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9年新中国选举主席投票,毛主席差一票没有全票当选,是谁没投

2024-03-02历史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顺利渡过长江,并正在向西南地区进军,全国解放即将成为现实。此时,北京的党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已经聚集在一起,在这里,我党的主要领导人和众多民主人士正在开会,共同商讨建国的各项事宜。

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选举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三位候选人虽然都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都在新中国建立的历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泽东主席提议他们三人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其他民主党派共同治理新中国的决心和意愿。

在政协会议上,对于政府副主席的人选进行的投票结果显示,六位候选人全部获得通过。

这张反对票的投出者,引发了大家的深思。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筹备,在北平的中南海隆重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议程繁多,需要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一系列建国事宜,并选举出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历时十天,会议持续不断,参会人员全力以赴,讨论各项议题,以无比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丝毫不敢懈怠。

经过数日的会议,众人皆感疲惫,但今天,所有人都抖擞精神,全力以赴。会议首先选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而这个主席的选举毫无异议,非毛泽东同志莫属。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他曾经多次带领共产党走出困境,拯救中国的革命。经过多年的抗战,他成功地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打破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独裁统治,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崭新的、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

毛泽东同志以绝对优势票数当选为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然而,在计票过程中,一名工作人员发现票数少了1张。

尽管工作人员疲惫不堪,但他们并未放松警惕。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同志仍以绝对票数优势当选。

工作人员认真考虑后,决定如实记录投票结果,并在公布之前向周总理汇报,寻求决断。这是一次奠基未来的重要程序,需要严谨对待。

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在中场休息的时间向毛主席作了详细的汇报。毛主席听到后,笑着摆摆手,表示这张反对票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周总理也笑了,称赞毛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胸襟和气度,他能够如此豁达的对待投票结果,并且坦然的公布出来。

即使在当选主席后,也没有继续追究这张少投的票究竟是谁,甚至有人误以为这是毛主席为了避嫌,而故意没投给自己。

张东荪并不是周总理的敌人,反而他是民盟的代表之一,曾经在政协会议上没有投给毛主席一票。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不久之后主动袒露了自己。

张东荪生于1886年的浙江省杭州市,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的浪潮,他作为最早一批赴日留学的人,进入了东京帝国大学学习。

在东大,他接触到了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毕业后没有去欧洲深造,而是回到了国内。回国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

1912年,张东荪受到同盟会邀请,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秘书长,在南京,他结识了梁启超,并加入了梁启超的进步党。

张东荪看清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的复辟图谋,愤而辞职,与国民政府断绝关系。他坚信,中国并非缺乏实现民主制度的能力,而是缺乏适宜的民主土壤。

为培育民主土壤,他主张先倡导民主思潮。这种观点与新归国的陈独秀不谋而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大张旗鼓地宣传民主科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张东荪也积极地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并与陈独秀多次公开辩论。

尽管双方辩论激烈,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中国寻找适合的民主制度,挽救国家的命运。1921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决定建立政党,张东荪也被邀请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之一,一同参与讨论建党事宜。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张东荪发现基特尔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矛盾。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适合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于是,他退出了这个组织,回到了北京,在燕京大学担任教师,从而避免了1927年的大屠杀。当得知无数共产党员倒在蒋介石的屠刀之下,尽管张东荪与他们的理念不同,但他仍然公开指责蒋介石是个刽子手。

蒋介石曾对一个燕京大学的教授不屑一顾,甚至对张东荪的指责都毫不在意。然而,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危机,张东荪的心情十分复杂。

他曾对长子张宗炳说:「我没想到共产党能从差点被屠杀殆尽的困境中重新站起来,而且还能在二十年后与国民党进行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 1949年,北平即将解放,此时的张东荪仍在燕京任职。然而,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授了。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创建了中国国家社会党,并在重庆政协会议中代表民盟出席。

正是因为这层身份,他才能顺利进入傅作义的司令室。

傅作义最终选择投降,让北平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在傅作义与中共地下党的谈判中,张东荪的贡献不可忽视。他骄傲地表示,自己在这场历史性的谈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东荪的爱国情怀和实际行动,显示了他是一个有深度的知识分子。但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没有投票支持毛主席,令人疑惑。

那么,他是因何种原因做出这个决定的呢?这场战争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党中央内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开始的,许多人都认为与美国作战的结果只能是失败,这对新生的中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对于这一问题,党中央内部的部分同志也发表了直言不讳的看法。

虽然毛主席最终坚持出兵抗美援朝,但鲜有人知首批志愿军被迫提前入朝。原因是美国获取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计划,导致志愿军匆忙入朝,战备物资不齐全,甚至出现非战斗减员。

对于泄露志愿军作战计划的人来说,其行为无疑等于叛国。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迅速查到泄露者,令人惊讶的是,此人并非专业间谍,而是一个对间谍技巧一无所知的人,他就是张东荪。

张东荪因为担心中美战争会对整个国家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私自与美国方面取得联系,试图成为中美之间的调停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认为张东荪的行为是对国家的背叛。

在毛 主席查办张东荪之后,民盟内部感到恐慌,担心这会对整个民盟产生影响。他们对张东荪进行了多次批评,甚至有人建议解雇他。

最终,张东荪被解除了政府内部的职务,但他仍保留着北大哲学系教授的头衔。然而,自那时起,他不再被允许上课,只能待在家里,以种花、养草、逗猫、遛狗为乐。

有趣的是,审查期间,张东荪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据他自己说,他对中国主席当时主张的亲苏反美的政策持不同意见。

张东荪是共产主义的积极支持者,他曾经是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然而,当他的理念与共产党的主张产生冲突时,他选择了放弃。

尽管如此,他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刻,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落井下石。张东荪是一个革命者,他的行动和立场都是受到时代和自身知识的局限。

他的行为表明,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张东荪于1973年6月在北京去世,他的生命静静地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