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杜聿明宣扬德惠大捷歼敌十万,蒋介石下令乘胜追击,杜大惊:快撤

2023-12-22历史

德惠战役,是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当中的一战。自1946年,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停战以后。国军调整了进攻策略,对北进行防御,重点围攻我南满根据地。为了缓解南满根据地的军事压力,东北民主联军趁国军长春兵力空虚之际,跨过松花江打击长春以北地区守军,从而达到调动国军兵力的目的。

1947年2月13日,国军再次调集重兵进攻临江。东总为了配合保卫临江,下令主力第二次向松花江南岸目标进攻。23日攻克了吉林、长春的前哨据点城子街,向德惠逼近。26日,东总决定围歼德惠之敌,并准备打击从长春出援的敌军。东总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德惠有5000余名守敌,工事牢固。命令六纵并指挥独立2师担任攻城任务,于27日晚清除外围据点,28日发起炮火攻击。其他部队在各个方向伺机歼灭前来增援之敌。

六纵司令部决定,由十七师从东面发起进攻,其他三个师在铁路西面各选一个突破口,将火炮平均分配,四面开花,总有一面打开缺口。我军攻打德惠,不论是兵力还是炮火都有绝对的优势,当时配给六纵的有山炮、野炮90门,坦克4辆。德惠周围一片平坦,又没有高大的城池,六纵认为以如此兵力可在短时间内攻克。

德惠位于长春以北75公里,松花江以南35公里,四周确实很平坦,没有山地、丘陵,仅靠城外临时的战壕和碉堡不容易防守。但是对于进攻者来说,平坦开阔的地形,进攻的时候无处隐蔽,也容易被杀伤。而事实上,德惠经历了沙俄和日据时代,修筑了不少坚固的工事。尤其是孙立人的新一军占据以后,修建了许多相互支援的堡垒,用地下电话网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德惠城内的守军有7000人,而非事先估计的5000人。

28日,六纵三个师及独二师分头发起进攻,由于敌人工事牢固,没有太大进展,而且付出了较大的伤亡。直到下午16时,独2师在西南角打开了缺口,2个营突入城内。16师47团的4个连也从此缺口突入城内。但是立即遭到了守军的火力封锁,无法前进。而正在最关键的时候,炮兵的炮弹却打完了,无法给予有效的火力掩护。突入城内的部队,由于伤亡较大,只能退出城外。

此时杜聿明调集孙立人的新1军和陈明仁的71军总共12个团三路向德惠增援,企图与我军在德惠一带决战,3月1日晚已经推进到离德惠40余公里的位置。

考虑到德惠城迟迟无法攻破,我军伤亡不小,敌军大部队又向我军逼近,局势已经朝对我不利的方向发展。东总果断决定,各部门立即摆脱敌人,向松花江北岸转移,使增援的敌人扑空,我军再伺机反攻。3月2日,各部队分头北撤,德惠战役结束。

德惠战役在优势的情况下却失利,林彪毫不客气地指出六纵的战术存在问题:没有坚持「一点两面」的战术,而是将兵力分散为四面进攻,结果「四把尖刀变成了四把扫把」,导致迟迟无法攻入城内,跟炮兵协同存在很大问题。有少量部队攻入城内时,炮弹又打光了。「这种打法打土匪还行,打强敌,则必败」,他要求各部队:「此后你们对总部电令须认真研究,切勿草草看过,因为许多问题总部通常是及时提出来了的。」

我军在进攻德惠的时候受到不小损伤,但主力未受损。杜聿明的增援部队扑了个空,同时进攻临江又接连失败,于是他想趁此机会宣传一把,以突出个人功绩,顺便给部队鼓鼓士气。一面发电报给蒋介石报功。一面找到一些不怕死的记者,到德惠前线采访,大肆宣传「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

蒋介石收到「德惠大捷」报告后非常高兴,直接跳过杜聿明向前线的孙立人、陈明仁下令,乘胜追击,跨过松花江拿下哈尔滨。孙立人、陈明仁两人以为自己一来,林彪都吓跑了。而委员长又亲自下令,觉得自己得到宠信,于是整军北上,在3月6日已抵达松花江南岸。孙立人公开宣称:「五日内可攻下哈尔滨!」

听到消息的杜聿明吓得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立刻打电话给孙立人和陈明仁,要他们立即撤回原防。孙立人是出了名的敢于抗命,加上这次又有委员长的命令,根本不肯听杜聿明的,坚持要渡江追击。杜聿明觉得不方便在电话里说,急忙找来司机坐着吉普车从长春赶往德惠前线。

到了前线才向两人说明:「共军主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这次撤退是受我军虚张声势所迷惑。共军从我们被俘人员中已经知道我们力量不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你们必须迅速撤回原防,准备对付共军下一步攻势。」这样两人才同意撤退,不过孙立人事后仍然不服气,感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事实上,林彪的战略是诱敌深入,各个击破。3月3日已经下令各部,准备趁敌人在运动中展开反击,发现1师或以下兵力时,集中主力将其歼灭。6日更是根据敌军追击到松花江南岸的情况,下令部队于7日晨跨江出击,同时以一部切断其退路。这时南岸敌军才发现我军动向,立即向南撤退。如果孙立人不听杜聿明的命令坚持进攻哈尔滨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功德林第1号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