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7年左宗棠墓被炸开,遗骨弃于荒野,王震怒斥:岂有此理!

2024-07-18历史

1977年,左宗棠的墓被炸开,遗骸被抛弃在荒野之中,王震对此怒不可遏:岂有此理!

自中英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长期承受外国势力的欺凌。

清朝统治者的腐败以及外部势力的觊觎,使得中国这个历经数千年不倒的文明古国在当时显得岌岌可危。

正所谓「国难思良将,板荡见忠臣」,在这一千年未见的大变革时期,不少立志拯救清王朝于危亡的杰出名臣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包括林则徐、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其中,尤以左宗棠和林则徐为最,他们是应当被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的早年起点并不算是很高,这里的「不高」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左宗棠并非出身于旗人,其次,他也不是通过两榜考试进入仕途。作为一个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的失意文人,可以说,如果按照清王朝当时的选拔制度来看,左宗棠确实不能算是「大才」。

左宗棠因科举考试失利而回到家中,专心研读书籍,潜心钻研兵法。在此期间,他自号为「湘上农人」。

金子总会闪耀光芒,尽管左宗棠在科举考试中未能获得「功名」,但他的名声却早已在湖南官场传扬开来。

吴荣光非但对他极力推崇(因为吴荣光是左宗棠的师长,对他了解甚深),还有陶澍两江总督因为珍视他的才华而招募他为幕僚,甚至当时的林则徐也认为,只有他才能够平定新疆的动乱。

然而,众所周知,清朝的科举制度极其腐败,通过这一制度选拔出来的人,大多都是那些「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的空谈家。

左宗棠作为一个落魄文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却抱有「逆天改名」的希望,为清王朝延续了百年之寿,而洪秀全则差点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经过林则徐、胡林翼、陶澍等人的推荐,左宗棠最终获得了在军中施展才华的机会。

经过曾国藩的推荐,最终咸丰皇帝同意左宗棠自行招募5000名士兵,参与对太平天国的战斗。

左宗棠,年届49,经过半生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得以充分展现,最终使得太平军节节败退。

左宗棠因战功赫赫,从一名幕僚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左宗棠在剿灭太平天国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因此官运顺遂。

仅仅数年,他便升任为浙江巡抚,随后又担任闽浙总督。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早已是省部级官员。

起初,左宗棠从平民百姓一路晋升至如此高位,他的仕途运势似乎也已达到了顶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左宗棠注定要成为晚清时期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代名臣。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已被平息,清政府仍未能恢复安定。俄国为了逐步吞并我国的北方领土,煽动了当时新疆的分裂势力阿古柏,建立了一个名为「洪福汗国」的分裂政权。

由于「洪福汗国」的缘故,清政府丧失了对新疆的控制权,俄罗斯乘机占领了伊犁地区。

左宗棠,当时年已六十六岁,立即向慈禧太后呈上一份详尽的奏折,阐述了新疆对中国的重要性,并请求准许他出兵,以收复失地。

然而,左宗棠未曾料到的是,慈禧太后并未立即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将他的建议提交到朝会上讨论。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部分人主张将资金优先用于海防建设,然而左宗棠认为海防建设未必能迅速见效,而北疆的陆地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如果让「洪福汗国」稳固立足,再想收复新疆将变得极为困难。

朝堂上当时两派各持己见,争论激烈,最终左宗棠得到慈禧的支持,从而获准发兵新疆。

朝廷发布诏令,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统领三军。左宗棠先在京城整顿兵马,之后前往新疆平息叛乱。

左宗棠在离京之前,特意准备了一口棺材,以此表达自己如果不能收复新疆便决不回京的坚定决心。

自从科举失利后,左宗棠便在家中潜心研究兵法。在平定太平天国期间,他已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而在平定新疆叛乱时,其用兵谋略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左宗棠设计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作战计划。首要目标是北疆的阿古柏,这样不仅能减少进军的难度,还能通过战胜阿古柏稳定军心,并对北疆各方势力产生震慑效果。

乌鲁木齐,作为北疆的中心城市,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政治意义,而且是新疆的核心枢纽,对于未来收复伊犁地区具有关键战略价值。

缓进急战是指用较长的时间来整顿兵马、筹备粮饷以及整顿军纪。

左宗棠在治军方面非常严厉,即便是那些随他从湖南出征的老湘军,如果发现有人虚报军饷,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裁减。

因此,经过左宗棠的精心整训,一支战斗力极强、威武非凡的军队应运而生。

1876年,左宗棠在甘肃举行祭旗仪式,正式展开军事行动。他亲自坐镇肃州中军,指挥刘锦棠和金顺两路大军相继出关,并在哈密会师后,正式进军乌鲁木齐。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清军迅速收复了北疆的所有重要军事据点,包括乌鲁木齐。

左宗棠命令军队暂停战事,进行短暂的休整后,士气高昂地向南疆挺进。

然而,在收复南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毕竟,俄国在伊犁经营已久,装备精良,因此并非轻而易举便能夺回。

天赐良机之际,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军在此战中损耗惨重。于是左宗棠乘机出兵伊犁,成功收复了失地。

因此,经过英、俄两国勾结阿古柏策划的叛乱得以结束,我国北疆再次恢复了安宁。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懦弱,最终在中俄议和时,双方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尽管从条约表面上看,中俄双方似乎达成了「五五开」的结果,但这绝非左宗棠所期望的。

晚清时期四处「救火」

新疆平定后,左宗棠被调任两江。

左宗棠在这里致力于兴修水利、改善盐政、推动洋务运动以及加强海防建设。

由此可见,左宗棠也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只不过他的做法比李鸿章等人更为务实。

1883年,越南方向再度动荡,左宗棠奉命前往担任督军。

朝廷虽然同意了左宗棠加强边防,以防法军的进攻,却未批准他再次前往南方执行作战任务。

我国的边防战士最终在与法国军队的战斗中获得了镇南关的重要胜利。

清政府却不顾左宗棠等人的建议,放弃了乘胜追击的机会,而是倡导和谈,结果在取得胜利后,竟然签订了中法之战的和约。

中法战争结束后,左宗棠在病中上书,建议设立专门负责海防的官员,并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在台湾设立省份。

不久之后,清朝政府全盘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随即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并在台湾设立了省级机构。

左宗棠在上书后的一个半月内因病辞世,享年75岁。

左宗棠临终之际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在临终遗言中表达:「这次越战乃至关重要,关乎中国的强弱对比。我率领部队南下,虽未能大举进攻,以显示我国的威严,遗憾终身,难以安息!」

左宗棠一生四处奔走,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竭力「灭火」,只为保全国家。清廷在得知他的死讯后,追赠其为太傅,谥号「文襄」。他被列入京师的昭忠祠和贤良祠,并在湖南及其功绩卓著的各省建立专祠以示纪念。

左宗棠之墓遭到爆破。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设兵团应运而生。

当年带兵入疆的王震将军在阅读左宗棠壮举后,对左宗棠充满了敬仰之情。

1975年,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因修路需求,经过左宗棠墓地后,觉得墓地面积过大,影响了交通流畅。

因此,当地部门决定将左宗棠的墓地一分为二,从中间修建一条公路穿过。

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不适。

两年后,当地政府计划在这里修建一座桥梁,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决定炸毁左宗棠的墓,以便使用其墓地的材料。

施工队当时带来了超过一百公斤的炸药,并设置了几十根雷管。爆破声响过后,左宗棠的墓室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洞,墓地遭到严重破坏。

一些当地村民甚至打起了「摸金校尉」的主意,竟然闯入了左宗棠的墓室,试图谋取不正当的财富。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位清朝朝廷的高级官员,其陪葬品仅限于几件破烂不堪的衣物和一些毫无价值的随葬器物。

这些愚昧的村民最终由于没有得到好处,竟然随意丢弃了左宗棠的遗骸,并且推翻了左宗棠的石像。

多亏了一位名叫黄志清的人在夜间悄然出现,他将左宗棠的遗骨重新整理后进行了掩埋,这才避免了这位民族英雄的遗体暴露在荒野。

不久之后,王震将军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听后大为愤怒,立即拍了一下桌子,高声说道:「胡说八道!他们竟然敢这样!」

王震将军随即与湖南省委取得联系,详细阐述了左宗棠的历史地位和他的功绩。

湖南省委迅速指示长沙市相关部门开始重修左宗棠墓地,并在1996年将其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