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邓大军抽走90%,没空管山西,徐向前接手后用狠招

2024-04-08历史

刘邓大军抽走90%,没空管山西,徐向前接手后用狠招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徐向前将军在山西作战的问题。

众所周知,山西省基本上是由徐向前元帅指挥的解放军解放的。然而,在1947年夏秋之际,当刘邓大军千里追击大别山时,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局中,军委似乎并没有将解放山西置于重要位置。

当时,全国战略区划分如下:

  1. 西北地区,其中贺龙总司令主持的晋绥军区与西北地区相辅相成。

  2. 东北地区,包括程子华主持的冀热察辽军区。

  3. 华东地区。

  4. 中原地区。

  5. 晋察冀地区,包括基本被抽调空的晋冀鲁豫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位于西北、晋察冀和中原军区之间,中央并未将太多兵力投入山西,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华北地区。

特别是在1947年6月,刘邓率领晋冀鲁豫主力部队南下大别山后,晋冀鲁豫老区几乎被抽空,尤其是晋南地区,几乎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阎锡山军阀势力,因此采取了守势。

即使阎锡山利用机会频繁向晋南发动进攻,试图扩张势力,刘邓也远在大别山,根本无法顾及。

在这种情况下,徐向前开始行动了。

徐向前之所以来到山西,存在着三个不寻常之处。

首先,他被派来稳定后方,结果却开始了战斗。

自从1943年徐向前回到延安后,一直没有上前线指挥部队,直到1947年初才借着延安高级领导机关的大规模撤离来到前线。

他来到前线的任职是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

起初,派他来的任务并不是让他参与战斗,而是稳定后方,给刘邓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

然而,徐向前一到就毫不犹豫地开始了战斗指挥,一边继续稳定后方,一边指挥部队开始了对阎锡山的进攻。

晋冀鲁豫军区的官兵们互相看了看,纷纷感叹,这个新来的司令太有胆识了!

其次,尽管部队实力薄弱,却敢于与阎锡山军队展开厮杀。

这种胆大包含了三个方面:

  1. 徐向前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来到长治时就不得不停下来休养一段时间,后来在攻打太原时彻底垮了,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敢于冒险。

  2. 中央的本意是稳守,但徐向前却毅然改变了方向。

  3. 尽管晋冀鲁豫地区的部队几乎被抽干,但他们竟然敢于发起对阎锡山军队的进攻!

然而,这些对于徐向前来说并不是问题。

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场必须进行的战斗。

晋冀鲁豫部队对运城的战斗进行了三次攻击。在徐向前到来之前的1947年5月,曾经进行过一次攻击,由陈赓指挥四纵和太岳军区的部队(就是八纵升级之前的老部队)进行,但由于战事半途而废,陈赓不得不放弃。

阎锡山和胡宗南大喜过望。运城是晋南的核心城市,西邻关中,南靠豫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胡阎两人联手加强了运城的防御,甚至想要扩大国民党统治区,将晋冀鲁豫部队赶出山西。

徐向前坚定地决定再次进攻运城,以新组建的八纵为主力,各二级军区的部队为辅助。

徐向前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他的战略眼光广阔,指挥卓越,尽管部队力量不足,一时间无法攻下运城,但他仍然决心继续作战。

以上是对徐向前在山西作战的一些回顾和评述。

这边正处于艰苦的进攻之中,而阎锡山却在苦苦哀求胡宗南出兵救援。胡宗南因为运城有他两个团的驻扎,于是派出大将整编三十六师师长钟松率领四个旅的兵力北渡黄河增援。

我军无法同时兼顾两地,结果导致了攻城失败。

两个月后,西北野战军王震二纵路过晋南,徐帅请求该纵队一同攻打运城,以牵制住胡宗南,王震欣然同意。这次战役吸取了之前未充分考虑敌援的教训,派出了有力部队阻止胡宗南再次增援。

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打下运城仍然十分艰难。城内设有四门榴弹炮,火力覆盖范围广阔。而八纵和王震二纵只有十二门野炮,每门炮只能发射一发炮弹,远远不足以攻破城墙。

情势逼迫下,只好采取传统的土木工程方法,在城墙下挖掘壕沟,使用三千公斤炸药,将运城北城墙炸开一个二十多米的缺口,才得以攻入城内。

运城战役的最大成果之一是让八纵锻炼出了应对正规攻坚战的能力。

随后,临汾战役也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由于八纵的表现稳定,新组建的十三纵能够在战场上学习,逐步提升自己。

临汾战役持续了整整七十二天,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清除外围敌人,顶住了敌方飞机的轰炸,最终采用了类似运城战役的土木工程方法,在临汾城墙下挖掘了十五条破城坑道。

这场战役的难点在哪里呢?

尽管我军拥有三倍于敌军的兵力优势,但必须制定有条不紊的逐步进攻策略,坚定地抵制内部的恐慌和罢战情绪,有效地遏制敌军的反击行动……

部队能够在七十二天内保持士气高涨、阵形稳固,灵活地调整战略以应对敌情的变化……

同时,还抽出三个旅前往太谷附近,对阎锡山的老巢发动袭击,以阻止其主力与傅作义合力袭击石家庄……

笔者不由得想到两个字:局势掌控。

联系到最近结束的第25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棋手柯洁、丁浩、辜梓豪连续不敌韩国棋手申真谞的情况,每位中国棋手都是在基本没有明显失误的情况下最终无法扭转局势,战败收场。

徐帅在临汾战役中展现了这种局势掌控的能力。

他预料到敌人的一切可能行动,根据战斗进展和敌情变化及时调整我军的策略,有效地调整部队的进攻节奏以恢复士气,等等。以三倍兵力攻下坚守的精锐城池,可谓神来之笔!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战场上,要想击败敌军主力,至少需要四倍于敌的兵力优势。

此外,练兵自有诀窍,角色的转变也是重要的。

在临汾战役结束后,准备打晋中战役。这次是完全不同于运城、临汾战役的运动战。徐帅仍然游刃有余。

在晋中战役前,十四纵队被组建起来。

徐帅打仗有一个与101相似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战术总结。

在临汾战役结束后,他亲自带领干部登上城墙,察看敌人的工事,还亲自与阎军守将梁培璜交流,了解敌军的反击经验和战斗特点。

在回忆录中,徐帅详细总结了长时间攻城战的作战指挥、挖掘坑道的方法、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的战术,以及攻城小组的兵员组成等等。

这样详尽的回忆录说明了在临汾战役之后进行的战斗总结和更新。

战斗总结与组建十四纵队有什么关系呢?

部队的组建是一项科学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人员扩编,而是需要清晰的思路。只有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部队,才能在组建之初就避免一些毛病(如游击战习气、忽视工兵技术、不擅长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不会指挥作业、通信不畅等问题)。

十四纵队是冀南军区部队升级而来的,由于指导思想正确,一经建成就被派往安阳、新乡等地独立作战。尽管刚刚成立,司令员韦杰就调到了十三纵队担任司令,只留下政委甘渭汉率队打仗。尽管如此,这支纵队表现得有条不紊,成功将豫北国军四十军困在新乡城内,展现出了与老主力纵队相媲美的战斗气势,实属罕见。

华北军区将十四纵队划归直属于军区之下,也与其战绩有着不无关系。

徐帅率领的晋冀鲁豫偏师,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质的飞跃,展现出了爆发式的战斗力。部队实力迅速扩张,不仅能够自给自足地完成本区战略任务,还有余力支援晋察冀部队的作战,引起了敌我双方的高度关注。彭总在关中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曾一度考虑请徐向前兵团前来支援。

当时毛主席也充分认识到徐向前兵团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驳回了彭总的提议,不允许徐帅兵团前往支援。尽管王震曾经支援过徐向前,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用人情来交换。解放山西的主要任务在徐帅手中,就算是一兵一卒也不能给予西北地区支援。

晋冀鲁豫老军区部队之所以能够升级成为独当一面的主角,有许多潜在因素。这可能归功于刘邓首长当年的出色领导,也可能是因为晋冀鲁豫地区的人力和物力充沛,不亚于山东。另外,该区域敌人力量相对较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如同散落的珠宝,难以一一捡拾,更难以串联起来。否则,像薄滕、周等人为何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呢?

徐帅不仅是一位睿智的战略家,能够迅速抓住并善用老区的潜在战争资源,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天才,能够巧妙而快速地将游离的部队打造成敢于攻坚的强大雄师。历史上,只有同时具备前者和后者的领导者,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胜利。而徐帅恰好兼具这两者,这使得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唯一遗憾的是,就在大军已经将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城逼近,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徐帅却因旧病复发未能尽展全才。

在击败天才的战场上,唯有老天爷才是最终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