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受重庆文艺界名流的邀请,做了一次演讲。
演讲完后,有人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
「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大坑,大家都看着毛主席,期待他会给出怎样的答复。
只见毛主席不疾不徐,仅仅是将自己与蒋介石的姓氏拆开解释了一下,就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时毛主席是怎么回答的?重庆谈判先后,毛主席又遇到过哪些舆论危机呢?
1945年8月,炎热的夏天让人烦闷不已,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来——日本投降了。
仿佛久旱的大地上迎来了一场甘霖,国人欢呼雀跃,迎接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而此刻蒋介石却心情沉重,因为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要不是西安事变,国共的合作可能还要往后推迟很久,换言之,也是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以及国内的舆论压力,蒋介石才不得不和共产党合作。
实际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可没少给共产党制造麻烦,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国共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但那时候倭寇未除,不宜内战,所以双方只能再次齐心协力。
可现在,日本投降了,外部矛盾解决了,蒋介石自然就把目光放到了内部矛盾上。
抗战结束的时候,共产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在蒋介石眼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威胁性的存在。
思来想去之后,蒋介石决定走一步「刁棋」。
1945年8月15日,【新华日报】的编辑在整理新闻稿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条蒋介石发给毛主席的电文。
电文内容是邀请毛主席到重庆来商讨国内国际上的各种问题,其实也就是和谈。
但毛主席却不急着回复他这封电文的内容,而是以朱老总的名义,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文。
原来日本一宣布投降,朱老总便立即指示中共部队进攻周边日军驻地,接受日军投降。
当时中共部队长期在敌后作战,一些重要交通线及周边城市均有中共部队的分布,因此共产党方面去接受日军投降十分方便。
蒋介石知道后当即不乐意了,国民党当时大部分都西南部,在受降一事上不如共产党方便。
为了不让共产党继续扩大势力,蒋介石连发三条命令:
第一、命国民党部队按计划进行,不要松懈;第二,命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原地待命;第三,要求沦陷区的伪军只接受国民党的收编。
受到蒋介石的指令后,中共不少将领都觉得蒋介石欺人太甚,明明按照国际规定,共产党和国民党享有同等的受降权。
且从1931年到1945年,共产党一直为了国内和平积极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反而是他蒋介石处处制造摩擦,影响抗战大业。
现在又为了一己私欲,凭借自己的权力对中共进行打压,损害中共的利益,大家自然心里十分不情愿。
当看到蒋介石的邀请时,毛主席便就他那三条命令,以朱老总的名义给蒋介石发电,要求他撤回命令。
同时以自己的名义给蒋介石回电,告诉他重庆谈判的事,还是等他先回复朱老总那封电报之后,自己再做打算。
毛主席这时候的态度十分明显,咱们之间还有事情没解决,想见面那就解决问题,不解决那就说你心不诚,并非真心想要和谈。
毛主席也将发给蒋介石的两封电报公布在了【新华日报】上,以免被不怀好意之人钻空子。
他当然明白蒋介石不可能答应撤回命令,毛主席这么说也只是婉拒了蒋介石的邀请。
但蒋介石可不管这个,反正他也的确不是真心要邀请毛主席来,他拿定毛主席不敢来重庆。
所以给毛主席的第二封回电,蒋介石态度强硬,语气却「柔和」。
他坚称这个受降办法是盟军总部规定的,让中共务必遵守不得受降,同时又称这么多年抗战,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朱老总为了百姓安危,想必也会遵从命令。
他这么一说就直接把中共放在了一个两难的处境,要是中共方面不遵守命令就是破坏和平,遵守命令就得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封电报蒋介石并没有直接发给毛主席,而是发布在了新闻稿上,也就是说,毛主席是看到报纸才知道蒋介石给自己回复了。
这下大部分群众都以为蒋介石是真想和谈,以为和平就要到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毛主席等人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大部分人都不赞同毛主席前往重庆,因为这大概率是一场「鸿门宴」,那么多特务在重庆,毛主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
但不去的话,又该以怎样的理由拒绝?拒绝之后,蒋介石要是以此大作文章,大家又该如何应对?
经过再三考虑之后,中央决定让周总理先行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见面,毛主席也将此事发电告知了蒋介石。
这就给了蒋介石一种错觉,他以为毛主席一定不敢来,紧接着就发了第三封邀请电报。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恐怕还有点「三顾茅庐」的意思。
蒋介石的打算很简单,只要毛主席拒绝来重庆,那么将来他就有理由向中共发起进攻,并把不愿和平的罪名推到共产党头上。
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就已经造了这么大的势,除了他认定毛主席不会来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苏双方当时都支持国民党。
美国自然不必说,蒋介石一直亲美,得知受降时国民党的部队距离投降日军较远,美方还愿意用飞机帮国民党运送官兵过去。
而苏联则是因为和国民党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那个时候,苏联也把「宝」压在了国民党身上。
有这两个大国相助,中共当时的处境的确不太妙,再加上蒋介石企图从舆论向中共发起攻击,毛主席为了大局考虑,决定亲自前往重庆。
这可轮到蒋介石大跌眼镜了,他没想到毛主席真敢来。
其实毛主席此行也并非真的会出事,从蒋介石第一次邀请他到他最后一次回电答应和谈,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
全国人民都知道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和谈,要是毛主席真的出点意外,蒋介石立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的阴谋也会随之被戳破。
所以蒋介石实际上不仅不能动毛主席,还得好好保护他,不能让他有任何闪失。
故而毛主席对这趟重庆之行也多了些坦然和从容。
得知毛主席要来,蒋介石只好调整了策略,他希望在和谈的时候,能够从气势上压倒毛主席,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另一边,蒋介石也在积极调动部队前去受降,阎锡山部在太行山一带蠢蠢欲动。
对此蒋介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恨不得阎锡山赶紧和解放区的共产党打起来,最好打胜挫挫中共的锐气。
只不过他打错算盘了,毛主席抵达重庆之后,不但受到了重庆人民的热烈欢迎,还受到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欢迎。
张澜、柳亚子等人纷纷和毛主席见面交谈,柳亚子更是称毛主席此次起来赴约是「弥天大勇」,对毛主席十分钦佩。
也是在这期间,毛主席手抄了一首自己在1936年所作的【沁园春·雪】,送给了柳亚子。
柳亚子被诗词中展现出来的磅礴气势震撼,止不住地夸赞这首词为一篇佳作。
不久后,这首词流传了出去,很多人都在传抄,就连重庆的【新民晚报】都刊登了这首词,引得蒋介石一阵骂娘。
蒋介石等人还想出来一个损招,找人代笔想写一首词把【沁园春·雪】压下去,可惜的是,没人能达到毛主席那种境界。
还有人对【沁园春·雪】进行污蔑,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孰是孰非自然看得出来。
在重庆期间,毛主席等人的表现十分亮眼,对于该争取的寸土不让,同时又兼顾和平,在很多地方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随着毛主席在重庆的时间长了,重庆文艺界便想邀请毛主席来做一次演讲,毛主席欣然答应。
之后便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演讲完毕有人问了毛主席一个刁钻的问题,毛主席不慌不忙地答道:
「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上加了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虽然毛主席没有直言,但此话已经表明了毛主席的态度,那就是共产党并不惧怕蒋介石,中共的目的也只是想国内和平。
随后又有人问:
「那您的‘毛’字又该怎么解释呢?」
毛主席笑道:
「我的‘毛’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说罢台下掌声一片,毛主席不卑不亢的态度令人敬佩,他可以为了群众利益而让步,同样也会为了老百姓而争取。
蒋介石从始至终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无论是假意和谈还是最后撕毁协约,都是为了自己的独裁专政。
共产党一直和人民站在一起,毛主席也一直和人民站在一起,得民心者得天下,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不过是早晚问题罢了。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企图以舆论攻击中共,毛主席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赴约,直接将局面盘活了过来,舆论也迅速倒向中共这边。
毛主席和谈的诚意有目共睹,而蒋介石的小把戏终究还是迎来了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