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为何从北京消失了两个月,他去了哪里?

2024-04-12历史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曾经为国捐躯,于1950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这也成了毛主席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毛主席知道儿子离世后,却突然离开了北京两个月,仿佛人间蒸发似的完全不见踪影。

那么,毛主席到底去了哪里?他为何要突然消失?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吗?

抗美援朝为国捐躯

1950年11月25日,朝鲜战场上打响了第二次战役,时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及时下达了战斗命令,由于一夜没合眼,他便和衣而卧打算小憩一会。

彼时的太阳已经升起,按说往日这个时候,是敌机活动猖獗之时,但现在连飞机的影子都没看到,因此大家觉得应该暂时没有危险。

于是有的战士在聊天,有的在吃东西,而彭德怀的俄文翻译毛岸英,也在忙碌着签收电报,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

然而,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突然有4架美军轰炸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掠过作战室的上空,向北边飞去。

「彭司令,敌机来了,赶快去防空洞吧!」志愿军副总司令员洪学智,赶紧将彭德怀叫醒,希望他躲避一下。

「看看你,怕成啥样?就这么怕死?」彭德怀睁开惺忪的睡眼,笑着说道。

「我倒是不怕死,是怕你有事呢!」说完便拉起彭德怀,连拖带拽向门外的防空洞走去。

而就在这时,敌机突然又从北边折回来,在掠过作战室上空的时候,迅速投下了近百颗凝固汽油弹。

「不好,敌机飞回来了,快躲避。」洪学智大声疾呼,提醒还留在室内的人。

而此时彭德怀也迅速挣脱洪学智的手,准备指挥灭火和抢救,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成群的汽油弹已击中整个作战室,木板房瞬间全部坍塌,有几名参谋幸运地跑了出来,而毛岸英当时由于在工作没来得及反应,顿时被一片火海吞并。

过了几分钟,敌机终于飞走了,警卫排的士兵迅速在灰烬中寻找毛岸英,可当找到时,他已经被大火烧的只剩一具残骸,现场惨不忍睹。

毛岸英牺牲了,年仅28岁,当时距离他入朝作战也仅仅只有34天的时间,而他也成了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6位亲人。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尽管是伟人的儿子,但他从小却品尝了一般人没经历过的艰辛。

8岁那年,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他也跟着一起住进了牢房,并亲眼看到母亲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就这样,母亲牺牲,父亲也在外干革命,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兄弟三人成了孤儿。尽管后来在组织安排下去了上海,但由于形势突变,他们还是陷入了人间炼狱般的生活,不仅经常挨饿,还时常遭到有钱人的嫌弃和毒打,而这样艰难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

1936年,也就是毛岸英14岁时,他与毛岸青一起(当时毛岸龙已经不幸离世)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去了苏联,总算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安稳宁静的时光。

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当时正值毛主席身体有恙,但他毫不顾及自己的病情,毅然冒着寒风去机场接儿子,父子阔别十几年终于得以重逢,两人紧紧拥抱、喜极而泣。

「岸英,你是在苏联长大的,并不熟悉国内生活,因此你必须扎根农村、向农民学习才能了解中国革命。」

当毛主席在与儿子聊家常时,也没有忘记教导他,于是毛岸英同意了父亲的安排,很快脱下洋装、换上布衣,进了陕北吴家枣园的「农民大学」。

可以说毛主席身为统帅,能纵横捭阖指挥千军万马,但作为一名父亲,他更深知责任重大,于是便向毛岸英灌输朴实的家风,其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而毛岸英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步成长为民族的脊梁,当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更是主动请缨前去入朝作战,其铮铮铁骨令人敬佩。

可谁曾想到,他这一去却再也没回来……

主动请缨前去战场

毛岸英牺牲后,全军上下无不感觉痛惜,尤其彭德怀更是伤心至极,他经常喃喃自语道:「毛岸英是向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一个人,他牺牲了,我怎么向毛主席交代啊?」

是啊,到底该怎么说呢?

记得10月7日晚上,毛主席特地在北京中南海的菊香书屋设下家宴,为即将赴朝鲜作战的彭德怀饯行,当时毛岸英也在场。

「岸英,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吃饭期间,彭德怀关切的问道。

「彭伯伯,我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作。」这个腼腆憨厚的年轻人笑着回答。

「你们厂对朝鲜战争有什么看法?」彭德怀三句不离本行。

「工人们觉悟都很高,都想积极地支援朝鲜人民呢!」

「挺好、挺好。」彭德怀点点头道。

「彭叔叔,听说你正在招兵买马,我愿意第一个报名当志愿军。」毛岸英显得有点激动。

「不行、不行,别开玩笑了。」彭德怀说着转向毛主席。

「既然岸英想跟你去打仗,我没得这个权力批准,你是司令员,你说了算。」毛主席笑呵呵地说道。

「叔叔,我不是开玩笑,我已经考虑很久了,现在正是保家卫国的时期,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何况我是国家主席的儿子,更应该带头去朝鲜。」毛岸英斩钉截铁地说。

「主席,我这个司令还是你封的嘛,这件事你做决定吧,我真的……」彭德怀心里清楚,打仗就意味着有牺牲,万一毛岸英有个三长两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于是他便请求毛主席。

「呵呵呵……彭司令,你就收下他吧,一是岸英会讲俄语,可以跟你当翻译,二是他参加过苏德战争,也算有点作战经验,再说了,他是我儿子,他不去谁去?」

就这样,毛主席主动将儿子送去了朝鲜战场,而毛岸英在国难当头也挺身而出,一度令彭德怀感慨万千。

如今毛岸英为国捐躯了,彭德怀确实不忍心告诉毛主席这个噩耗,但又不能不说,于是思虑再三,他便以颤抖的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电报,全文不到30个字的电文,但他却写了1个多小时。

要知道,当时正值毛主席得了重感冒,如果再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受不了,于是周总理决定将电报暂时压了下来,待到时机成熟后再告诉毛主席。

1951年1月2日,当朝鲜战场的形势有所稳定时,周总理与彭德怀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那么,当得知儿子离世后,这位伟人会做出怎么的反应呢?

消失两个月编著【毛选】

毛主席是驰骋疆场的革命领袖,但更是一位情饱丰富感情的父亲,当他闻讯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眼圈瞬间湿了,随后便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陷入了长久地沉默。

「主席,我没有照顾好岸英,我失职……」彭德怀满怀愧疚地说道。

「不要这么说嘛,搞革命总是会死人的,岸英也是一个普通战士……」

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说出此话安慰彭德怀,让这位革命老将当场泪雨如下,更让全军战士无不动容。

其实,毛主席内心何尝不是经历了一番煎熬,毛岸英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曾经的骄傲,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来任谁都难以逾越这道坎,而毛主席一样如此,于是他在难以释怀的情况下,打算离开北京两个月,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一是静静心,二是集中精力去编选【毛泽东选集】。

1951年2月28日,毛主席以休息名义向中央请了假,乘火车来到河北石家庄,住进了西郊的一所保育院,就是后来人们熟称的「小白楼」。

为什么毛主席选择石家庄呢?

因为当时他想找个离北京不远的地方,而且不想住进老百姓的家里,也不愿意住招待所,于是他身边警卫长汪东兴找了许多地方,最后毛主席选定了石家庄西郊的「小白楼」。

其实对于【毛泽东选集】的编著,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进驻北平以后,也曾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只不过后来由于形势不断变化,一度又中断了很长时间,直到三次战役胜利后,他才又将其提上了日程。

如今毛岸英突然牺牲,让毛主席的精神倍受打击,他因此就想休息一下缓解难过的心情,同时编著【毛选】转移一下注意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就这样,毛主席在幽静的「小白楼」里挑灯精心修订【毛选】,这是一项细致而又十分繁复的工作,而他不辞辛苦,对文章逐一进行阅读和校注,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毛主席在「小白楼」待了两个月,直到4月27日审定完【毛选】才离开。据说在此期间,他基本不迈出大门半步,累了就在院子里溜达溜达,或者对着空旷的院子唱几句戏,以便调整自己的情绪。

除此之外,毛主席依旧关注着抗美援朝以及一些国内大事,他几乎每天都要对大量来信和文件做出批示,有时还与外国来宾会晤,可以说名义上是来石家庄「休息」,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摆脱繁忙的工作。

不过在此期间,毛主席尽管还没有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但抑郁的心情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让周总理、彭德怀等人感觉非常欣慰。

毛岸英,身为伟人的儿子,从来没有借助父亲的光环而娇纵跋扈,相反他为了保家卫国主动提出上前线,其崇高的风范确实令人赞颂和钦佩,更是无愧「英雄儿子」的称号,向毛岸英致敬、向在抗美援朝中做出贡献的的全体将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