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三次发电报,有人想换掉他,陈毅: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2024-04-25历史

古有魏征直言进谏的佳话广为流传,今有粟裕的斗胆直陈令人钦佩,跨越千年,不变的是对国家深切的关心。粟裕虽是一片丹心,但不免被人误解。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会意到他「暂缓渡江,集中兵力拿下中原地区」的绝妙战略。更加可惜的是,竟然有人提出要把粟裕换掉,另寻他人做指挥。

没等粟裕为自己出头,陈毅立马出面为他打抱不平「无论用谁代替粟裕,恐怕都会全军覆没的!」那么,陈毅究竟为何如此笃定粟裕就是对的呢?

战场形势见真章

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僵持不下,这个时候,谁能打破僵局,就能获得主动权。显然,双方都有势在必得的想法,那么此时该如何布局,就成为重中之重了。

这个时期解放军内态势虽然一片向好,政治和战略上也占据主动权。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民党军队的兵员数量以及武器装备仍较我军占据优势。大的趋势,他们一定是在走下坡路,但胜利的天平向我方倾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我军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要等对方先露出马脚,才好一击即破。

足智多谋一回书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取得大捷,这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性一仗。我军自孟良崮战役胜利后,华野上下士气高昂,都想找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打大仗。孟良崮之战后,粟裕对作战方略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在实际作战中领略到了」突破与反突破、包围与反包围「的可行性,认为组织大规模歼灭战是目前最适合的作战方略。

粟裕在孟良崮战场上

倘若我军贸然分散兵力,不但达不到「四处开花」的结果,反而只会给国民党军队以可乘之机,他们甚至不用打破已经形成的兵力布局,只需在解放军冒头的各个地方,逐一打击即可。按照这个逻辑,先行渡江作战,就不是当下最合适的战略了。如果不能巩固豫皖苏新区,进军江南就是一句空话。

粟裕来来回回改了好几遍稿子,终于下定决心,于1947年12月上旬,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中央军委。料想到这份电报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粟裕特意加上了「斗胆直陈」的字样,他不是不担心这样做会有失分寸,但比起来战场上真刀实枪硬碰硬,不容一分差池,他个人挨顿批评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粟裕的见解颇有一番道理,但当时的指示也是经过反复酝酿才提出的,并且已经着手进入执行阶段,所以作战还是按照原定的方略,粟裕的建议未被采纳。

神机妙算二回书

1948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粟裕虽然因为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而感到可惜,但由于命令是主席等多位领导深思熟虑后提出来的,他还是照常执行。不过,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大规模歼灭战」想法。

由于之前的电报没有被采纳,粟裕心里不免打了退堂鼓。但是那段时间他连夜里休息时也总是牵挂着这件事,白天一得空就琢磨怎样把作战方略完善得更好更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应用在平汉战役中可行,他渐渐有了信心和勇气。1948年1月31日,粟裕再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字样向中央军委发了份电报。

他建议当前的军队应该在增加作战人数和巩固武器配备方面下功夫,在中原战场上最好采取「忽急忽分」的打法,要集中优势兵力正面迎战。在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

陈毅

当时陈毅被留在中央地区与主席等讨论粟裕的提议。这时有人认为粟裕太过乐观,容易冲动行事,提出要换掉粟裕,重新找一个更为稳妥的人来担任。陈毅一听,立马着急了,说道:「无论用谁来代替粟裕,恐怕都会全军覆没的。」

一代战神三回定

粟裕只顾在前线作战,他后来才知道陈毅力挺了自己,坚决支持自己领导作战。仿佛是命运的使然,支持粟裕坚决不换帅的是陈毅;粟裕两封电报均未被采纳却还是坚信自己的独到分析时,与粟裕有商有量肯定其想法的还是陈毅。

粟裕与陈毅

粟裕与中央军委最大的分歧是:分兵强渡江南?还是在中原稳妥打大规模的歼灭战?

中共中央下达渡江的意图是想出其不意、剑走偏锋,把战火引向国民党后方,以间接达到缓和中原战局的目的。假如能吸引蒋介石把对刘邓大军构成威胁的主力部队调兵到江南地区,是再好不过了。

按照粟裕的分析,我军背靠山东老解放区,再加上正锐意经营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原解放区,有攻有补,打大规模歼灭战是可能的。分出三个纵队渡江南进,会使勉强达到平衡的的双方均势被打破,我军剩下的不到十万人驻守在中原,是抵挡不住国民党的强大攻势的。且我军在江南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根据地,强行分兵渡江,只会出现兵少、补给也少的尴尬局面。本来是一个装备挺充足的兵团,这下好了,只能变成游记兵团了,这实在是不划算的一笔账。

极限一换一,是双方力量悬殊不那大的情况下,放手一搏的可行行为。但现在,蒋介石的第五军和第十一师是摩托化重装备武装起来的,两支主力是板上钉钉要留在中原地区的。蒋介石不会因为我军分兵江南,就同样也使自己的两支主力亦步亦趋。调这两支善于在平原地区机动转移的主力去江南水网,是闭上眼做决策也不会出现的事。

并且他的另外两支部队,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是费了大劲才调到江北的,放虎归山这样的低级错误又怎么可能会犯呢?所以,要改变中原战局,就要同其他几个战场并肩与国民党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彻底打败蒋介石。

看到陈毅若有所思的表情,粟裕就知道第三次向中央发电报有戏了。陈毅在党内和军内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的支持对于此刻的粟裕简直是雪中送炭。粟裕决定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逐级报告,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没有什么可顾虑的。1948年4月18日,同样的「斗胆直陈」字样,同样的「先攻中原、再渡江南」策略,来到了主席面前。不一样的是,这次发电报成功了。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听完粟裕的观点之后,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决定在原有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粟裕的建议:「我认为粟裕同志意见可行,第一兵团暂不渡江,留在中原配合作战,力争歼灭敌军主力!」

结语

粟裕不是没有思考和顾虑的只顾往前冲的愣头青,他的三次「斗胆直陈」是暗自下定了巨大的决心的。因为忠于党和国家,因为心系战场上拼搏的战友,他才有勇气一次又一次向中央发电报,来阐述他的想法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