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康熙帝撤藩 吴三桂反清

2024-02-27历史

吴三桂,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或者万历四十年(1608年),辽东人。原籍江苏高邮。吴三桂生于武将家庭,他的父亲吴襄是明朝锦州总兵,他的舅舅是祖大寿。受家庭影响,吴三桂自幼学习骑射一身好武艺。早年吴三桂蒙父荫以武举人任都指挥。因为和祖大寿的关系,年轻的吴三桂很早就随祖大寿出征打仗,祖大寿总是把吴三桂带在身边。

明崇祯十二年,洪承畴上任蓟辽总督,举荐吴三桂任副总兵,不久崇祯帝又下旨封吴三桂为:总兵团练辽东宁远中左、中右、前屯、中后兵马事务(简称「宁远团练总兵」)这是一个不小的官职。明崇祯十四年,为救援祖大寿,崇祯帝命洪承畴率九镇总兵与清军展开松锦大战,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被俘,祖大寿主动降清,吴三桂侥幸逃脱。松锦之战后,崇祯帝本意是要降罪于临阵脱逃的吴三桂,但考虑到,明朝在辽东已经无将可用,只是把吴三桂降级留用,让他继续镇守关外孤城宁远。

祖大寿降清后,皇太极命祖大寿写信给吴三桂劝降,吴三桂表面上言辞拒绝,私底下,已经把降清作为今后出路之一。此时降清,时机不到,自己的父亲,一家老小还在北京,如果此时降清,全家都得死。明朝规定,边关守将的家属必须住在北京,原因不得而知。崇祯帝还是很器重吴三桂,为奖励吴三桂镇守宁远击退清军,亲自赏赐吴三桂尚方宝剑,这是极大的荣耀。武将手持尚方宝剑可以斩一切不听话的官员,先斩后奏。

局势发展太快,(在前边的文章中有详述)。明崇祯十七年,大明朝气数已尽,这一年,先后发生了: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吴三桂此时降清,大概是深思熟虑后的最好的结局,但代价是惨痛的,李自成杀吴三桂父亲吴襄,及吴三桂一家38口。

从顺治元年到顺治十八年,这些年来,吴三桂一直忠于清朝,期间,南明遣使打算招降吴三桂,送给吴三桂军送白银五万两,大米一万担,并准备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被吴三桂严辞拒绝,他吴三桂不想学吕布做三姓家奴。但是吴三桂通过使臣给南明皇帝朱由崧带话:不忍一矢相加遗。意思是,吴三桂我毕竟蒙受皇恩,也不忍心将来亲手用箭射死南明皇帝。。。

清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攻入缅甸,缅甸王献出南明皇帝朱由榔。吴三桂把朱由榔等数十人押往昆明处死。吴三桂食言了,他不仅处死南明皇帝,据说吴三桂还亲手用弓弩绞死永历帝。并杀害朱由榔全家。

吴三桂因剿灭南明,杀死朱由榔被清廷封赏为平西王(亲王),他的儿子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结婚封和硕额驸,并加太子少保,只是必须在北京生活。康熙元年,清廷准许吴三桂在昆明开藩设府,令吴三桂管理云南军民事务,同时辖贵州。吴三桂从辽东一个总兵,审时度势利用明亡乱世的机会十多年内达到人生一个巅峰,成为藩王,统治云南贵州。吴三桂非英雄,他是枭雄。在民间,吴三桂的名声也降至最低。吴三桂出名了,吴三桂弑旧主,卖国求荣,吴三桂被士人所唾弃。

经过多年的发展,吴三桂兵强马壮,拥有五十三佐领,绿营一万两千人。佐领是满语牛录的汉文翻译。满清的八旗制度下,牛录是八旗最基本的单位,清初汉人叫做佐领,一佐领大约300人。吴三桂拥兵五十三佐领相当于约16000兵力。吴三桂希望世镇云南,永世为王。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英年早逝,遗诏立玄烨为太子。玄烨登基继位第二年改年号康熙,这就是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康熙帝年少有为雄心勃勃。他十四岁就亲政。

康熙帝画像

康熙帝对于撤藩早有想法,吴三桂远在云南也在思索长久之计。吴三桂不仅拥有数万精兵,而且发展了很多党羽,几年以来他的老部下在各地任要职,党羽遍布天下。云贵两省督抚都归吴三桂节制,朝廷每年给吴三桂的俸饷达到白银900多万两!康熙朝廷已经入不敷出。吴三桂根基日深。康熙六年,吴三桂上书康熙帝以眼疾为由请辞。这是一个危险的试探信号。朝中,吴三桂的党羽们奏请康熙帝:继续任用吴三桂管理云贵。康熙不许,命收回任命,从康熙六年开始,朝廷令云贵两省督抚直接听令于中央,不再受命于吴三桂。这是撤藩的强烈信号。康熙六年,康熙帝把平西王吴三桂的行政权和司法权都给剥夺了。为了报复,吴三桂借口云南边疆苗民叛乱,向朝廷加倍索要军饷。康熙帝一时下不了台。

康熙帝身边的大臣索尼等人劝说康熙帝,要撤藩不可操之过急,他吴三桂权势大,也是见过大风浪的狠角色,狗急了要跳墙。康熙帝只得忍了又忍。康熙十二年,康熙帝令尚可喜 耿精忠移藩,也就是撤藩。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康熙帝这次虽没有直接令吴三桂移藩,三藩撤去两藩,信号已是足够明显。吴三桂乘机再次上书试探:主动要求撤藩。朝中许多大臣再劝康熙帝三思,如今天下初定,吴三桂党羽遍布天下,一呼百应,恐局势不可收拾。康熙帝这次终于忍不住了!康熙帝认为,吴三桂必反,索性答应撤藩。康熙帝下诏令吴三桂移藩锦州,并派出特使赴云南,催促吴三桂早日动身。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军阀割据图

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见康熙帝这回玩真的,没有了回旋余地,令部下们抓紧时间准备起兵。吴三桂一面与朝廷讨价还价编造各种理由拖延时间,一面与各地他的党羽们串通,尤其是平南王尚可喜,准备一同起兵。最终,康熙帝令吴三桂最迟不得迟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启程。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邀请云南巡抚朱国治及其属下官员来平西王府,吴三桂胁迫朱国治一起反清,朱国治义正言辞拒绝,并将吴三桂臭骂一顿,吴三桂令将朱国治立即斩首,吴三桂以朱国治的人头祭旗,自称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吴三桂斥责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中国冠裳」,他要为明朝报仇!吴三桂真是脸皮厚,他忘了崇祯十七年他是怎么投降清军献出山海关,顺治十八年他又亲手杀死南明永历帝。如今他倒成了明朝忠臣。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底,吴三桂正式起兵,吴三桂的党羽,旧部随即在各地起兵响应。吴三桂经过十多年的准备,已经兵强马壮,不久,他的军队就占领贵州,云贵总督甘文焜逃到镇远,被吴三桂军包围,甘文焜自杀。清政府一时准备不充分,难以应付,不久吴三桂就率军占领湖南衡阳,岳阳。又顺势控制湖北。康熙帝接下来的策略表明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康熙帝第一招:令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斩首,将吴三桂在北京的亲信全部处死。第二招:康熙帝下诏,原吴三桂在各地的部下亲信,只要不谋反的,一律不处分,继续任职。这一招稳定了军心,起到各个击破的目的,使得策应吴三桂起兵的部将越来越少。第三招:令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师征讨吴三桂。以及前期,康熙帝先下手撤掉其他两藩,孤立吴三桂。

康熙十三年,清军与吴军在岳州大战,岳州是湖南通往长江的门户,吴三桂令手下大将吴应麟镇守,拥兵七万多,清军猛攻岳州,吴军战死上万,但清军始终无法攻陷岳州,于是退兵。吴三桂令在岳州囤积三年粮草准备固守。此后几年,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互有胜负。吴三桂当年举兵反清,梦想着全国各地反清复明人士一呼百应,结果他失算了。有识之士都不会加入吴三桂队伍,吴三桂在中原百姓心目中早已臭名昭著。只有一人响应,他是王辅臣,曾经的吴三桂的旧将,王辅臣任陕西提督,他是吴三桂重金收买的兄弟朋友,王辅臣就好比是三国时期的吕布。王辅臣于康熙十三年举兵反清,占领陕西平凉,自立为王。吴三桂大喜,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陕西反叛,对于清帝来说,当然更加重视,当年李自成也是从西安起兵反明。康熙帝令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征讨平凉。

康熙十五年,局势逆转,吴三桂的盟友尚可喜 耿精忠投降清朝。王辅臣也投降清朝,康熙帝令他官复原职,既往不咎。康熙帝的策略也在于做个好榜样给其他响应起义的吴三桂帮凶看。其实也没什么人响应吴三桂。清廷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不久就把吴三桂孤立。康熙十五年,清军平定了平凉,南下攻岳州。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军围困长沙、岳州,吴三桂为稳定军心,在衡州(今衡阳)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以衡州为定天府。封其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侄儿吴应麟为大将军。吴三桂称帝前派人联系了衡州抗清名人王夫之,希望请王夫之出山辅佐自己。王夫之断然拒绝。看来,吴三桂反清,得不到前明朝的遗老们支持。

吴三桂不愧是沙场老将,他封马宝为大将军率兵五万,向南进发,在永兴两败清军。杀死清军将领数人。此后,吴三桂发兵10万进入广西,很快就占据广西大部,后又挥师进入广东,吴三桂军在广东广西占领大片城池。康熙十七年八月,衡州酷暑难耐,吴三桂急火攻心,大病不起,他料到自己活不过这个月了,他命心腹大臣准备后事,准备安排皇太孙吴世璠继位。八月十八日,一代枭雄吴三桂在衡州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

吴三桂死后不久,康熙十八年,正月,清军于水陆两路发起总攻,终于攻破岳州城,不久又攻克长沙。清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吴军退回到贵州。又过了两年,吴军将领负隅顽抗,有序撤退,清军艰难地逐渐收复失地,清康熙二十年,清军终于围困昆明。吴三桂的旧将老臣们簇拥着吴世璠负隅顽抗了两个多月,终于清军破城。吴军6000多人降清,吴世璠自杀。

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终于平定吴三桂军,历时八年,史称三藩之乱。由于清朝没有完整的战争数据统计,只能估计,时任四川某地道台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此处,根据王骘的初步统计,四川一省由于三藩之乱,加之清军入关战乱连连,全省户口不过一万八千丁。全国,其余战乱地区:湖南、两广、贵州、云南、两江、苏浙劫后余生多少人呢?没有统计。根据康熙五十一年的政府统计,全国计人丁一千九百万!明末,全国人口约1.5亿,由于清军入关,战乱连连,加之八年的三藩之乱,几十年的战乱,中国人口已经减少到1900万!(有的学者认为,丁不能完全等同于人口,丁是指20-60岁的纳税人)

此后,康熙帝也认识到,战乱连连人口急剧减少与清军入关关系密切。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令人民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发展生产,增加人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此外,推行满汉一家也势在必行,消除汉人对于满人执政的排斥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任用汉人官员。

吴三桂的叛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人流离失所。由于历史原因,吴三桂反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更得不到王夫之那样前明朝遗老的支持。吴三桂在军事上岁算优秀,但目关短浅,也没有能力跟清朝举国上下斗。打持久战,还是看经济实力。或许原本,吴三桂并不想反叛,他只想世守云南,是康熙帝操之过急,才走上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