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曹操夺得汉中之后,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益州

2024-04-25历史

张鲁投降,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建议:

刘备拿下了刘璋,全靠诈术,蜀地的官民并没有全都归附他,而他竟然跑去和孙权争夺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县,湖北省江陵县),这是天赐良机啊。现在,我们攻克了汉中,益州震动,此时发兵攻打刘备,益州势必土崩瓦解。圣人行事,不可以违背天时,也不可以错过良机诶。

曹操说,人,都苦于不知足啊,既得到陇地,又想得到蜀地啊!

随后,就打算班师了。

【此时的司马懿大约这个年纪,三十来岁】

衣赐履说:得陇望蜀,这个典故来自光武帝刘秀。不同的是,刘秀得了陇之后,发了一通感慨,就发兵攻蜀;而曹操得了陇之后,发了一通感慨,班师回朝了。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攻打蜀地呢?我们先看一下刘皇叔的情况。

公元214年 ,应该是在六七月份,刘备率大军围困成都数十天。尽管成都城内尚有精兵三万,粮食也很充足,但益州牧刘璋还是献城投降了。

刘备进入成都,迅速稳定局面,接连做了几件事。

赏有功

皇叔大摆酒宴,犒劳将士,取出城中存放的金银,分赐大家,但把粮食和丝帛等物,则退回给原主人。

围攻成都时,皇叔曾与部下约定,攻下成都,官府仓库的财物,我一概不要,全是你们的。进入成都后,官兵部众,蜂拥到各个仓库抢东西,兴高采烈。

又有人建议把成都的良田美宅,分给将领们住用,大家都很兴奋,都跟那儿盘算自己要哪片宅子哪块地呢,赵云突然蹦出来,反对说:

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的国贼(指曹操)远非匈奴可比,我们岂能贪图安乐?得等到天下都安定以后,将士们回归故乡,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会各得其所。益州百姓,刚刚遭受战乱,土地、住宅都应归还给原主人,百姓安居,恢复生产,然后才可以向他们征发兵役,收取租税,这样才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刘备接受。

衣赐履说:刘备将粮食、丝帛还给原主,并且没有霸占老百姓的住宅田地,收取了人心。皇叔不是李自成,一进北京就不知道自己姓木子了,入成都,头等大事就是安抚百姓,这是创业的基础。但将领们打算分良田美宅时,刘备并不出面阻止,而是让「为人严重」的赵云反对,既不失手下将领之心,又得到益州百姓的支持,皇叔高明。只是,赵云把人都得罪光了。

用干部

用干部是赏有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儿太重要,我们单独拿出来说。

刘备本人兼任益州牧,任命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 为军师将军、益州郡(昆明市晋宁区)太守,南郡(湖北省江陵县)人 董和 为掌军中郎将,署左将军府事(刘备是左将军,董和、诸葛亮并蜀左将军府事,相当于是刘备的左右手),偏将军 马超 为平西将军,军议校尉 法正 为蜀郡(四川省成都市)太守、扬武将军,裨将军、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市)人 黄忠 为讨虏将军,从事中郎 麋竺 为安汉将军, 简雍 为昭德将军,北海郡(山东省昌乐县西)人 孙乾 为秉忠将军,广汉县(四川省射洪县东南柳树镇)县长 黄权 为偏将军,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人 许靖 为左将军长史,河南郡人 庞羲 为司马,南阳郡人 李严 为犍为郡(四川省彭山县)太守, 费观 为巴郡(重庆市)太守,山阳郡(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人 伊籍 (山阳人,原刘表的人)为从事中郎,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人 刘巴 (曹操的人)为西曹掾,广汉郡(四川省广汉市)人 彭羕 (刘璋手下)为益州治中从事。另外还有赵云、刘封、魏延、霍峻等七七八八的人,都有封赏。

董和本来是益州郡太守,清明、俭朴、公平、正直,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爱戴,被公认为循礼守法的官吏。

曹操打荆州时,刘备逃到江南,荆州一带的士人,跟着他逃跑的很不少,只有刘巴投奔了曹操。曹操给刘巴在丞相府落实了编制,就派他去招降和接收长沙郡(湖南省长沙市)、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桂阳郡(湖南省郴州市)。没想到刘备先一步收编了那三个郡,刘巴无奈,打算由交州(广东省、广西及越南北部)转道返回京城。当时诸葛亮在临蒸(湖南省衡阳市),写信劝刘巴归附刘备,刘巴不干。刘巴从交趾郡(越南省河内市东北北宁府)辗转入蜀,依附刘璋。刘璋准备迎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巴劝谏说,刘备是一代奸雄,入蜀则必为后患。刘璋不听。刘备入蜀之后,刘巴再次劝谏刘璋说,要是让刘备去征讨张鲁,就如同放虎归山。刘璋又不听。于是,刘巴闭门称病,不理世事。没能得到刘巴,成为皇叔胸口永远的痛,因此,围攻成都时,皇叔下令,谁若伤害刘巴,诛三族。刘巴归附之后,刘备了却夙愿,十分欣慰。

【刘巴有个性】

刘备与刘璋翻脸之后,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益州各郡县闻风归降,只有广汉县县长黄权闭城坚守,直到刘璋跪拜投降,黄权才归附刘备。

吴壹和费观都是刘璋的姻亲,刘璋的老哥刘瑁,娶了吴壹的妹妹吴女士(后来,这位吴女士又成了刘备的皇后),费观是刘璋母亲费女士的家人。

彭羕是广汉人,被刘璋治过罪。

许靖是蜀郡太守,成都将被攻破时,许靖曾计划出城投降刘备,刘备因此很有些瞧不起这位许先生,不打算任用。法正劝刘备说:

世上有那么一种人,名头大得很,毛本事都没有,如果你不用这种人,全天下都会说你不重视人才,而许靖恰恰就是这样的人(许靖跟堂弟许劭,都善于点评人物,有极高的知名度。曹操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出自许劭之口)。主公您现在大业初创,不能让天下议论您不能得人啊。对许靖,还是敬重为好,不使远近失望。

刘备想想也对,对许靖以礼相待,加以任用。

衣赐履说:以上列出的人,大略可分为三类:

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诸葛亮,黄忠,麋竺,简雍,孙乾,伊籍;

原益州干部:董和,法正,黄权,许靖,庞羲,李严,费观,刘巴,彭羕;

第三类:马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益州干部里,不仅用了主动归顺的法正、李严等人,而且还用了黄权、刘巴这种反对派,特别是用许靖,虽然极不喜欢,但还是用了,而且此人一直活到老死,官至太傅,皇叔格局大,这算是一个明证。

史称,刘备对这些人都予以重用,以尽其才。有志之士,都争相努力尽职,益州百姓,因此非常合睦。

严法度

诸葛亮辅佐刘备治理蜀地,法条严密,执法严苛,很多人不满。法正对诸葛亮说:

以前高祖入函谷关,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如今,您手握权柄,占据一州,刚刚建立国家,未及施加恩惠,况且作为外来之客人,对本地之主人应适当降低姿态,希望您能宽缓刑律,以应民望。

诸葛亮回答说:

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因为暴虐无道,政令苛刻,导致人民怨恨,所以一介草民(指陈胜)一声吼,天下倾刻间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当然可以采用宽大的政策获得成功。而刘璋糊涂软弱,从其父刘焉那时起,他们对蜀人两世恩惠,全靠典章和礼仪维系上下关系,互相吹捧,德政不施,刑罚虚设。蜀地之士,专权放肆,君臣之道,逐渐破败。宠爱高官,官位无法再高时,则被臣下轻视;顺从臣下的要求,一旦恩惠不继,臣下便会轻狂怠慢。蜀地为何弊端丛生?原因就在于此。我现在就是要树立法令的威严,执法严格,人们才能知道我们的恩德;对官爵严格审查,得到官爵的人,才会觉得荣耀。荣耀和恩德相辅相成,上下都有规矩,为治之要,得以彰显。

法正在外管理蜀郡,在内则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恩怨分明,一朝得势,以前对他有过一饭之恩的,他都予以重谢;以前对他瞪过一眼的,他也都一定要报复,并且擅自杀害了一些得罪过他的人。有人向诸葛亮反映,法正肆意横行,您应该禀报主公,对法正加以限制。

诸葛亮说:

主公以前在公安(湖北省公安县)的时候,北边畏惧曹操的强大,东边担心孙权的威胁,在家中忧虑孙夫人变生肘腋(孙权妹子,身边有百余名舞刀弄枪的婢女,只要她愿意,随时可能要了刘备的命)。现在,法正有如主公的两翼,使主公能够自由翱翔,不再受制于他人。怎么能禁止法正,而不许他稍稍随心所欲呢!

【法家诸葛亮】

衣赐履说:显然,孔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了。刘焉、刘璋父子治下的蜀地好不好,【三国志·先主传】用了六个字来评价:蜀中殷盛丰乐。而孔明对刘璋父子全面否定,只是为刘备对蜀地统治的正当性作理论阐释吧。刘璋父子统治时期,蜀地的GDP很高,百姓富足,但用戴旭的话来讲,不能转为军事力量的GDP,都是狗的屁。刘备、孔明治下的蜀地,乃至益州,军事力量越发强大,但是人民生活日益穷困,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孔明是商鞅的信徒,行的是法家的路子。但我们发现,他比商鞅牛的地方在于,秦国储君犯法商鞅都不放过,为其悲剧命运埋好了一颗大雷,而孔明不会的,他会转弯,他不搞一刀切,他对有的人严苛,对有的人则放任,法正这样的刘备亲信,他是坚决不动的,不管法正干了什么坏事儿。孔明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其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能力相当老道,以后我们专门撰文讲述。

稳金融

前面说了,围攻成都时,刘备与部下约定,进了成都,官府仓库的一切财物,都是你们的。

于是,官兵们把各个仓库抢了个光,搞得刘备军费不足,为此忧虑。

刘巴献计说:

这个事儿很好办,只要铸造新钱,面额百钱,然后限制物价上涨,再命官吏依照官价,用旧钱兑换新钱即可。

刘备采纳刘巴的建议,几个月后,府库就充实了。

衣赐履说:这种人为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史书上记录太简单了。大家记不记得王莽时期货币改革,铸造大钱,结果导致民间盗铸成疯,经济几尽崩溃。因此,刘巴这条建议,如果真的起到了作用,铸钱原材料不易更换,我只能判断,伴随着大钱的流通,一定出台了相当严苛的法令,民间私铸钱币的,必判重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明制法的严密和严苛。

刘备得到了大部分益州,孙权不高兴了。

公元215年 ,孙权派中司马诸葛瑾(诸葛亮的老哥)向刘备索求荆州各郡,刘备耍赖皮不还。孙权大怒,派军强取。刘备亲率大军东下,打算和孙权打一场(这就是上文中司马懿讲的「刘备和孙权争夺江陵」)。架还没打起来,刘备听说曹操进攻张鲁,大为震恐,与孙权谈判,以湘水为界,分割了荆州六郡(荆州共七郡,南阳郡在曹操手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详见拙文【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

刘备回军应对曹军。

回到本文开头。

除了司马懿劝曹操进攻蜀地,主簿刘晔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对曹操说:

明公以步卒五千起家,讨伐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天下九州百郡,明公已占十之七八,威震天下,慑服海外。如今又攻取汉中,蜀人早已闻风丧胆,此时南下征讨,蜀地传檄可定。刘备,是人中豪杰,有见识,但反应慢,他取得蜀地时日尚浅,因此,刘备无法依靠蜀人,蜀人也未见得把自己托付给刘备。以明公之神明,此时率军压境,必定攻无不克。若稍有迟缓,诸葛亮擅长治理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地人民安定以后,据守险要之处,我们就很难进攻了。现在不去攻取,必将成为我们的后患。

曹操没有听从。

七天之后,有蜀地降人说,蜀中一天发生数十次惊扰,刘备大开杀戒而不能制止。

曹操问刘晔,现在进攻迟了没有?

刘晔说,现在蜀地已初步安定,不能再进攻了。

曹操于是撤军。任命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领张郃、徐晃等人守卫汉中,防御刘备。任命丞相长史杜袭为附马都尉,留下掌管汉中的事务。杜袭采取怀柔政策进行开导,汉中的百姓自愿出来迁徙到洛、邺两地的有八万余人。

【刘晔,既有本事,又能吹拍,曹操手下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

衣赐履说:关于蜀中一天发生数十次惊扰,出自【三国志·刘晔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我们不知道这数十次惊扰是军队哗变,还是民众反叛,还是两者兼有。从刘备、孔明对蜀地的政策看,一日数十惊,似有夸张之嫌。

刘晔这个人,极有见识,既足智多谋,又善于见风使舵,建议攻蜀,是他的主张;建议撤军,则是揣摩了曹老板的心理后,给曹老板找个台阶儿下。以后我们还会讲到此人。

杜袭采取怀柔政策,使汉中百姓八万余人自愿迁徙到洛阳、邺城,这是纯属扯淡。除非活不下去,谁愿离乡背井?这一事件,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连年征战,百姓遭到荼毒,连洛阳、邺城这样的地方,也到了需要补充人口的地步。这反映出,曹操治下,百姓生活很惨。

第二,从汉中迁徙人口,说明曹操可能就没打算以汉中为基地,继续攻打益州。

关于曹操为什么没有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直接攻打刘备,历来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曹操年龄大了 。本年,曹操已经六十一岁了,恐怕有点打不动了,甚至心里头也厌倦了战争。自从战胜马超之后,曹操亲征就少了,跟孙权搞了几次,都跟旅游似的,双方照个面儿,几乎没怎么打,就撤了。几十年征战生涯,几乎所有大仗,都是曹操亲自打的,别人打,估计他也不放心。拿下张鲁之后,曹操实际上已经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了。

【据说,这位是曹老板,哈哈哈】

二是内部不稳定 。从公元196年奉迎献帝刘协之后,曹操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陶谦,擒吕布,干袁术,降张绣,败袁绍,灭袁谭、袁尚兄弟,服乌桓,追得皇叔满世界窜,其他七七八八的小角色,连打带招降,不计其数,曹老板声势如日中天。赤壁之战是一个转折点,曹老板居然被扁了,而且被扁得不轻,从百战百胜,到狼狈逃窜,从不败战神回归到肉体凡胎,这个落差很大。

实际上,曹操内部,一直都不很稳定,赤壁之战后尤甚。周瑜对孙权讲过, 今曹操新败,忧在腹心 。胡三省注解说,周瑜的意思是,赤壁之战失败,曹操威望大损,中国之人可能会乘他新败而搞事情,这是曹操所担忧的。

这种不稳定包括上下两个层面: 第一 ,底层的老百姓,造反的很多,曹操统治期间,几乎没断过。这与曹操连年征战,用法严苛有关。曹操多次想恢复肉刑,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老百姓反叛其实并不可怕,镇压就是了,关键是 第二 ,朝廷命官反叛的或是打算反叛的,也是蠢蠢欲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打着献帝的旗号收拢天下人才,手下颇有一票人是忠于汉朝的,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压抑自己的政治图谋了,数年之内,封公,加九锡,封王,诛杀献帝的皇后,越来越过分。此前,那些忠于汉朝的士大夫们,对曹操可能还抱有一线希望,自从曹操封魏公之后,这些汉臣不能再装聋作哑了,他们不但要发言,而且要行动了。

公元209年,庐江郡人陈兰、梅成反叛。

公元212年,河间国人田银、苏伯反叛。

荀彧公开反对曹操封公,给了曹操一记闷棍,公元212年,曹操逼着荀彧自杀了。

公元214年,议郎赵彦向献帝刘协陈述时势对策,曹操大怒,诛杀赵彦。献帝刘协给予反击,对曹操说, 曹公,如果你愿意辅佐我,我感激不尽;如果不愿意辅佐我,请放我一条生路 !刘协这一举动,把曹操难受得够呛,从此不再朝见。

公元215年,关中地区士兵哗变,被护军赵俨平定。

公元216年,曹操诛杀名望很高的中尉崔琰,罢黜尚书仆射毛玠。

公元217年,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等人,在许都反叛,打算挟持皇帝,攻击邺城,并且联合关羽为后援。

公元218年,宛县守将侯音反叛。

耿纪、侯音等人反叛,虽然发生在曹操打汉中之后,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势力,一定是有某种迹象、某种风向的。因此,曹操亲自出征时,不会在外时间太长。比如,征马超、韩遂,公元211年七月出兵,次年正月回到邺城,七个月;征孙权,公元213年十月出兵,次年四月撤军,七个月。

此番征张鲁,公元215年三月出兵,次年二月回到邺城,已经一年了。

如果接下来再打刘备,那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刘备,短期内能拿下来吗?曹操敢冒这个险吗?

曹操撤军之后,法正对刘备说,曹操没有继续进攻巴、蜀,一定是「 内有忧逼 」,法正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三是担心孙权 。我们以前讲过,曹操很多方面都是向刘秀学的。刘秀当年打益州的成家皇帝公孙述,用了三年时间。当时,北中国全部平定,东南方向根本没有像样的武装力量,刘秀打公孙述,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兵分两路,一路自北向南走陆路,一路自东向西走水路,把公孙述围起来打。但曹操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经过二百年的发展,东南方向俨然已经是一块富庶之地,孙权稳如泰山。曹操如果倾国之力去打刘备,大军陷于战争泥淖,恐怕孙权会北上攻打许都、邺城,到时就是腹背受敌,内部如果再有人响应,比如耿纪、侯音他们此时反叛,曹魏休矣。因此,从曹操后来的表现上看,他对刘备主要是防守,把刘备堵在益州即可,而把主攻方向定在东吴。曹操可能想的是,如果能拿下孙权,就按照刘秀的路子,两路出兵,一举定益州,但是,最终没能实现。

【孙权:老曹,孤在盯着你呢!】

总之,我个人认为,曹操退军,不打刘备,是正确和稳妥的决策。至于后来司马家拿下东吴和蜀汉,也并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孙皓和刘禅实在太差了。

曹操没能一统天下,是很强的没能打赢两个次强的。

司马氏天下一统,是较差的干掉了两个太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