维化有效。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在阻塞性病变形成之前对肾损伤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RVD比非动脉粥样硬化性RVD更易发生进展性肾外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循环脂质及其氧化产物沉积在肾内,促进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足细胞损伤,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丧失。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还影响血管壁和微血管重塑,因为猪RVD中共存的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强调脂质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在RVD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病理生理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也影响治疗结果。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猪肾动脉的血运重建可改善肾血流并恢复功能,但当动脉粥样硬化叠加时,其保护作用显著减弱。具体而言,肾血管成形术后微血管稀疏和纤维化持续存在,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RVD中血运重建结果常常不一致的基础。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暗示阻塞本身并不是唯一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早期损伤机制可能独立于缺血而持续存在,需要改进治疗策略。事实上, 基于肾内细胞或促血管生成的治疗可在不解决血管阻塞的情况下改善肾脏恢复和高血压,强调了狭窄性肾实质损害的重要性 ,并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RAAS激活

Goldblatt在犬2肾1夹中显示肾灌注减少的开创性实验为该方法在其他转化动物平台(如大鼠和猪)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观察结果通过显示RAAS阻断可延迟高血压的发展得到支持,血管紧张素I(AT1)受体敲除2肾1夹小鼠不能发展为高血压。在2肾1夹模型中,对侧肾脏暴露于升高的全身灌注压力,这有利于利钠肽分泌,阻止肾素释放,抑制全身压力升高,维持灌注减少并增加狭窄肾脏的肾素释放。重要的是,Goldblatt模型作为RVD功能研究的平台,如卡托普利肾造影或肾静脉肾素测定。

RAAS在RVD中的作用包括血管收缩和血管阻力增加、钠潴留和醛固酮释放。此外,血管紧张素II有助于肾血管重塑、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靶器官损伤(如左心室肥厚)。因此,RAAS调节剂(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调节肾脏损伤的多个方面实现多水平的肾脏保护。

微血管疾病

健康的肾脏微血管对肾脏的功能和营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肾微血管(主要位于皮质)的功能障碍和重塑先于肾动脉的明显阻塞性病变 ,支持微血管损伤,这是RVD的一个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反过来,阻塞性病变通过加速小血管重塑和丢失而加重微血管疾病,不仅在皮质,而且在髓质。猪RVD导致狭窄肾皮质和髓质微血管密度降低(图1),这取决于其大小,影响小叶间、入球、出球、肾小球或管周血管系统。尽管微血管可在RVD早期维持肾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的同时进展可损害其功能、形态和修复。狭窄肾内小血管的数量和质量均受损,这反映在形态异常和迂曲度增加的不成熟和渗漏血管中,强调进行性微血管疾病是肾脏血流动力学、滤过和可能的肾小管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实验性RVD与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肾脏表达降低相关。然而,它们的补充可预防和逆转微血管损伤并恢复狭窄的肾功能。此外,猪RVD中的微血管丢失与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不良的肾功能结果相关,可通过协同靶向促血管生成干预来改善。确实,皮质外微血管的丢失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残余肾功能相关,支持肾微血管的不可逆变化也可能损害肾治疗的反应的观点。

图1 人和猪 肾血管病中的微血管稀疏

与肾切除供肾和正常猪肾相比,具有代表性的显微CT显示人(左)和猪(右)狭窄肾皮质和髓质微循环丧失

内皮功能障碍

肾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是血液与周围组织分子交换的关键。健康的内皮屏障对于血管张力、通透性和液体平衡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同时作为血管活性化合物(如NO、前列环素、血管紧张素II或内皮素-1)的靶点和来源。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中心机制是ROS介导的NO猝灭。这导致血管持续收缩,这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标志,可减少肾脏灌注,损害氧气和营养物输送,增加 血管通透性,从而破坏血管内外空间的液体平衡。

此外,健康的内皮细胞具有抗炎特性,而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其与循环炎性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此外,促炎细胞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产生ROS,从而导致进一步内皮功能障碍的恶性循环。此外,通过减少NO的产生和生物利用度,功能失调的内皮也可能通过上调粘附分子和破坏促凝和纤溶活性促进血栓形成活动。因此,RVD中的内皮功能障碍是肾内微血管网络的多因素侵扰者,可能阻碍肾血流动力学和功能。

衰老

作为对损伤的反应,细胞经历增殖停滞和复杂的分子变化,并可能形成与衰老相关的致病性分泌表型,从而传播炎症并破坏组织修复。虽然短期细胞衰老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持续衰老最终会导致急性和慢性肾缺血损伤。在单侧RVD小鼠中,选择性清除p16 + 衰老(主要是上皮)细胞可减轻肾损伤;而p16 + 和p21 + 细胞的大范围清除更为有效。在人类狭窄后肾脏中也观察到细胞衰老,表明这一过程是保守的。在猪RVD中,细胞衰老伴随着线粒体损伤和自愈受损。然而 ,线粒体保护和基于细胞的治疗均不能完全缓解细胞衰老,支持制定特定的抗衰老策略,以修复衰老的肾脏。

细胞凋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狭窄后肾脏常见的早期发现,主要发生在升支粗段,可能是诱导肾小管重塑和萎缩的一种保护机制。 2肾-1夹大鼠夹肾通过激活血红素氧合酶-1系统对肾灌注减少作出反应,通过降低caspases-3和-9活性,增加抗凋亡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xl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 然而,这种防御机制在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环境中减弱,可能继发于NF-κB活化和细胞内蛋白降解减少。

血管紧张素II通过AT1和AT2受体以及TGF-β部分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TGF-β促进促凋亡基因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配体和BCL2-相关-X凋亡调节因子的转录。 促凋亡和抗凋亡介质的不平衡表达也可能导致凋亡,肾线粒体损伤也可通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和caspase-3和-9的激活引起细胞凋亡。 凋亡是部分可逆的,直到纤维化开始,并导致炎症和血管丢失,导致整体肾萎缩和永久性实质损伤。 内皮祖细胞(EPCs)招募到狭窄肾脏参与肾修复,也发生凋亡,表明其激活损害肾修复。

保护狭窄后肾脏的策略与减少细胞凋亡相关,包括肾内给予EPCs或MSCs,静脉输注线粒体保护药物或G-CSF,口服辛伐他汀,或腹腔注射ACE抑制剂。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中,抗凋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ZVAD-fm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失活剂)可阻止肾细胞凋亡、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早期发生。 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化合物在RV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线粒体损伤

肾小管细胞富含线粒体,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对多种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线粒体内膜AT2受体的激活刺激线粒体ROS的产生和肾小管细胞的凋亡。缺血和氧化应激触发mPTP开放,有利于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中,从而导致细胞凋亡。在RVD患者中,尿线粒体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后肾功能的变化相关,提示线粒体参与肾损伤。肾血运重建术可增高尿线粒体DNA,可能反映再灌注引起的肾脏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肾脏恢复。

有针对性地,在猪RVD中,保护心磷脂(一种防止mPTP形成和提高电子传递链效率的内膜磷脂)的药物,减轻微血管稀疏和改善肾功能。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对心肌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强调线粒体保护在改善靶器官损害方面的潜力。在RVD患者中,在肾血运重建过程中辅助性有丝分裂保护可减轻术后缺氧,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定位线粒体保护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缺氧

肾脏高度灌注含氧血液,可自动调节血流,直到动脉直径减少75%。因此,全器官缺血是罕见的。 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MRI评估肾内脱氧血红蛋白水平已用于评估肾氧合。 除了基础氧合之外,功能性缺氧是基于对速尿的反应,狭窄后肾脏氧合的缓慢增加表明与肾小管转运相关的基础氧耗减弱。在正常条件下,接近缺氧和RVD水平的肾髓质功能可通过组织灌注相对于皮质血流的适应性维持来保护。即使在相对严重的条件下,肾组织也可持续处于冬眠状态,以凋亡和小管萎缩为特征,如果肾血流恢复,这种状态可能是可逆的。然而,BOLD-MRI显示,在肾动脉逐渐闭塞和慢性RVD期间,猪皮质和髓质缺氧增加,与肾功能不全相关。同样,RVD患者,尽管皮质氧合保存,但髓质深部区域出现缺氧,尽管组织氧合相对保存良好,部分原因是肾脏减少溶质过滤和重吸收的能力,从而减少耗氧量。然而, 严重RVD的皮质氧合减少表明潜在的不可逆肾小管损伤。

治疗性干预措施

血运重建

基于导管的介入治疗(例如,血管成形术,有支架和无支架)是目前首选的介入治疗方法,因为它们具有微创性,比手术恢复快;外科血管重建术(如搭桥术)仅限于经皮途径不可行的患者。几十年前,这种干预措施构成了RVD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阻塞的解决应抵消高血压和肾功能的恶化,这一假设得到了有希望的初步报告的支持(图2)。

然而,2个主要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肾动脉病变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ASTRAL,806例)和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心血管结局(CORAL,947例)清楚地表明,肾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与综合药物治疗相比,对预防临床事件没有显著益处。尽管纳入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仅有中度狭窄,但数据显示,在高血压或肾功能恢复方面,临床获益的证据有限的情况下,干预增加了大量风险。然而,这些结论并不能从RVD的病理生理学上排除血管阻塞的影响。显然, RVD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结果,可以在斑块形成过程中以及发生阻塞以外的肾脏损伤。因此,血管重建不可能完全解决狭窄带来的病理生理过程 。对疾病过程的综合理解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肾实质损害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影响介入策略的成功率,并强调需要更精细和个体化方法。例如,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和充分的血运重建可影响血压控制、恢复、预防或保留肾功能,并提高患者生存率。此外,对ASTRAL人群的辅助研究表明,特定根据其基础肾功能或心血管状况的 亚组人群患者可能受益于血管成形术。特别是, 反复发作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被认为是RVD支架置入的适应症。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RVD患者的肾微血管结构发生了显著重构,有血管生成和微血管修复缺陷的迹象, 强调肾内微血管疾病是RVD的重要病理生理学组成部分。 此外,这些发现扩展和证实了临床前的数据,即治疗策略(例如血管生成、线粒体保护)的能力,这些治疗策略以肾实质为靶点,作为支架置入术的独立和辅助手段,被视为一种潜在的临床方法。

传统药物

当血压和肾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RVD,并且在许多高血压患者中并未出现肾动脉狭窄。降压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戒烟与心血管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并已纳入CORAL和ASTRAL等大型随机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的结果表明,2至5年期间优化药物治疗的益处与增加肾动脉血运重建后获得的益处相当。


许多RVD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许多可通过中度降压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包括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猪RVD中,与三联疗法相比,ARB对肾微血管具有更大的保护作用。在RVD大鼠中,尽管滤过减少,但在移除夹或停止ACE抑制剂后,肾脏结构完整性得以保留和恢复。总体而言,RVD患者对这些药物耐受性良好,并改善 死亡率。

然而,尽管许多患者不需要血运重建,但单纯药物治疗RVD通常会进展。两个治疗组的CORAL和ASTRAL试验分别报告了16%和22%的进展率(药物治疗加或不加肾血运重建),强调密切监测接受药物治疗的RVD患者的重要性。

血压控制应伴随适当的血脂管理、抗血小板治疗、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运动和戒烟。他汀类药物减少RVD的发展和进展,可能独立于降脂。 在猪RVD中,慢性补充辛伐他汀可减弱狭窄后肾脏微血管重构和肾脏EPC凋亡,强调其保留肾脏修复机制的能力。

新的治疗方法

SGLT2 抑制剂

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揭示了SGLT2(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益处;然而,它们在RVD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尚未确定。这将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为它们有能力降低动脉僵硬度,并改善内皮功能、肾脏炎症和缺氧。然而,它们假定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管球反馈和引起入球血管收缩,这可能有利于超滤过,但可能不利于缺血肾脏。可能,它们与其他治疗干预措施(如ACE抑制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能有用,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SGLT2抑制剂在RVD患者中的作用。

细胞治疗方法

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可以改善实验性RVD的肾损害。 在猪非动脉粥样硬化性RVD中,肾内输注自体EPCs可恢复狭窄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和功能。同样,尽管持续高血压,肾内MSCs仍能保护狭窄后肾脏,并结合支架植入改善猪RVD的肾功能。重要的是,micro-CT研究显示,这些干预与新血管(主要直径小于200µm)的形成有关,可能包括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以及小叶间、管周和肾小球血管。在临床上,动脉内输注自体MSCs可改善RVD患者3个月后的肾氧合和血流量,显示出治疗前景。MSC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也改善了实验性RVD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但需要研究以确定其在人类中的疗效。


观点和结论

新出现的技术是可用的,并有潜力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例如,单细胞测序、飞行时间流式细胞术或位点特异性尿EVs 可能有助于精确定位肾细胞损伤部位,并聚集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以编辑失调基因,而线粒体移植可能补充耗尽的能量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狭窄后的肾脏与其他形式的肾脏损害区分开来,并确定哪些可能受益于特定的干预措施。因此,令人兴奋的发展可能有选择地恢复体内平衡和改善患者管理。未来的发展需要利用新兴的创新,以阐明组织损伤的机制和改善患者的管理。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 个体 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指导 以选择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例如,微血管丢失与炎症)。

自RVD被确定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原因,虽然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对RVD患者的益处不大,但有效的药物可用于控制血压。此外,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增强肾组织修复的能力,包括建立目的明确的药物和新的疗法。虽然在RVD中相互作用并经常协同作用的一组复杂的内在机制(图3)使肾脏病理生理学具有挑战性,但希望正在进行的研究将继续指导RVD的基于机制的治疗。

阅读原文 2023 Kidney Intrinsic Mechanisms as Novel Targets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