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飞机逃跑时落下一「铁棍」,空军司令看后大喜:快送到北京,或许能找到残骸。
1958年9月底的一天,浙江一村民在野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物体。从远处看,它像一根大铁棍;从近处看,它又像一颗炸弹,但是比平常所见的炸弹要长得多。
他意识到这个物体一定不寻常,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一发现。军区接到消息后,立即派专人前来将物体带回。福州军区空军司令聂凤智看到这个物体后,喜出望外地说:「这正是我们在寻找的好东西!
赶紧送北京请科学家们研究,并一路派重兵保护,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看起来像棍子一样的东西,不仅引发了中苏外交的激烈冲突,还推动了两国导弹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那么,它又是如何在荒郊野外被发现的呢?
九二四大空战1958年7月18日,面对美帝试图分裂我国台海的阴谋,党中央决定在8月下旬对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炮击。
在我军炮兵大规模向福建集结的过程中,蒋匪军的飞机不断进行抵近侦察。
29日,国民党4架型号为F84的飞机又一次侵犯我领空。他们的行踪很快就被我方雷达发现。福州军区空军司令聂凤智立即下令,由空18师师长林虎指挥54团的4架歼-5战机起飞迎战,务必击退来犯之敌。
歼-5战机是我国参照苏联米格17F仿制,火力优于蒋匪装备的F84和F86两种机型。这是福建军区空军部队自组建以来,与敌人的首次交锋。
林虎要求务必取得全胜,得到命令后,大队长赵德安亲自带队,从汕头机场起飞,出其不意地突袭敌机。
在我们的突然攻击下,一架敌机很快被击落。敌机队长刘景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他迅速调整阵型与我军对抗,我军飞行员张以林的战机出其不意地从后面锁定了他。
此时,刘景泉已经失去了僚机的保护,只能利用F84飞机良好的空中控制性能进行逃脱飞行。他在2000米的高空迅速爬升,然后突然转向,向低空逃窜。
张以林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欺骗的,他看出了敌机的企图,暗自咒骂:「混蛋,想跑?没门!」
刘景泉在空中紧紧咬住敌机不放,一直追到距离地面仅600米的位置,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航炮开关。歼5配备的37毫米航炮火力强大,一旦命中,敌机就无法再战。
尽管刘景泉是王牌飞行员,但「人外有人」,他的飞机被张以林击中,冒出浓烟,他只好跳伞弃机。另外的两架敌机看到情况不妙,立刻调转机头想逃跑,赵德安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他一顿猛揍,再次取得胜利,击伤了第三架敌机,使其拖着浓烟侥幸逃脱。
这次空战被命名为「729」,结果以解放军空军3比0的压倒性优势获胜,连美国媒体也承认国民党空军被彻底压制。
8月23日,我军炮兵对金门进行突然攻击,造成敌方中将一死,其他各级军官和士兵600余人伤亡。被攻击得晕头转向的蒋匪政权恼羞成怒,在两天后派出了48架F86战机,企图炸毁我炮兵阵地和其他军民设施,以图报复。
在漳州上空,聂凤智指挥的解放军空军与蒋匪机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空中交锋。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击落了2架蒋匪战机,但也付出了1架战机的代价,成功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在连续的失败后,蒋匪军机开始变得疯狂,9月份后,他们孤注一掷地向我前沿海岸线发动反扑。9月24日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世界空战史册。
当天,蒋匪一架RF84侦查机在19架F86的护航下,对我沿海实施战场间谍活动。
四架F86战斗机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它们的机翼下挂载着两根形状奇特的装置,它们是世界空军史上最先进的导弹——美国的「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
这是「响尾蛇」导弹的首次实战,对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年轻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对这种新型导弹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敌人已经装备了这种导弹。
在温州湾上空,两军飞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近距离格斗。喷气轨迹交织成网,天空中炮火连天。这种不要命的近身格斗,使敌人的「响尾蛇」导弹失去了用武之地。
敌机见状,萌生了退却之意。然而,我战斗机飞行员王自重贪战,紧追不舍,结果脱离了队形,被12架敌机重重包围。
面对重重包围,王自重临危不惧,凭借无与伦比的空中格斗技巧,独斗群狼,成功击落两架敌机,顺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大家以为局势已经稳定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王自重驾驶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令中国人民痛失一位英勇的飞行员。
在这场空中较量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表现出色,成功击落了14架敌机,只损失了6架。这一战果狠狠地挫败了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使得他们再也不能嚣张跋扈,不得不再次远离大陆海岸线。
在1958年以前,沿海地区的人民常说:「地面是共产党的,天空是国民党的」。然而现在,天空和地面都属于共产党了!
在短短几个月内,人民空军是如何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成功压制国民党空军的呢?聂凤智临危受命,他采取了独特的战略部署,使得空军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全国解放后,由于我海空军力量较弱,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我军的大部分军机都被调往朝鲜战争前线。这就使得东南沿海的蒋匪军飞机能够频繁骚扰我军民的正常生活和训练,而我方对此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情况发生。
尤其是福建军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承担的海防和边防任务最为繁重,虽然已经修建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机场,但是由于缺乏可用的战机,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
1958年夏季,国际风云变幻,蒋匪叫嚣「反攻大陆」,美帝在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7月18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议室主持紧急军委会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炮击金门」,以地面作战为主。
此战役的目的是打击蒋介石反动集团,同时支援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对抗美国霸权。
为了保护炮兵和地面部队,必须要有空中优势,因此需要组建福建军区空军部队。毛主席询问刘亚楼:「你认为谁最适合主导福建空军的建设?
」刘亚楼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聂凤智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朝鲜战场的空军总指挥,具有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和辉煌的战绩。
苏联空军中将曾高度评价他,认为聂凤智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空军走向胜利。」
在毛主席的果断决定下,空军入闽的任务迫在眉睫。聂凤智临危受命,火速赶往福州军区,住进了一个山洞里,开始从全国各军区抽调精锐战机入闽,展开了紧张的「转场」调度工作。
为了确保任务的成功,优先选择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飞行员,并且挑选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米格17和歼5战机。据统计,入闽的战机数量达到了520架,超过了蒋介石的战机数量。
聂凤智坚信,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一定能够做到「不战则已,首战必胜」。
转场是军事调动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因为转场的飞机需要卸下所有武器装备,挂满副油箱,从原机场飞往目的地。
如果被敌人发现,转场的飞机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油桶,成为了敌机的攻击目标,无法反击。聂凤智精心设计了每一架飞机的转场航线,保证了高度的保密性。
520架先进的飞机被分成三批,神不知鬼不觉地入驻福建军区各机场。第一批是空18师的一个团,由广东惠阳转场至汕头,另外空一师的一个团转场至福建连城,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
接下来是通讯、机场、地勤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这项工作非常复杂且浩大。在聂凤智的协调和领导下,各个项目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
军用机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十多个。很快,刚刚抵达的中国空军就迎来了第一场空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729」空战。
这个时候,距离第一批战机入闽仅仅过去了两天。聂凤智的指挥和调度效率之高、能力之强令人惊叹。尽管敌人侦测到了我军的异常活动,但他们并没有想到我军的真实目标是8月23号的「金门炮战」。
在短短两个月的空战中,我国导弹科研事业收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礼物。这就是「924」空战结束后,地方军民对战场进行搜索和对王自重烈士飞机爆炸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他们发现,敌人在被击落两架飞机后,愤怒地向王自重的飞机发射了一枚导弹,导致飞机在成功突围后突然爆炸。在9月底的一天,野外发现了一个类似铁管状的细长物品,上面有英文字母。
聂凤智一眼认出这是敌军的导弹,立刻下令将其运送到北京。这款美制「响尾蛇」导弹是第一代红外制导导弹,自1953年研制成功以来,技术尚未成熟,时常出现失误。
1958年的空战正好为它提供了实战机会,在「924」空战中,敌机总共发射了5枚导弹,其中一枚发射后便失灵,直接坠落在地面。
我军得到导弹后,叶剑英亲自领导了名为「55」工程的导弹研发项目,成立了导弹研究院。
科研人员决定拆解「响尾蛇」导弹,以期在军事科技领域自力更生。然而,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这款导弹的灵敏度较低,且没有敌我识别系统,这也是敌人在团队格斗中不使用它的原因。
英雄王自重在脱离编队后,为敌人创造了一个发射导弹的绝佳机会,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意外缴获了世界第一款红外制导导弹。
遗憾的是,由于当年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无论是电子通讯、材料应用还是理论研究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无法仿制这款导弹。
苏联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关键数据一直梦寐以求,然而他们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因此,他们急切地向中国索要导弹,但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出现裂痕,我国坚决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然而,苏联的态度十分强硬,威胁终止某些重要的军事工业协作项目,并停止向中国出口莎尔马特陆基导弹,这是当时我国唯一能用来对抗美军战机的导弹。
在经过一番商谈后,苏联保证在成功研制后,会无条件提供图纸和技术数据,中国才将被拆解得几乎无法修复的导弹交给了他们。
半年后,苏联成功仿制出了K13导弹,并且信守诺言,毫无保留地向中国提供了所有相关的技术图纸和数据资料。
在此基础上,中国成功仿制出了「PL2」霹雳导弹,这标志着中国红外导弹的起点。从此,中国的导弹事业开始迅速发展,直到现在的PL15,以及各种衍生导弹系列,已经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款先进的空空导弹相提并论。
国家的繁华与昌盛,离不开先烈们的英勇奋斗。英雄们在默默付出,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以此文向空战中牺牲的英烈们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