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军的作为从红15军改编而来的王我军王牌部队,不论是在解放战场还是在抗美援朝战场都打下了赫赫威名,每一位军长也都是人中豪杰。
1983年,39军又迎来了新一任军长徐惠滋,这位将军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
上任当天,副军长黄达宣早早的就着装整齐的等待着新军长的到来,但是当他看到徐惠滋的时候却愣住了:「这不是我当年的俘虏吗?」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辽沈战役被俘虏
1948年,东北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冬季攻势结束之后,国民党部队的力量仅剩下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地方。而我军力量已经逐渐壮大,有了和国民党军队制衡的力量,一场决战蓄势待发。
经过一番商讨过后,东北野战军南下进攻锦州,辽沈战役就此打响。听说锦州被攻破之后,长期被围困的长春守军军心溃散,还没等解放军进攻就已经大批投诚了,至此,长春和平解放。
此时国民党仅存的沈阳战场岌岌可危,但是蒋介石着急的不行,偏偏在这个时候,沈阳守军卫立煌又在跟他对着干。
卫立煌和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虽然他在国民党内部资历很深,也曾为了蒋介石的「反共」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就因为不是老蒋的嫡系,一直被他忽视,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他。长此以往,卫立煌对蒋介石的成见也就越来越深。
所以不管蒋介石怎么指挥,卫立煌就是不肯按照他的说法做,锦州被围困的时候,蒋介石就曾经喊他出兵解围,但是卫立煌却不为所动,完全和他的命令对着干。
等到沈阳被围的时候,蒋介石赶紧命令廖耀湘加快西进的步伐,这时候卫立煌又站出来和蒋介石拉扯。一个说要进攻,一个说要固守沈阳,廖耀湘一时不知道该听谁的,只能带着大军在原地徘徊。
这一耽搁就落入了危险,我军趁机将他们团团围住,一举歼灭了廖耀湘部队,然后集中力量打算攻打沈阳。
此时的沈阳守军加上最近从其他地方逃过来的人马,一共达到了14万人。蒋介石要卫立煌坚守沈阳,但是卫立煌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虽然这些人手看起来挺多的,但是很多都是刚刚打了败仗的残兵,士气不高。本来沈阳孤立无援就已经军心溃散了,这样一来,全部士兵的斗志全无,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所以早在我军展开攻势之前,卫立煌就立马逃之夭夭了,群龙无首的沈阳守军自然更加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打败了,城内守军也被全部俘虏。
此时,身为一名机枪手的徐惠滋就在其中。
黄达宣慧眼识珠
虽然卫立煌跑了,但是沈阳也并未像长春那样和平解放,在留守的将领中有一位叫做周福成的人依旧在负隅顽抗。
此时的不少守军已经起义了,有的军队甚至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放弃了,我军顺利进入城内。考虑到此时周福成还在固守沈阳,我军派出了前卫团率先攻进市区。黄达宣就是这个前卫团的一名连长。
经过一夜的激战,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黄达宣来到了大西门附近,然后就发现了前方一座破旧的小楼内似乎有人影在晃动。他立即警惕起来,躲到隐蔽处观察情况。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就有两个人偷偷的露出头来,黄达宣刚要上前,他们又赶紧躲了回去。
于是他赶紧叫来周围的人包围了这座小楼。
他则带着一小队人手直接冲进了里面,里面的守军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看到黄达宣来了也只是惊恐的躲到一边。黄达宣很快就来到了这支残军的长官所在地,还没等他出声,里面的人就主动走了出来,一脸沮丧的说道:
「我就是周福成」
众人都震惊了,他原来就是周福成,前几日还在顽抗的他,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而且据他所说,当时的他已经开始准备起义了,然后就被提前俘虏了。
沈阳战役胜利结束之后,这些俘虏们就开始按照我军的优待政策自行选择出路,要么继续跟着解放军战斗,要么拿着路费回家。
而黄达宣此时也被交待了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挑一些好苗子补充我军力量,来到俘虏营地后他一眼就看到了人高马大的徐惠滋。
黄达宣要的就是这样人才,于是高兴的开始询问起来徐惠滋的情况。
他原本是山东蓬莱人,后来才搬到辽宁丹东的,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计,他这才参军入伍谋个活路。此时距离他当上兵还没有多久,就被俘虏了。对于要不要回家,他其实还有些纠结。
在黄达宣问起他的意愿的时候,他支支吾吾的说了声想回家,但是表情还是有点犹豫。黄达宣看出了他的想法,同时也不忍心这么一个当兵的好材料就这么浪费了,就开始苦口婆心的劝他。
「虽然沈阳解放了,但是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革命还需要这样的人才。再说了,你的老家山东还没有解放,你不想家乡的老百姓早日迎来安稳的那一天吗?」
徐惠滋被说动了,轻轻点了点头,最终决定留下来。
从那以后,徐惠滋就开始在黄达宣手下战斗,而他也果然不出黄达宣所料,作战的时候非常勇猛,是个好战士!
黄达宣从那时起就看出来徐惠滋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一步步的从一个小兵变成了现如今的军长。
二人见面的时候都非常感慨,徐惠滋激动的握住黄达宣的手,喊了他一声「老连长」,黄达宣连连摆手,说自己不敢当。
徐惠滋则表示,若是没有他曾经的挽留,自己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说不定还在老家放牛种地呢。
两人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事后,听说了这件事的人也忍不住调侃黄达宣:「你这一扒拉还真扒拉出来一个大将军!」
这也算是一桩美谈了。
从基层士兵到解放军上将
那么,徐惠滋是怎么一步步从一名士兵变成现在的军长的呢?
虽然徐惠滋家境贫寒,但是父母还是努力让他读了点书,有知识文化还作战勇猛,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想不升官都难。
在解放战争后期,徐惠滋凭参加了多个著名战役,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他也成功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也随军入朝,继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在这期间,他也慢慢的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变成了一名团长。
回国后,表现出色的徐惠滋备受欣赏,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能力,上级把他送到了解放军步兵高级指挥学院进修。这不仅是对他的学识,也是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的巨大提升。毕业之后,他的前途将会更加广阔。
1981年,历任师副参谋长,师参谋长的徐惠滋终于成为了一名师长,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年纪不小了,按照部队的规定,他过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
此时他也在想今后的去向,转业的话就要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军队,这么多年的感情他实在放不下。但是他也知道,他不得不走了,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就在他依依不舍的将要和部队告别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1984年邓公来到他所在的营地检阅部队,本来是没有他什么事的,被检阅的部队是另一支王牌师。
但是就在邓公要来的时候,那支部队的师长却不幸得了重感冒,没有办法出席这次的仪式了,于是徐惠滋就代替他接受了这次检阅。
虽然是临危受命,但是徐惠滋一点也没有慌张。他本就生的虎背熊腰的,穿上整齐的军装再加上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来特别有军人的气势。
邓公看到后非常满意,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颇有精神气的将军。
原本徐惠滋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保持一位军人应有的气质是他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在平时,他也永远是军装笔挺,昂首阔步,充满刚毅的气质。
但是在不久之后,他却收到了一纸调令,将他任命为第39军新任军长。
虽然这次机遇和上次的表现不无关系,但是这次任命绝非是这么简单的原因。39军在我军中的地位自是不必多说,能担任军长的人必定是人才中的人才。
而徐惠滋就是这个人才,只是那一次表现才让众人发现了他,然后经过多方考量才发现他确实是非常合适的人,这才成就了他的新机遇。
徐惠滋的机遇还远不止于此,1988年,军中时隔多年再次展开了赋衔工作,这一次不仅定制了新的军装,还制定了新的条例,徐惠滋刚好符合条件。
经过评定,这次授衔中徐惠滋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4年,徐惠滋再次得到了晋升,成为了上将中的一员,他的军事生涯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语
从一名小兵一路到解放军上将,徐惠滋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多亏了黄达宣当年的火眼金睛,从成百上千的俘虏中选中了他。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黄达宣就是难得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