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刚打响,就在军事上,连续取得胜利的两位名将是谁?

2024-04-08历史

想必熟知近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在战场上很是被动,处于防御状态,根本没有本钱与反动派军事集团,进行一场正面的较量。

导致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因为我军将领,在战场上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对手蒋介石军事集团占有很大的优势。

在武器方面,他们得到了美国的支持,都是使用当时比较先进的作战武器。如果论机动能力,反动派军事集团拥有各种军工汽车,同时还掌控着制空权。

在双方实力差距很大的情况下,1946年的解放战争,人民军队打得很艰苦。包括,最能打仗的林总,此时在东北战场上,也是一直往北撤退。

那么,在解放战争刚打响,各大解放区是不是都是采取防御措施,不敢进攻呢?

其实,并非如此。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刚打响的1946年,就有两位名将,指挥部队反击敌人,并做到了连战连捷的效果。

第一位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刚打响时,他任职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1946年七月,蒋介石调集12万大军围剿苏中解放区的人民军队。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苏中地区的几位领导人,下意识都选择撤退,避其锋芒。

但作为副司令员的粟裕却有不同的看法,说:如果不打一仗就撤退,会严重影响士气,同时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苏中根据地的百姓,又会怎样看待我们。如果这种情况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就是在粟裕将军的坚持下,才没有选择撤退。苏中根据地的3万人民军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迎战李默庵的12万大军。

此战敌人投入的兵力是我军的几倍,但作为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粟裕将军,并没有畏惧。他采取的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寻找战机,伺机歼敌,不以占领地区为主,打完就跑,让敌人琢磨不透,我军的主力在什么方向。

粟裕将军的灵活战术,让他在苏中战役中连战连捷,打得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创造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歼敌5万余人,严重打击了国军的进犯锐气,同时也为各大解放区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

第二位是伯承同志,在1946年任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

可能讲到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七战七捷,大家都比较熟悉。其实,在1946年,由伯承同志统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这一年也取得了辉煌战绩,在军事上做到了连战连捷的效果。

1946年八月下旬的定陶战役,伯承同志指挥人民军队反击敌人,歼灭敌军整编第三师,俘虏师长赵锡田,成功粉碎国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

陇海路战役,晋鲁豫野战军再次向敌人发起进攻,取得歼敌1.6万余人的战绩。

1946年十月的巨野战役,军神伯承同志再次大显神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整编第十一师1个加强团,开创了我军歼灭敌人王牌军主力团的先河。

能够在不占任何优势的条件下,连续做到三战三捷,在解放时期的1946年,恐怕也只有刘邓二人,可以做到。三场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全国各战场,粉碎了反动派军事集团的全面进攻。

1947年6月,刘邓二人率12万部队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后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挺进中原,与华东野战军,陈谢兵团,相互依托,伺机歼敌。

1948年,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军事上消灭大批敌军有生力量,为加快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粟裕与伯承同志都是属于在解放战争刚打响,就取得胜利的开国名将。

在此之后,他们各自领导指挥英勇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战场,反击敌军,消灭敌军,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粟裕成为共和国的大将之首,伯承同志则是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