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黄埔军校最受尊敬的人,胜过蒋介石,陈赓直言:他是我们大哥

2024-03-01历史

在黄埔军校中,所有人见了蒋介石都要尊称他为校长。不过,对于蒋介石的尊敬,源自于他的权势,黄埔师生发自内心尊敬的人还要数严立三,他的人品及作风让黄埔军校的许多人都称赞不已,甚至连陈赓都曾说过:「这个人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大哥。」

那么黄埔众多师生为什么偏偏尊敬这个人呢?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投效粤军,黄埔师表

严立三本名严重,出生于湖北麻城的官宦之家,自幼便随父亲在武昌读书,深受父亲清廉之风的影响。父亲英年早逝之后,严立三便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得十分困苦。

那时的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官吏中饱私囊,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严立三逐渐萌生了救国救民的理想。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6岁便考入了安徽陆军小学堂,后又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进入西北边防军任职,1921年之后,在邓演达的推荐之下,赶赴革命中心广州,投效粤军,与邓演达共事,并且受到了师长邓铿的赏识。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严立三开始进入黄埔军校任职,担任战术教官和总队长等职。众所周知,当时考入黄埔军校的学员都是时代精英,要当这些精英的教官和总队长,没点能耐是不可能让人服你的。

严立三不仅让人佩服还让人尊敬,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对步兵操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时常集合总队1200人,在军校操场上向学员讲授【步兵操典】,即使不翻书也能讲出某页某行有什么内容,他的讲解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深受同学们的敬仰。

他关爱学员,在黄埔提倡:「视学生如家人,视教育如生命。」对学生的管理既严如慈父,又爱如慈母,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孜孜不倦地教导学员。学员们即使做错了事,被严立三批评,却也打心底感到舒服。

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时常在晚上巡查学员宿舍,如果发现熟睡同学的被褥没有盖好,便会悄悄地帮忙盖上。对于生病的学员也关怀有加,时常询问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有时甚至前往医院亲自看望,对待学员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教导学员他是严慈相济,对待同事他也大公无私。在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时,严立三任用贤能,注重德才兼备,对于认真教学、道德高尚的教员他都予以推荐提拔。当时教授射击的教官侯连瀛教学严格,他对学员们说,如若讲得不好,可以辞职,但是若是教学不严,那便是对不起革命。学员们对他十分敬重,严立三得知后,便推举他为中校射击主任教官。

出师北伐,名震全军

在黄埔军校任职后不久,北伐便开始了,严立三担任国民革命军训练处处长,肩负起招募新军的任务,他担任第一补充师的师长,率领部队北上加入北伐,在北伐战场的磨炼之中,第一补充师迅速磨合成型。1926年12月,第一补充师整编为21师,严立三也因此成为了第21师师长。

在担任第21师师长期间,严立三在部队提出「三公开」,即用人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此时的21师在严立三的治理之下,军纪严明,既不赌博,也不扰民。在北伐历次战役战斗行进过程之中,21师秋毫未犯,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

收复江浙地区时,严立三所率领的北伐军虽然武器装备、人员数量上都不及军阀孙传芳,但却凭借着昂扬的斗志和军民合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桐庐之役中大挫敌军,奠定了北伐东路军胜利的基础。

由于严立三在21师实施的「三公开」的治军政策,21师的将士都敢于牺牲。在经过桐庐之役后,白崇禧也对严立三极为敬佩,称赞21师是「北伐军中的模范师」。蒋介石也非常看重严立三,要求国民革民军总司令部宣传21师的管理制度,一时之间,全军各师都开始向21师学习。

各个师的负责人纷至沓来,向严立三询问治军法规,但严立三却向他们说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两个字:「不贪」,军队中的各级干部不贪污腐败,节约资金,公款公用,透明公开。在他离任后依然节余数十万元。

1927年3月北伐军内部开始分裂,南京方面与武汉方面不再合作,国民党军界开始分化,军界人士选边站队已不可避免。与此同时,蒋介石的政敌邓演达致电严立三,想要他知道他的态度。由于严立三和邓演达交情甚笃,碍于情谊,严立三并未拒绝。

不久后蒋介石得知此事,将严立三召至面前,询问他实情,严立三只能如实禀报,声称:「革命未成,不可分裂。」蒋介石便因此对他产生了戒备,不再信任于他。

严立三为了避免自己的事情牵连到21师,便假装称病,想要辞去师长的职务,蒋介石当然心领神会,同意他辞去21师师长的职务,并由他保举的副师长陈诚来接替21师师长一职。

当这一命令下达后,21师的将士十分不舍,为了安抚部队情绪,便将严立三调任至军事委员会,以这种方式来限制消解严立三的权利。

卸甲归佛,隐居山林

调任至军事委员会不久后,严立三的一个决定轰动了整个社会,他吩咐秘书做好便衣,住进了杭州法相寺,身为「北伐名将」的严立三脱下了戎装,穿上了僧衣。在法相寺居住期间他依旧过着十分朴素的生活,即便是曾经的将士来看望他,给他留下吃饭钱,他也一概不收。在杭州法相寺居住期间,他还筹集资金,为21师在北伐中阵亡的将士修建了墓园。

在陈诚接替他任职军政厅后,严立三便回到了武昌,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1928年,他担任湖北民政厅厅长,在任期间,他贯彻「三民主义」,任人唯贤,在湖北施行新的政策和方案,但不久之后遭到了掌权者的反对,一切政策都无法推进下去。他只好再次称病辞职,归隐山林,并宣布从此不再问政。

归隐后的他进入天竺寺为僧,不久后又定居庐山的草庐之中,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在深山之中他自食其力,生活十分艰辛,但严立三却并不在乎。平常除了劳动之外,他就读书度日,在朋友的接济之下也还过得愉悦,算是做到了「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庐山隐居期间,蒋介石曾两次前往,恩威并施,想要他远离邓演达,但都被他一笑置之,不予回复。

不久之后,好友邓演达回国筹建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严立三在他的劝解之下加入了委员会,正式和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开展武装斗争。这期间发展迅速,将黄埔军校分化为反蒋和拥蒋的两大派别,形成了一股令蒋介石都震撼的政治力量。1931年邓演达遭叛徒出卖,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严立三悲愤交加,他不避凶险前往南京为好友收尸,一度被蒋介石软禁。

1935年,何梅换书之后,华北形势愈加严峻,严立三虽十分忧虑,但却报国无门,心情惆怅的他独自前往黄帝陵,在旅途期间,他领略山川大河,遍访民间疾苦,到达黄帝陵后,他感慨万分,流下了一行热泪。

心系国家,再度出山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满腔热血,报国无门的严立三再也坐不住了,他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想要前往前线,保家卫国,共赴国难。同年10月他来到南京,向蒋介石寻求重返前线的机会,但蒋介石却让严立三回到湖北担任省主席。

严立三一再推辞,最后不得不担任民政厅厅长。不久之后湖北省政府重组,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开始筹备武汉会战。在此期间他曾宜昌的石壁上写下「不共戴天」这四个大字,宣示自己必将和日寇斗争到底。

武汉沦陷之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陈诚也跟随蒋介石赴渝,湖北省主席一职便由严立三暂时代理。在湖北恩施执政期间,严立三以身作则,厉行节约,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使是夜间批阅公文所用的蜡烛也要省下来。

在担任代主席期间,严立三也从来不要主席的薪水,甚至把他仅有的薪水也拿去接济战乱中的学子。自己却能省则省,不愿添一件新衣。

在担任代理主席期间,他不畏强权,大力整顿吏治,禁止政府官员吸食鸦片,甚至将违规吸食鸦片的政府关于处以死刑。

他还经常亲自前往各地视察,了解当地政府工作情况,他这种亲力亲为、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各地政府都为之叹服,各地公务人员在这种氛围之下,很快就改变了之前懒散、拖拉的陋习。

1940年,严立三向国民政府请辞代省长的职务,并将治理湖北期间剩余的办公经费交给陈诚,陈诚将这笔留给严立三,但他却拒绝接受,并叮嘱陈诚将这笔钱用于救济灾民,陈诚见他言辞如此恳切,便不再推脱,如实照办了。

后来严立三因病迁居宣恩县,在宣恩县创办了「晒坪垦殖处」,自己开垦荒地,将生产的粮食运送给抗战军民,鼓励他们尽快将日寇赶出中国。

在养病期间,他还前往宣恩中学义务授课,无论是雨雪风霜还是烈日炎炎,他都能准时到达,把他人生的最后四年都留在了学校之中。

1943年,严立三因为肠胃炎卧病不起,但却拒绝前往省立医院就诊,因为他自己没有钱用来治病,但又不愿意用公家的钱,医院只好派医生亲自前往他的住处为他诊治,他告诉医生不用劳驾,不久之后,严立三病情加重,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请求火葬。

1944年4月30日,这位北伐名将、黄埔师表阖然辞世,年仅52岁。

严立三一生清廉公正、心系国家,虽然没能马革裹尸,但当我们再次谈及黄埔军校时,也要拨开尘封的岁月,想起他,缅怀他,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