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三国演义里面有七个最没用的「废物」!原来是他们几个

2024-04-25历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大家好,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响起,下面一起把我们带进三国演义里边的人物中去,小编选出三国演义里边的「 七大废物

夏侯杰(被张飞一声怒吼吓破肝胆,口吐绿汁)

夏侯杰,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将领,以其勇猛善战而著闻名。

夏侯杰,曹操的同族侄子,出身于曹魏的名门望族,自小便深受曹操的喜爱,曹操不仅视他为己出,更在征战时常常将他带在身边,让他亲身经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在曹操的庇护下,夏侯杰虽未立下赫赫战功,却也依仗着曹家的威名,得以在军中狐假虎威.

夏侯杰的性格却与他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他为人胆小怕事,常常在战场上畏首畏尾,不敢冲锋陷阵。

这种胆怯的性格,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兀。但即便如此,夏侯杰依旧在曹操的庇护下,享受着荣耀与地位。

长坂坡之战,是夏侯杰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战,也是他的终结之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张飞怒吼长坂坡,声震山河,令敌军胆寒。

而夏侯杰,这位平日里胆小如鼠的将领,在张飞的怒吼声中,竟然心惊胆战,跌下马来而死。这一结局,无疑是对他胆小性格的极大讽刺,也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尴尬而独特的印记。

回顾夏侯杰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虽非英雄,却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他的故事,或许并不光彩照人,但却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夏侯杰的胆怯与荣耀,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 , 也让我们对三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夏侯杰,这个曹操的同族侄子,以他独特的方式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王郎 王司徒(被诸葛亮活活的给骂死)

王朗是在与诸葛亮的舌战中,因为 无法抵挡诸葛亮的言辞犀利,最后气绝身亡

当时,诸葛亮北伐中原,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 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生动传神,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同时也反映了王朗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的无力和脆弱。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王朗在舌战中无法抵挡诸葛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王朗虽然才智过人,但他在面对诸葛亮时过于自信,甚至自负。他对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信心满满,认为仅凭言辞就能让诸葛亮归降曹魏。这种心态让他在舌战中显得轻敌,没有充分准备应对诸葛亮的反驳

其次,王朗对诸葛亮的了解不够深入。他内心认为诸葛亮是读书人,应该能够讲得通道理,因此他的策略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然而,诸葛亮并非一般的读书人,他有着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更擅长运用各种策略来达成目的。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坚决不听王朗讲道理,而是用尖锐的言辞直接攻击王朗的弱点。

王朗在舌战中的言辞虽然精彩、精辟,但他在面对诸葛亮的反驳时,心态不够坚定,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当诸葛亮义正言辞地拒绝他的观点,并对他进行猛烈的抨击时,王朗一时无法应对,心态失衡,最终导致气绝身亡。

王朗在舌战中无法抵挡诸葛亮的原因主要是他过于自信、对诸葛亮了解不足、心态不够坚定以及情绪容易受到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败下阵来。

孟获 (被诸葛亮玩弄七次)

孟获是南蛮之地的重要首领,他不断挑起冲突,威胁到蜀汉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出征南蛮。在多次的交锋中,诸葛亮运用智慧和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他回去。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和策略。他首先利用孟获的骄傲和自信,设计陷阱,成功擒获了孟获。随后,诸葛亮又通过火烧藤甲兵等战术,再次击败孟获。然而,每次擒获孟获后,诸葛亮都选择放他回去,而不是直接处决。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知要想彻底征服南蛮,必须让孟获心服口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孟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真心归顺蜀汉。同时,诸葛亮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蜀汉的仁德和宽容,赢得南蛮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最终,在第七次被擒后,孟获彻底放弃了抵抗,向诸葛亮投降。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还表示愿意归顺蜀汉,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的战役,不仅使南蛮势力得到了重大打击,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了蜀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控制,从而维护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统治稳定。

这一事件对于巩固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版图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的卓越智慧和宽广胸怀

刘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杀了妻子,用她得肉为刘备做了一顿饭菜

刘安是一个贫穷的猎户,他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某天,落难的刘备在逃亡过程中来到刘安家中,希望求得一线生机。刘安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对刘备这位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

为了招待刘备,刘安绞尽脑汁,想要给客人提供一顿好的饭菜。然而,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好的食材。在这种情况下,刘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杀了自己的妻子,用其肉为刘备做了一顿饭菜。

刘备在饥饿之中享用了这顿饭,觉得肉的味道鲜美异常,便询问刘安这是什么肉。刘安支支吾吾,最终坦白了真相。 刘备听后大为震惊和悲痛,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吃了刘安妻子的肉。他深感愧疚和感激,对刘安的忠诚和牺牲表示敬佩。

刘备离开时,承诺将来一定要回报刘安的恩情。后来,刘备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派人给刘安送去了百金作为补偿。然而,刘安却已经因为这件事而离开了家乡,不知所踪。

刘安的故事虽然令人震惊和悲痛,但它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极端困境下,人们有时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选择。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忠诚和义气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违背基本的道德和伦理准则,包括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

蒋干盗书 (中了周瑜反间计的傻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亲率大军与东吴军队隔江对峙,准备发动一场大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为与东吴的都督周瑜是同窗好友,所以自告奋勇,前往东吴劝降周瑜。

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后,并未直接揭穿,而是暗中布置,设宴款待蒋干,并在宴席上故意不谈及政治和军事,只与蒋干叙旧喝酒。夜间,周瑜更是安排蒋干与自己同睡一榻。而这一切,都是周瑜的计策,他故意让蒋干有机会盗得曹军水师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假降书。

蒋干盗得书信后,信以为真,急忙返回曹营,将书信呈给曹操。曹操看到书信后,大怒之下杀了蔡瑁、张允两位大将。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这其实是周瑜的反间计,因此中了周瑜的计策,错杀了得力干将。

蒋干盗书」这个成语因此形成,用来比喻中了别人的反间计。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周瑜的智谋和蒋干的愚蠢,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许攸 (自以为是又贪财的家伙)

许攸最开始是袁绍的智囊团成员!专门帮其负责策略筹划。

因为贪图财富,竟罔顾道义,铸下大错。昔日,许攸家属触犯法律,遭袁绍麾下沈配依法惩治。许攸为保全性命,背信弃义,转投曹操麾下。

归附曹操后,许攸献计献策,提供关键情报,并力主进攻乌巢。曹操采纳其计,终获大捷,乌巢守将淳于琼束手就擒。此役中,许攸之智谋功不可没,对曹操取得重大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许攸之才虽高,品性却不好。他自恃才高,目中无人,对人不敬。

特别是在冀州平定后,竟敢屡次轻慢曹操,曹操小名。曹操虽表面嬉笑,实则心生芥蒂。

官渡之战后,许攸因触怒曹操,终遭诛杀,其命运之悲惨,实乃咎由自取。

刘琮 (一枪不放让出荆州)

在刘表去世后,刘琮迎娶了蔡夫人的侄女,得到了蔡氏家族的支持,从而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继承了荆州牧的位置。

他面临的局势却异常严峻。

曹操的大军南下,对荆州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曹操的强大军力,刘琮及其麾下的蔡瑁集团和蒯氏集团,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投降曹操。

于刘琮个人而言,这一决策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复杂的评价。

有人认为刘琮懦弱无能,缺乏抵抗曹操的勇气和能力。

他们认为,作为荆州牧,刘琮应该坚守荆州,与曹操抗争到底,而不是轻易投降。

刘琮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丰富历史背景的人物。他的决策和行动对当时的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他的角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