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总兵樊燮被左宗棠踢打,为雪耻辱,樊要求儿子身着女装发奋读书

2024-06-08历史

1854年,左宗棠在湖南任职时,因樊燮不肯向他行礼,勃然大怒踢打了樊燮一脚,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樊燮万分耻辱,被革职回乡。他在家中供奉"洗辱牌",每月初一十五亲自率子祭拜,发誓要子弟中高等功名方能焚掉这牌位。为激励儿子,他甚至要求两个儿子穿着女装读书。究竟樊家后人是否為家耻雪恨?是否如愿以偿考中高功名?

樊燮为官受辱,耻辱难消

话说那1854年的一个秋日,湖南永州总兵樊燮谒见了当时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左宗棠。按理说樊燮作为一员王朝重臣,地位尊显,可那时左宗棠已在湖南大放异彩,声名赫赫,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因此当樊燮谒见左宗棠时,左宗棠虽仅一介幕僚,却端坐堂上,神态傲慢,要求樊燮向他叩头请安。

樊燮本就是个性格硬朗的主儿,他一向少有恭维奉承之态,哪里愿意向个小小幕僚请安?当下便直言不讳地拒绝了。左宗棠年轻气盛,本就看不上樊燮这般自命不凡的老儒,经此一拒,怒火攻心,霍然起身,对樊燮大喝道:"王八蛋,滚出去!"说罢,竟然抬脚就是一脚,狠狠地踢在樊燮的腰身上。

当众受辱,樊燮自是无地自容,但他终究是朝廷命官,决不能这么白白受欺辱。于是樊燮立即奏疏弹劾左宗棠,可谁知左宗棠在湖南官场已是人望极高,加之他又得到潘祖荫、曾国藩等重臣力保,反而是樊燮被朝廷革职了。

回到家乡湖北恩施的老宅,樊燮憋着一股无名怒火,心中对左宗棠更是痛恨万分。他本就是个固执己见的老儒,受此大辱,自然更是怀恨在心,誓要为家门雪恨。于是他在正屋的侧面修了一间两层的角楼,将左宗棠当日的那声"王八蛋,滚出去!"写在木板上,放于祖宗神位供奉牌位之下,每逢月初一和十五,樊燮都要亲自带着两个儿子跪拜祭祀这块"洗辱牌"。

樊燮对两个儿子更是严格要求,他发誓要两个儿子中举人以上高级功名,才能焚掉这块"洗辱牌"。为了激励儿子发奋读书,樊燮甚至要求他们穿上女人的衣裳,如此羞辱折磨自己,以此鞭策儿子苦读,唯有考中高功名,才能洗雪家门之耻。可怜这对父子,为了雪耻辱,竟然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樊燮的执念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樊燮立"洗辱牌"助子报仇

樊燮在家中立下"洗辱牌"后,对两个儿子更是严加要求。他发誓儿子若不能中高等功名,便永世不能焚掉这块"洗辱牌",以雪门楣上那浓浓的耻辱。为激励儿子发奋读书,樊燮不惜采取极端的做法,竟要求两个儿子穿女装读书。

那时湖北农村穷苦,樊氏家资虽有些小资财,却也难以聘请名师为儿子执教。樊燮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寻访天下能工巧匠,不惜重金请他们传授儿子读书诀窍。为此,樊燮不远千里,穷游四方,只为能寻得一些读书之法。

果然,樊燮在外游历时遇到了几位饱读诗书的老者,这些老人家虽不是什么大儒大师,却颇有些小小绝活。其中有一人善于识字训诂,有一人擅长作文章,还有一位则精于背诵典籍。樊燮见这几人皆有过人之长,当下开怀大笑,他现今正是渴求这些能人的传授。

于是樊燮不吝黄金,千恩万谢,终于请得这三人回恩施老宅,为两个儿子执教诲人不传之学。从此,樊燮将两个儿子关在那座两层的小角楼里,由这三人轮番授徒,亲自督阵。为了儿子发奋读书,樊燮甚至斥巨资重金,为两个儿子购置了一套女人的衣裳,逼他们每日穿着女装读书。

樊燮之所以如此做,自有他的主张。他认为穿着女装,足以给儿子以羞辱,从而鞭策他们勤勉好学。再者,他打定主意要儿子们发愤图强,攻无不克,以雪门楼那口深仇大恨。正所谓怀揣恨意则勇往直前,樊燮便是用这般独特手段,将两个儿子逼上一条不归路。

然而,就在樊燮矢志不渝地要儿子为家雪耻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樊家陷入了绝境...大儿子英年早逝,年仅十八,撇下个妻孥在世。这个噩耗无疑给樊燮带来了沉重打击,望子成才的心愿陡然破灭。从此,所有的希望便寄托在小儿子樊增祥的身上。

樊增祥自幼聪敏过人,又在父亲的百般逼迫下勤奋好学,当真是个叫人自豪的孩子。只是父亲那"要雪家耻,非中高功名不可"的话,却如一把利剑,时时刺痛着年少懵懂的樊增祥。他恍然意识到,自己此生要想脱离这份宿命,唯有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在科场上取得最高的功名,才是化解家门耻辱的不二法门。

樊家新增佳话惊人听闻

樊燮之所以如此执著于要两个儿子穿女装读书,其中自有蹊径。原来樊家世代相传一门秘笈,内藏奇门遁甲,阴阳推步之术,更有许多古怪的预言和奇闻逸事。樊燮自幼跟随家师习得此术,便将它视为了不传之秘。

这门秘笈中详细记载了很多看似离奇的做法,比如穿女装读书就是其中之一。按照秘笈的说法,穿女装能让男子从小就习惯受辱,日后自然就能逆来顺受,无往不利。再者,女子的性情温柔娴静,如果男子从小穿女装习惯,必将养成专注用功的好习惯。

樊燮深信此理,因而决意要两个儿子都遵从秘笈的指示,日日穿女装读书。他有意让儿子们从小就习惯受辱,好将来能耐心吃苦,发愤图强。只可惜樊家的独门秘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曾一度被流落散佚。

当年樊燮奉父命远游四方寻访奇人时,便有意无意打听家传秘笈的下落。只可惜,身边的几位老者虽也通儒雅,却对此门秘笈毫无所闻。樊燮当时甚是心焦,生怕这门祖传之学就此失传于世。

机缘巧合之下,樊燮在一座荒僻的深山古庙中,偶遇了一位全身白发、面目慈祥的白发老者。二人一见如故,便如老友重逢般亲切无间。待得酒酣耳热之际,樊燮才问起家族秘笈的下落。那老者闻言大喜,当即对樊燮叩拜施礼,自称是樊家祖传秘笈的最后一传人。

原来那老者当年也曾追随樊家先人学艺,对秘笈之中的奥妙了如指掌。后来战火纷飞,老人为了保存秘笈,不得不远走高飞,一路东躲西藏,辗转流落到了这座无人的古庙里。樊燮听罢,喜出望外,当即拜老人为师,虚心求教家传绝艺。

老人见樊燮如此诚心,当即应允,并将自己所知所学的秘笈之道一一传授与樊燮。待到樊燮彻底修习有素之后,老人遂将樊家世代相传的那本秘笈拿了出来,亲手交予樊燮。樊燮得此秘笈,自是喜不自胜,连连叩谢,随即奉老人为师,恭敬地请教起了秘笈的奥妙来。

从此以后,樊燮对秘笈之中的种种奇门遁甲都了如指掌。他将其作为训诲儿子樊增祥的必修课程,希望能借助这门秘笈,助儿子在科场上扬名立万,终能为家门雪耻。而这门秘笈中所记载的奇闻逸事,也就成为樊家后世子孙永垂不朽的佳话逸闻。

樊增祥苦读终登龙门

樊增祥自幼随父亲樊燮习家传秘笈,又在三位执教老者的悉心指导下,很快就学有所成。当时樊家本就世代儒雅,加之樊燮苦心孤诣在儿子身上用心良苦,樊增祥的文词造诣自是越发出众非凡。及至年岁渐长,他对那些科场规矩,考试条例也了然于心。

朝野有言,说樊增祥虽聪慧过人,却习性孤僻内向,性情颇为古怪。其实这都缘于樊燮自儿子年幼时就将他禁闭在那座角楼之中,日理万机,吃喝拉撒都在其间。偶尔樊增祥也曾暗自思量,倘若父亲不曾为那次受辱而如此苛刻,自己的处世阅历或许会更加广博一些。

不过樊增祥只身才出众,却也知晓文词功夫终非登科夺取功名的不二法门。乃是他翻阅家传秘笈,里面有许多古怪的预言和非同寻常的占卜推算之法,樊增祥虽半信半疑,却也认真钻研了起来。果不其然,樊增祥遵循秘笈上记载的种种怪诞法门,终于预料到了当年的一些会试、殿试的答题方向。

就这样,樊增祥先是一鸣惊人,生得一本会元,当年的聘礼考试中他便力压群雄,夺得会元桂冠。紧接着他又在殿试中击败了无数书生,一举夺魁而中了解元。从此樊增祥捷足先进,很快就进士及第,获得了朝廷命官的资格。

樊增祥中进士后,樊燮这才稍稍卸下心头的重石。他长达数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樊家也算是雪去了当年被左宗棠羞辱的耻辱。樊燮当即焚掉了那块"洗辱牌",并特意在家中重新立了一块"光宗耀祖"的石碑,永志流芳百世。

樊增祥入仕后,一直平步青云,很快就爬上了朝野要津,官阶一路高升,从一名小小县丞,迅速升任到了宰相之职。后人有诗云:"昔年左相一脚踢,辱及门楣耻无疆。儿今大官身世显,龙门功名羽翼扬。"可见樊增祥的功名造就之不易,更彰显了樊家父子当年为雪耻辱而苦心孤诣的决心。

不过,樊增祥亦是个有纵有横的人物。就在他官运亨通的时候,突然有人在朝中弹劾他,谗言他与太子勾结阴谋谋反。朝廷大惊,当下就将樊增祥革职查办。经过一番审讯,却也查不出什么实在的证据。最后樊增祥只是被革职闲职,并没遭到什么更重的刑罚。

樊家世世代代扬家名

樊增祥虽然被革职闲职,却也从此超然物外,隐居于乡,不复问朝事。不过他显赫的功名已让樊家享誉京师,从此樊家在恩施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樊增祥隐退后,虽过着清贫生活,但依然广为传颂。乡里乡亲无不对他钦佩有加,视他为当世楷模。

樊增祥退休在家后,全身心投入于对儿孙的教导之中。他将父亲樊燮当年所传授给他的那门秘笈,一字不落地亲自讲解于子孙们,希望樊家这门绝学能够代代相传,永垂不朽。樊增祥生有三子,皆颇有才干,其中大儿子樊椒文实在是出类拔萃,十分聪敏好学。

樊增祥对儿子们极为严格,教导之道与父亲当年训自己时毫无二致。他仍是将家传秘笈奉为圭臬,要求儿子们日夜钻研,并穿女装习古训。望子成龙心切,樊增祥时常暗夜独酌,思量着如何将这门绝学娓娓道来,使儿子们终能通晓其中的精华所在。

果不其然,樊椒文在父亲的严格训诲下,很快就将家传秘笈研习透彻。及至年长进学,凭借家学渊源,樊椒文轻而易举便在乡试中夺魁摘桂,名噪京师。接着他又在会试、殿试中获得连番佳绩,最后以探花、榜眼的功名中进士及第。

就在樊椒文及第后不久,樊增祥便仙逝了。但他临终前对着儿子们叮嘱,务必将家传秘笈代代相授,永世不得失传。樊增祥死后,樊椒文履父遗训,毫无二话,立即将秘笈的精华授予了弟弟们。从此,樊家这门流传数百年的绝学代代相传,童孙满堂。

然而就在樊椒文执掌家学之时,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有人在朝中向皇上密报,言樊家世代秘传一门蛊惑人心的邪术,为国家的版图安危添了一桩隐患。朝廷大惊,立即派人前去彻查樊家的那门世代相传之学。

可是樊椒文虽博学多闻,却也乃是一代书生,哪里懂得朝政的险阻纵横。他置若罔闻,对朝廷的调查視而不见。他认为家传秘笈乃是祖上的心血结晶,自然绝非什么危害国家的邪术。可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一支朝廷的侦查大队闯进了樊家,展开了一番彻底的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