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47年,一农民给解放军带路,问到家人时:我哥参军18年,叫陈锡联

2023-12-10历史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挥师大别山,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的战士奉命前往大别山支援,在途经黄安一带,由于战士不了解当地的地形,便在黄安地区迷了路,这时,前方出现了一个农民,解放军战士便想着让农民充当向导,带他们走出去。

这个农民见到解放军战士也十分高兴,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拉家常,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小时后,农民终于把解放军战士带到了一条大路上,并给他们指明了接下来要走的方向。

这时,农民停下脚步对解放军战士说:「接下来的路就得靠你们自己走了,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我得回去了。」听到农民的话后,解放军战士关心地说道:「代我向大娘问好。」说完又感兴趣地问到这位农民的家人:「咱们家里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吗?」

图 | 解放军战士

这个时候,农民表现地异常自豪,笑着对解放军战士说:「我哥参军18年,叫陈锡联,现在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之前还在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呢!」

见到眼前的农民这么开心,解放军战士也替他感到高兴,笑着说:「那真是了不起,他肯定是一名很出色的战士,对了,他叫什么名字啊?兴许我认识哦。」

农民回答道:「我哥叫做陈锡联,你认识他吗?」这句话刚一说出口,只见解放军战士们个个目瞪口呆,感到特别地震惊,带头的那名解放军战士说:「你哥不会就是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吧?」

农民不明白解放军战士说的是什么,一脸疑惑地看着解放军战士。这时,解放军战士又询问了一些关于陈锡联的特点,一圈询问下来,解放军确认了眼前这个农民就是陈锡联的弟弟。

得知农民的身份后,解放军战士也把这些年陈锡联在部队里面的事情告诉给了农民,还说陈锡联司令很想念家里的亲人们,并表示希望他们一家人可以前去和陈锡联司令团聚。

这时,只见农民呆呆地看着解放军战士,他对刚刚解放军战士说的话感到震惊,没想到哥哥如今已经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几秒钟后,农民终于回过神来,带着解放军战士来到了他的家,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老母亲。

就这样,这一家人跟着解放军战士来到了陈锡联的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路程,于12月9日来到了陈锡联临时指挥所附近,这时,不远处的哨兵也看到了陈锡联母亲等人,不过他并不认识,便走上前去询问。

图 | 陈锡联

哨兵说:「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带头的解放军战士说:「我们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奉命前来支援。」「原来是援军啊,待我前去通报一声。」哨兵笑着说,就在哨兵刚要转身前去通报的时候,他看见队伍里面还有一个老太太,便好奇地问:「这位是谁?」

见哨兵感到疑惑,解放军战士解释说:「这位是陈锡联司令的母亲,旁边那位是陈锡联司令的弟弟。」哨兵看着眼前的老人,越看越觉得像他们的司令员陈锡联,便把他们放了进来,之后又快速地跑到陈锡联身边,把这个消息告诉给陈锡联。

此时陈锡联正在指挥所里面部署战斗策略,见哨兵匆匆忙忙地跑进来,他也感到很疑惑,便问:「发生什么事了吗?」哨兵调整了一下急促地呼吸,然后说:「司令员,有个好消息,你母亲来了。」

这时,陈锡联感到十分惊讶,大声地对着哨兵说:「你说什么?我母亲来了?她现在在哪里?」哨兵见到司令员这么激动,他也感到高兴,笑着说:「他们正在往这边赶呢,应该快到了。」听到哨兵的话后,陈锡联急忙跑了出去。

就在他刚刚跑到门口的时候,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只见母亲手里拄着一根拐杖,正一步一步地向他走来,看到这一幕,陈锡联的眼睛瞬间就红了,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在母亲面前跪下:「娘,一路上辛苦了。」

图 | 陈锡联

见儿子跪在自己身边,母亲赶紧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娘不累,看到你平安无事,娘也就放心了。」这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士兵,他们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知道母亲现在过得怎么样。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啊,这世上每个母亲都挂念着自己的儿子,就算距离再远,也还是会赶到儿子身边,来看看儿子,这就是亲情的伟大。

晚上,这对母子聊了很多,母亲迫切地想知道儿子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同时也跟陈锡联聊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1915年1月4日,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生活,陈锡联的父亲便跑去给人盖房子赚钱,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很幸福的,然而就在陈锡联三岁那年,这个家庭遭遇到了一场变故。

那年,陈锡联的父亲在帮一户人家盖房子的时候,不小心被砸伤,没过多久便去世了,留下了母亲和陈锡联几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因为父亲的去世,这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她白天要出去干活,晚上还要照顾年幼的陈锡联,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父亲走后,留给他们的只有两间茅草房以及一亩贫瘠的土地,陈锡联的母亲就是靠着这些东西,把陈锡联拉扯大。

图 | 茅草房

当陈锡联到了该读书的年纪时,他也很想像村子里面其他小孩那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可家里十分贫穷,没有钱供他念书,时间一久,陈锡联也便断了读书的念头,他开始帮助母亲干活,减轻家里的负担。

那个时候,陈锡联给地主家放牛,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牵着牛来到山上,一开始,陈锡联以为这样就可以赚到钱,可是等到发工钱的时候,地主见他们一家人势弱,便赖着不给,没有办法,陈锡联只好换一家继续工作。

可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陈锡联前前后后换了好几家,都是一样的结果,这样的经历让陈锡联特别痛恨那些地主,但是目前自己年纪还小,没有能力对付他们。

图 | 地主

几年后,陈锡联家里的生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无奈之下,陈锡联的母亲只好带着陈锡联到街上讨饭,有一次在讨饭的过程中,陈锡联母子遇到了他们的远房亲戚,本以为那个亲戚会提供帮助,但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竟然遭到那个亲戚的毒打。

那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名远房亲戚嫌弃陈锡联母子二人在街上讨饭,怕影响到自己的名声,所以二话不说,将陈锡联的母亲打了一顿,那个时候,陈锡联在心里发誓,以后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1929年的一天,革命的浪潮席卷了陈锡联的家乡,当时在他家乡附近,宣传革命的游击队兴起,让陈锡联十分向往,他觉得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参加革命。

一天,他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讲给了母亲听,没想到母亲坚决反对,因为他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怕他出事,然而也是在那之后,陈锡联的母亲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用一根绳子把陈锡联捆住,怕他偷偷跑出去。

随着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陈锡联终于在1929年4月的一个晚上,偷偷地把手上的绳子剪断,然后跑去参加了游击队。

图 | 游击队

加入游击队没多久,根据上级的指示,陈锡联所在的游击队正式编入红军,那个时候,陈锡联的年纪比较小,在改编的过程中年纪不过关,便被拒了回去,之后的几天可急坏了陈锡联,他实在是想要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

后来,在游击队队员的帮助下,陈锡联留在了红军队伍中,负责给战士们放马,当陈锡联年纪再长大一点时,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

那个时候,陈锡联在队伍中有个外号,叫做「小钢炮」,这个外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1931年的3月9日,那时候陈锡联正式成为红军不久,他跟随着队伍参加了一次小型的战斗,在攻打双桥镇的时候,他冲锋在前面,犹如一头下山的猛虎,就在这时,扛旗的战友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倒了下来。

于是,陈锡联立即跑到那名战友身边,把他手里的旗帜接了过来,继续向着敌人冲锋,这场战斗结束后,我军战士打下了双桥镇,还活捉了敌人的长官岳维峻,从此,陈锡联便有了「小钢炮」的称号。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剿匪」总司令,纠集了大量的兵力对我军发起了进攻。那个时候红军战士赶紧收紧阵地,抵挡敌人的进攻,当时,陈锡联所在的部队负责坚守火峰山,敌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但都被我军战士挡了下来。

图 | 蒋介石

敌人见进攻无果,便又退了回来,准备积蓄力量,发起第二次进攻,就在这时,我军战士冲了下去,打算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敌人也是早有防备,他们安排一些战士在身上涂满油彩,扛着大刀,假扮成妖魔鬼怪迷惑我军战士。

一时之间,我军战士也被这种场景所迷惑,又冲了回来,同时嘴里还大喊:「天降神兵,神兵来了。」然而,陈锡联却不相信这些,他早就已经识破了敌人的伪装,大声对着战士们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妖魔鬼怪,这些只是敌人的惯用伎俩,我们不能上当。」

说完,就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冲了过去,只听见「嘭」地一声,那些自称刀枪不入的神兵应声倒地,我军战士看到后,士气大增,也跟着冲了下去。

这场战斗结束后,我军战士缴获了敌人大量的武器装备,陈锡联「小钢炮」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传遍了整个红军队伍,那个时候,陈锡联逢人就说,还是我们红军战士厉害。

其实,陈锡联在队伍里面也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那个时候,红军战士打下了四川军阀刘存厚盘踞的达县,除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外,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以及金银财宝,当时的红军大多出身贫苦的家庭,有很多东西并不认识,所以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图 | 红军

其中一个红军战士把缴获的蜡纸装订起来,当做笔记本使用,我们都知道,那些蜡纸是不能用来写字的,而且也写不出来,很滑,但是有些红军战士并不知道,不管他怎么在蜡纸上写字,始终都写不出来,这个时候他就会抱怨说:「反动派造的纸,也沾染了反动,怎么写都写不出字。」

而陈锡联在那个时候也闹出过类似的笑话,当时,陈锡联没有见过金砖,以为只是普通的砖头,于是便把它拿去垫床脚,后来被其他的战士发现,立刻提醒他说:「你怎么还藏着金砖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不上交?」

陈锡联也是大吃一惊地说道:「我没有见过金砖,我还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铜块呢!」事后,陈锡联把这块金砖上交给了组织。

1937年10月,陈锡联带领着769团来到了滹沱河南岸的苏龙口,当时在这个地方,每天都可以看见日军的飞机从头顶飞过,有时候是两架,有时候是四架,嚣张地不得了。

图 | 飞机

那个时候,陈锡联判断附近肯定有敌人的飞机场,不然不可能每天都有这么多的飞机飞过,于是,陈锡联便找到了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果然,在附近有个叫做明阳堡的地方,那边有个敌人的飞机场。

得知这个消息后,陈锡联异常兴奋,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军的飞机场炸毁,第二天,陈锡联早早地起了床,带领着几名战士前往明阳堡进行侦察,通过侦察,陈锡联发现日军在明阳堡一共有24架飞机,分成三列停放,每列都有8架。

其实这个数量已经算是比较多了,如果把这些飞机销毁,无疑会使日军的战斗力减弱,但是具体要怎么做,还是要回去好好布置一下。

那个时候,日军在明阳堡的兵力并没有很多,大概只有200人左右,而且还疏于防守,他们白天开着飞机到处轰炸,晚上则是全部都停在飞机场,所以,晚上行动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回到驻地之后,陈锡联立即找来了干部开会,讨论这次作战的细节,最后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由三营负责主攻,一营干扰敌人,同时毁坏敌人的交通,防止敌人逃跑,二营的部分战士负责接应。

当战斗策略制定好了之后,陈锡联为了这场战斗的顺利进行,还特意带着三营的营长以及其他的一些干部到阳明堡进行实地侦察,获取有利信息。

10月19日晚,我军战士开始行动,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阳明堡外,日军的机场就在眼前,战士们埋伏在附近的草丛中,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这个时候,陈锡联一声令下,三营战士率先发起进攻,其他两个营的战士也各司其职。密集的子弹组成一张张火网向着敌人飞来,敌人面对这突然的攻击,一时间也乱了手脚,仓皇地逃窜。

这时,处在机舱内的敌人也察觉到了外面的动静,对于这一点,其实陈锡联早有准备,只见他命令战士们向飞机肚子里扔手榴弹,「轰轰」几声,飞机立刻燃起了火焰,最后,火焰蔓延至整个机场,所有的飞机都被烧毁。

这次夜袭阳明堡,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削弱了他们的实力,而且八路军的威望也大大增强,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对769团进行嘉奖。

1947年,陈锡联的母亲来到了他的身边,这对时隔18年没有相见的母子在这一刻相拥在一起,看着儿子目前取得的成绩,母亲很是高兴,儿子一直 都是他心中的骄傲。

时间来到1950年年初,当时针对我军所处的情况,中央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那么,炮兵应该由谁来掌舵呢?思前想后,毛主席说:「我记得当年红四方面军里,有个叫陈锡联的外号就叫做‘小钢炮’,他肯定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图 | 毛主席

就这样,在1950年4月,陈锡联被任命为军委炮兵司令,刚一开始,陈锡联特别地忐忑,他从来没有统帅过一个兵种的经历,怕自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于是找到了他的老首长刘伯承。

陈锡联对刘伯承说:「中央任命我为炮兵总司令,可是以往我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怕很难胜任这项工作。」

听到陈锡联的担忧后,刘伯承安慰地说道:「这个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会的,我们不懂的话,是可以学习的,而且中央让你担任炮兵总司令,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你只管认真去做就好了。」

这次谈话之后,陈锡联大受鼓舞,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于是,他先是找来了大量的书籍,通过书籍学习到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了想要组建炮兵,目前还欠缺的是什么?

知道这些后,陈锡联立刻着手炮兵的组建,当时预备炮兵只有三个师部,这是完全不够的。

于是陈锡联向中央请示,从中南,西南,西北等军区调集8个拥有良好素质的步兵师,改建成炮兵。

一开始,这些步兵完全没有达到炮兵标准,需要迅速掌握炮兵的专业技术,所以突击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特训后,这些步兵已经完全掌握了炮兵的一些技术,组建炮兵的工作也在顺利有序地进行着。

图 | 炮兵

1953年年底,全军预备炮兵已经有了23个师88个团以及22个独立营,而且当时出现了很多的炮兵机构,炮兵学校等,这些机构和学校解决了炮兵的一系列问题,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炮兵人才。

之前一直在说炮兵的组成人员,下面来说说炮兵的装备,其实在1950年刚刚建立炮兵的时候,陈锡联就订购了数千门苏式火炮以及相应的运输装备通信装备等。在这数千门火炮中,有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榴弹炮,还有专门对付空中敌人的高射炮。

这些火炮的订购,是完全根据当时我们所需来进行的,那个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刚刚开始,所以这些火炮装备全部都是适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而那些旧杂式火炮,则进行了维修和改进,改进之后,我国的火炮总数翻了一番。

在陈锡联等人的努力下,我国炮兵的武器已经由原来的旧杂式过渡到苏式火炮,大大增强了威力,而且还拥有了一支既可单独作战,又可协同作战的炮兵部队。

1955年,在我国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上,陈锡联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当时毛主席握住陈锡联的手说:「中国炮兵有你,是一件大幸事,炮兵在你手中,我很放心。」

图 | 我国第一次授衔仪式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将军在北京逝世。

回顾陈锡联将军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党,对国家的坚定,坚持实事求是,旗帜鲜明,他可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完全是靠着自己一次次地战斗,一次次的奉献换来的,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所有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