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红军处境困顿,一国民党将领电告彭德怀:给你们创造一次歼敌机会

2024-04-28历史

1936年10月,此时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所部10余万人和东北军7个整编师兵力,向中央红军所在地山城堡发动了攻击。而此时的红军刚刚经历长征,尚未恢复元气,蒋介石集中重兵而来,一时间让善于打硬仗的彭德怀伤透了脑筋。

正在红军万分危急之时,此时一名国民党将领向彭德怀发来一封电报:给你们创造一次歼敌机会。

这名发电报的国民党将领是谁?为何要主动帮助红军?本期我们一起聊聊著名 爱国将领——王以哲

给红军送情报,让胡宗南被包了饺子

在我军将领中,彭德怀以擅打遭遇战和攻坚战著称,然而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竟然让彭德怀感到十分棘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抵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着眼于陕北全局,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军事战略。

然而当时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却将提出抗日主张的陕北红区视之为 眼中钉、肉中刺 。阎锡山本人对于抗日没有什么兴趣,反而积极同日寇联合起来, 在山西黄河沿岸设置层层军事壁垒,布置重兵设置了一条防共战线。

为了贯彻我党在瓦窑堡会议确立的北上抗日方针,在彭德怀和毛主席的指挥下,于1936年2月,红军发动了东征战役。红军渡过黄河后,开赴山西作战,经过将近三个月的征战,歼灭了敌军7个团,俘虏4000余人,一举将 阎锡山 设置的黄河防线撕碎。

1936年8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成功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和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成功进入了甘南地区。于是为了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一方面军南下,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北上,两军顺利会师。

红军的军事行动,立即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集中重兵对红军展开「围剿」。 为了打乱蒋介石的部署,红军向海原地区转移,假意争夺甘肃。

身处「剿总」前线的蒋介石立即命令,国民党军兵分四路对红军展开追击。其中毛炳文所部两个师、王均所部两个师、关麟征所部一个师为一路,从会宁出发向靖远挺进;胡宗南第一军四个师,从静宁出发向古西吉安挺进;王以哲指挥东北军五个师加三个步兵师从隆德出发,向固原挺进,保障胡宗南的右翼安全;同时邓宝珊所部率军在黄河靖远至中卫一段防御,阻挡红军渡河。

中央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的意图,决定对海原、打拉池发动攻击,先将南侧进犯之敌击破。 为了确保作战任务的顺利实现,红军对愿意抗日的 东北军实行统战工作 ,让他们迟缓行动,对于毛炳文进行牵制,对于胡宗南所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予以重点打击。

正当红军集中三大主力,准备将 胡宗南 所部两个师兵力歼灭于海原、打拉池之时,张国焘又掀起了分裂活动,最后红军的作战计划没能实现。

后来,随着敌情改变,中共中央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以红军三大主力从陇东出发,先进攻陕西,后伺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晋、冀、鲁、豫、陕、甘、宁等广大区域,同日军作战。

得知红军动向的蒋介石立即下令: 胡宗南部和王以哲部对红军发动追击。 依照蒋介石的严令,胡宗南率部一路进逼直至豫旺县,而恰恰在这个时候,王以哲向红军发去了那封绝密电报,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胡宗南率领部队一路疾驰,但王以哲却率领部队进至同心城之后,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自此之后,胡宗南成为了一股冒进之敌。 面对王以哲故意露出的破绽,彭德怀决定将红军主力向豫旺县以东的向山城堡集结,同胡宗南展开激战。

11月16日,红军纷纷向山城堡附近集结,此时身处豫旺的胡宗南极其恐慌,于是 蒋介石 急令胡宗南率军继续向东,趁红军尚未完全集结之际,占领战略要点,向东打通榆林一线。次日, 胡宗南集中第一军兵分三路发动攻击,一路向惠安堡前进,一路向萌城前进,一路向山城堡前进。

面对胡宗南的部署,彭德怀决定集中红军两个军团和两个军的兵力,在山城堡出击,红四方面军对东北军的「前进」加以抵抗。20日,胡宗南军队78师「攻占」山城堡,次日红军对该部发动攻击。 黄昏78师力竭而退,红军乘胜进攻,将其压迫于山谷中,悉数歼灭。其中红28军在打援中歼灭了胡宗南的第一师第一旅。

山城堡战役中,蒋介石几次给王以哲发去急电,让他前往增援胡宗南所部,但王以哲答应蒋介石后,只是象征性向胡宗南进行救援,反而将蒋介石的命令告知了红军。

此战过后,蒋介石对于王以哲痛恨至极,决定将其严办。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王以哲不惜冒着蒋介石严令帮助红军呢?

治兵严谨,支持东北易帜

王以哲早期大力支持张学良「易帜」,实现了当时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但王以哲这么做不是向往蒋介石的功名利禄,而是出于自己的报国之心,也正是如此,他才会帮助红军。

1928年,当时的东北,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威胁, 张学良 在东北面临巨大的压力,增强部队战斗力在当时是一件极其紧迫的事情,治军严谨的王以哲,他的部队在当时是广受赞誉的。

1928年,东北军第一旅17团从沈阳出发前往昌图换防,王以哲前往该部队考察军纪。该旅派遣两名士兵跟随王以哲查访。 在当时,有士兵拿了群众一根针线没有还、白吃群众一口咸菜等细微之事,王以哲都让士兵给百姓画押,作为证据,日后进行偿还。

王以哲这种严明的军纪,在当时的东北军中是极其少见的,严肃的军纪,使得王以哲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誉。王以哲不仅军纪严格,而且在练兵方面,同样有出众的造诣。

王以哲十分注重军官的培养,为了加强军官的军事素养,他在旅部建立了一个军官训练班,对上尉军衔以上的军官进行6个月的军事训练,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王以哲特意邀请有过日本陆军学校经历的东北军军官担任教员。

同时为了提高整个部队的士兵素质,王以哲从各个团、营、连挑选出有文化的人,组建120人的士兵队,负责对各个班的班长进行教育。

1929年,在王以哲的建议下,张学良成立了东北学生队,派遣日本陆军学校毕业的军官担任队长,招聘年满16岁的高小毕业生500人入队,经过训练三年后进入讲武堂学习。

同时王以哲注重丰富军营生活,他以营为单位成立了皮鞋厂、缝纫厂等,生产出来的物资供给部队使用,多余的部分则销往市场,帮助士兵增加收入。同时他还号召士兵在闲余时间耕地种菜,士兵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1928年下半年,随着日本在东北的步步逼近,张学良在东北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国内的形势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顺利攻占北平,当时的中国,只剩下东北尚未在国民政府统治下。

于是在1929年元旦,张学良向全国通电 东北四省「易帜」 ,一律使用青天白日旗。听闻这个消息后,王以哲立即集合队伍,激动的向全旅士兵训话: 「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如今全国统一,我们东北完全拥护!革命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 ……」

讲话结束后,王以哲将这番鼓舞士兵斗志的话,印刷成册发放给士兵们,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平津血战日寇,积极推动西安事变

1931年,日军频频在中国东北制造惨案,大有进攻东北之势。身为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的王以哲,命令部队枕戈待旦,密切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9月18日,日军炮轰北大营王以哲所部驻地, 面对无端挑起战事的日寇,营中的东北军士兵个个义愤填膺,请求向日军发动攻击。王以哲向东北军边防司令请命,但却收到了长官回电: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许抵抗,你们把枪收起来,挺着死,为国牺牲!

随后,为避免被日军合围,王以哲无奈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王以哲指挥所部,撤退到了山海关以内地区,告别了东北这片土地。

日军进攻锦州后,沿着长城各个隘口进攻,此时的王以哲被任命为107师师长。

1933年,王以哲率部同进至古北口的日军展开激战,全师上下浴血奋战,歼灭日军1600余人。 在当时全国上下执行不抵抗政策下,王以哲冒着严令同日军血战,给予日军巨大打击,是当时名誉全国的抗日英雄。

然而当时尽管王以哲取得胜利,但是国民党高层却命令东北军放弃长城隘口,向平津地区撤退。国民党主动放弃了平津前部险要隘口,将平津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华北局势危急。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守,蒋介石为了平息国内舆论,逼迫张学良下野亲往欧洲访问,张学良临行前,将东北军整编为4个军,任命王以哲担任67军军长。

6月 蒋介石 在庐山召见王以哲,对他利诱道: 「如果你能带领东北军‘剿共’,我可以将东北军扩编为第一路军,你担任总指挥!」 面对蒋介石的话,王以哲委婉地顶了回去道: 「我是张副司令一手提拔的,他出国前多次叮嘱我们,有大事一定要跟他商量。‘剿共’不成问题,只要张副司令同意,我决定服从命令!如果只是因为官位的话’,我将感到十分羞耻,如果有人对委座的属下做这样的事,委座会答应吗?」

蒋介石听罢,碰了个钉子,此后对王以哲十分忌恨。

1936年,山城堡战役后,蒋介石准备对王以哲进行清算,然而蒋介石还没开始,西安事变便爆发了。

12月4日,此时蒋介石前往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劝阻蒋介石停止「剿共」,抗击日寇,但是不为所动,威胁张学良道: 「倘若东北军、十七路军不能‘剿共,’就调往安徽福建。」

12日,蒋介石召见王以哲,他吓唬王以哲道: 「你们军部和共产党有联系,别以为我不晓得,我早就知道你们的举动了。」 王以哲回来后,将情况告知张学良,此时的东北军难以完成「剿共」任务,又被蒋介石得知同陕北的联系,于是张学良的人下决心发动兵变,逼蒋抗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 爆发,最后西北军、东北军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决,周总理的斡旋下,最后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25日,张学良为了抗日,便送蒋介石回南京,王以哲在机场送行。

张学良离开后,王以哲成为了东北军核心,正在和平收尾东北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东北军的一批少壮派军官,在张学良被扣押后,感觉政治前途无望,于是便决定发动战争,同南京决一死战。

当时的王以哲从全国大局和张学良的安全出发,采取了南京和平解决的政策,这使得这批军官十分嫉恨。 最后王以哲在前往调解矛盾的时候,少壮派军官诬陷王以哲背叛张学良,后王以哲被受到蒙蔽的东北军下层军官枪杀,就此一代抗日英雄,落下帷幕。

张学良被扣,王以哲被杀,自此东北军分裂,自此退出了政治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