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2024-07-20历史

1967年,南京军区意外地接到了周恩来总理打来的电话,究竟是啥事儿,能让忙得不可开交的周总理亲自打电话来询问呢?

原来,当时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悄悄收养了一批孤儿。

可这种情况那时候是不合规定的,没多久就有人给周总理汇报了。

周总理亲自给南京军区打电话询问情况,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没法私自作答,当时又没找着当事人肖永银,就把通话内容给记下来了。

肖永银回到军区后,工作人员跟他说,周总理打电话来问遗孤的事儿了。

私下听说这事儿的一些人都在那说:「收养这些遗孤是肖永银做的,有事儿就该找他,总理都打电话了,就让他去跟总理说!」

听到这些议论,肖永银没生气,笑着讲:「总理要是问,我就把这事儿的原由实实在在报告给他,我干的事,我自己会签字!就算总理叫我过去当面问,当着群众冲我发火,哪怕打我两巴掌,我也没啥说的。我清楚总理特别忙,我着实不该给他添乱。但要是就我们俩在一块儿,我肯定得跟总理讲,这些都是咱的后代啊!」

肖永银收养遗孤这事儿,得从1967年的一个大热天讲起。那会儿,肖永银接到了驻扎在无锡的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打来的电话。

尤太忠在电话里讲:「老肖呀,啥时候有空来咱这儿转转呗,咱这儿风景挺好的!」

肖永银心里清楚,那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无锡地区「躲着呢」,这时候尤太忠叫他去无锡,那肯定是许司令有事儿要找他。

肖永银和许世友在1935年相识,他俩头回见面的时候,许世友就把肖永银的命给救了。

那时候,红四方面军打算舍弃川陕根据地,朝西边行进,结果被川军在后头紧追不舍。

那时候,三十三团接到命令,要在江油西边的大岗山阻拦敌军,这仗打了好些天,情况可不咋好。就在这要紧关头,当号长的肖永银挺身而出,拍胸脯保证一定能把敌人赶走,还立下了军令状。

团长寻思了好一会儿,才决定给肖永银两个连。最后,没啥经验的肖永银带着部队,竟神奇地把敌人给打跑了。

本来这仗都打赢了,哪晓得在追剩下的敌人时,冷不丁从前面飞来一颗子弹,正好打在肖永银的胸口上。

卫生院检查完发现,这颗子弹从前边到后边,把肖永银的肺部打穿了,子弹没在身体里留下。

那时候医疗物资不多,重伤的人只能自己咬牙撑着。

可还没等他伤口痊愈呢,三十三团就得转移了。就肖永银的状况,他只能留在老乡家养伤,没法跟着部队走了。

瞅着这样的好苗子,团长心里特不舍,可按规矩,伤员得留在老乡家里头。

就在这当口,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到了这儿,他清楚这小伙的表现,明白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见团长犯难的模样,许世友干脆一摆手:「舍不得这小子?舍不得你就给抬着走呗!抬着,抬着!」

由于跟敌人斗争特别残酷,红军长征开始后,那些留在老乡家养伤的战士,多数都被敌人给杀了。

许世友的那句话,那可是把肖永银给救了,让这年轻小子的命运变了,能接着留在大部队里,最后成了个很厉害的军事将领。

好多年过去了,这两人在满是硝烟的战场上早就有了很深厚的战友感情。等到建国以后,他们又一起在南京军区工作。

得知许司令找自己,肖永银立马就去了无锡。

嘿,果不其然,到了无锡后,尤太忠一见到他,张嘴就来:「许司令叫你呢!」

见到许世友后,两人就唠起了家常,虽说都在随口扯些闲篇儿,可许世友却不时地犯起愁来。

最后,聊了一阵后,许世友讲:「老肖啊,当下陶勇两口子没了,他们的几个孩子还在外边流浪呢,咱是不是得搭把手帮一下呀?」

许世友的话让肖永银心里挺不是滋味,陶勇和他们都是红四军的老伙计,当年几个人一块儿在战场上互相帮衬着,那可是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立了不少功呢。

陶勇原叫张道庸,18岁就参加了红军,在抗战时,他特别英勇,总是冲在前面,打仗很厉害,是粟裕手下的一名猛将。

1938年秋天,日军封锁得厉害,陈毅、粟裕让张道庸领着新四军悄悄往北去。为了不暴露,新四军改成了苏皖支队,就连张道庸,都拿当时待的陶村当姓,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儿,叫陶勇。

1940 年,陶勇参与了黄桥战役,接着向黄海之滨挺进。这趟行动特别危险,日军、伪军,再加上好多海匪,总共四万多人呢,可陶勇就领着一个纵队。

有一回,陶勇领着一个班,被围困在一个小村子中,那围攻他们的日伪军多得不得了,把他们死死地困住了。

最后,子弹没了,战士们也都死了,就剩陶勇还在接着打仗。

日伪军瞧出陶勇的难处,枪都没放,嚷嚷着要抓活的他。这节骨眼上,陶勇拿起扁担使劲打,几下就把冲进来的日伪军给打晕了,然后他赶紧从窗户跳出去跑了。

解放战争那阵儿,陶勇带着部队接连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啥的。在那艰苦的打仗日子里,他喊出「猛追猛打,不停歇地作战」的话,最后打了胜仗,给国家立了大功。

1955 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接着担任海军副司令以及东海舰队司令员,到了 1963 年,还兼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然而后来,陶勇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于1967年溺水而亡。

后来,他老婆朱岚也给关起来了,没了丈夫的朱岚本来就悲痛万分,又受到各种逼迫,最后她跳楼死了。

最终,陶宅给封了,陶勇的娃们只得在上海街头流浪,没个落脚地儿。

曾经的老战友意外去世了,他的儿女们现在竟在街头风餐露宿,这事儿让肖永银心里特别难受。

跟尤太忠、许世友认真商量后,定下来先让离上海近的尤太忠把孩子们找到并收留,接着再送到南京肖永银那儿,让肖永银给孩子们安排生活。

肖永银自无锡回到南京没多久,尤太忠就悄悄把陶勇的三个孩子给送来了。

爹妈都没了,孩子们在街头流浪了好一阵儿,一个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脸色蜡黄,身体瘦弱。

肖永银瞅着这几个老朋友的孩子,心里特不是滋味,琢磨了片刻,他摸着其中最小孩子的脑袋,嗓音发颤地讲:「孩子们,往后就待在肖叔叔这儿,在这儿当个兵,好好练呐!」

肖永银收养陶勇遗孤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没过多会儿,一些以前老战友的遗孤陆续被送到了南京军区的大院中,这一群孩子的出现,让肖永银犯了难。

然而,瞅见孩子们那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有满是祈求的眼神,肖永银的心又被打动了,索性把他们都收留了。

这些孩子,大的十六七岁,小的才十三四岁,他们穿上了比自己个儿还大的军装,成了南京军区装甲兵中的「娃娃兵」。

军区大院里的孩子不断增多,这些孩子跟着部队操练上了。

然而没多久,南京军区有一群「娃娃兵」这事渐渐传出去了。

造反派慢慢发现了一些迹象,经过一番探查,他们觉得这些「娃娃兵」不符合军队要求,认定肖永银这是在跟他们对着干!

好嘞,以下是为您改写的内容:这下,几个气坏了的造反组织凑到一块儿,拉上一伙人,朝着南京军区装甲兵军营奔去,打算把藏在那儿的孩子们抓走。

就在这时候,那些正在训练的孩子也知道这消息了。

爸妈突然没了,孩子们还长时间在街头流浪,本来就特气那些造反派,好容易有个能待的地方了,哪承想造反派还死咬着他们不放。

好多这些孩子都是军人家庭出身,打小就进行正规的体能锻炼,这会儿瞅着步步紧逼的造反派,全都跃跃欲试,他们放话:「来吧,不行就拼个死活!」

可肖永银了解到这情况后,当即就阻止了孩子们的举动。

造反派的威逼他才不怕呢,可寄养在他这儿的都是老战友的娃,他受人托付得把这些孩子护好,得对得住那些曾经一起拼命的好兄弟。

肖永银抵达军区大院时,孩子们都握着棍子,一个个神情严肃,紧盯着外面的情况。

碰到这种情形,肖永银把娃娃们聚到一块儿,认真地讲:「娃娃们,我明白你们这会儿心里都有气,可忍一忍就能过去。我把你们接到这儿,是我和你们爹妈都盼着你们能好好长大,不是让你们接着去拼命斗争的。你们还小呢,听叔叔的,咱先转移!」

肖永银做了决定,孩子们最后都表示愿意听从,有个稍大些的孩子跟肖永银讲:「肖叔叔您让我们不用再到处奔波受苦了,您咋安排,我们都听您的!」

稳住了孩子们的情绪后,肖永银就琢磨着,咋能冲破造反派的包围,把孩子们平安送出去呢?

他看着地图琢磨起来,「这时候能把孩子们往哪儿送呢?」

忽然,他在地图上瞅见个地儿——位于长江北边的装甲兵训练基地。

这儿是块挺荒僻的山地,不过训练的设施挺完备。而且因为装甲兵部队的训练属于高度机密,所以这地方对外头来说那也是军事禁区。

要是把孩子们送到这儿,既能躲开造反派的注意,又能让他们在这儿安心训练。

定好转移办法后,肖永银就去到南京军区作战部,打算借几辆大点儿的渡船,好把孩子们送到装甲兵训练基地去。

可肖永银表明来意后,作战部直接回绝了他的请求:「这儿的船,只给军事活动用,但凡不是军事用途的,我们一概不借!」

听了作战部的话,肖永银火冒三丈,一拍桌子喊道:「想当年我带军横渡长江,百万大军就算坐木船也都过了江,现在你们不借船,我照样能过去!」

肖永银从作战部出来后,就到江边的几户农家去了。江边的老百姓见肖永银亲自来借船,可高兴了,赶忙给他整来几条小木船,跟肖永银讲:「我们这儿就只有打鱼的小破船,不晓得你们部队能不能用得顺手?」

肖永银瞅着这几艘木船,乐着说道:「早先咱踩着竹筏都能过去,这船指定没问题,我多谢各位了!」

天黑了,江面上起风了,肖永银让孩子们一个一个从军区大院的侧门走,到了长江岸边,由于木船不大,一次坐不了太多人,肖永银就跟孩子们讲:「大孩子先等会儿,先把小孩子送过去,争取在天亮前都给转移走!」

肖永银给孩子们按个头大小排了个队,把会划船的孩子选出来,等都准备好了,就着手安排孩子们上船。

小船夫使劲划着桨,其他孩子也都拿铁锹去帮着拨水,好让船能快些走。

夜晚的长江上,雾气弥漫,静悄悄的,老远能看见就那么几艘小船在江上不停地来来往往。

孩子们不再像平常那样吵闹了,这整片江上,就只听得见木浆划动水时发出的「哗哗」声。

天刚有点儿亮的时候,最后那批孩子也一个接一个地坐上了小船。看着那船影慢慢远去,肖永银那颗提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第二天,造反派摆好架势冲进南京军区大院,结果发现这儿没孩子的影儿。

这些造反派发觉「硬闯」没啥用,就把这事儿直接捅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儿去了。

过了几天,周总理往南京军区打电话询问这事儿,肖永银面对总理的询问,赶忙写了份电报,把这事原原本本跟总理说了,还讲:「这事儿我给总理添乱了,愿总理处罚我。」

然而电报发出去后就没动静了,肖永银琢磨:「是不是总理太忙,没瞧见我发的电报呀?」

然而等了老长时间,肖永银始终没收到接下来的回信,他心里就清楚了,周总理应该是同意他那么做了。

肖永银不顾接连不断的麻烦与风险,保住了这批老战友的遗孤,还用心将他们培养成了刚强的战士,让他们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变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75年往后,陶勇等一批同志的问题给解决了。

这些装甲部队的娃,有的还在部队里,给国家出力呢,有的则回了老家,干着自己中意的事儿。

瞧着孩子们个个年轻又有出息,老战友的英雄过往也在慢慢被还原,肖永银那是相当高兴。

他跟来看他的孩子们讲:「瞅见你们个个都有出息,我也能对得住我那些老战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