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晚年痛骂:我败退台湾,罪在二人

2024-01-21历史

点击关注,参与讨论分享,感受不同,感谢支持。1949年,蒋介石率领残余军队仓皇逃出大陆,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心中极度不甘。

抗美援朝战争后,台湾得到了美国更多的支持,反攻大陆之心日益炽热,但新中国在我党英明领导下,军队和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让蒋介石只能望洋兴叹。

晚年时,蒋介石看着回不去的大陆,不禁痛骂有两个罪魁祸首让他失去了天下。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呢?为什么蒋介石的失败要算到这两个人的头上呢?

堡垒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蒋介石集团一边需要与共产党作战,一边还要承受内部各方压力的掣肘。其中,对抗最激烈的,当属以副总统李宗仁为首的派系。

李宗仁与蒋介石的纠葛源自北伐战争时期。上个世纪20年代,蒋介石为了拉拢各方势力,向李宗仁示好,半推半就之下,李宗仁最终与蒋介石结为兄弟。

李宗仁清楚,蒋介石此举不过是为了牵制各方势力,让自己效力,而此时的蒋介石只是想削弱自己的力量。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新的和旧的军阀仍然存在,逐渐在国民党内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蒋介石开始酝酿削藩,首当其冲的就是李宗仁的桂系。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恩怨。

桂系军队战败,无奈交出兵权,李宗仁流亡越南。1937年全国一致抗日的背景下,桂系回归中央。重回国民政府后,李宗仁意识到要生存就必须维护好桂系军权作为政治基础。

二人在国民党内部一直争斗,直到淮海战役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基本损失殆尽,李宗仁才占上风。1948年,国民党形势恶化,蒋介石在党内的压力增大,决定选一位副总统。

李宗仁,一位拥有美国和桂系军队支持的实打实的主和派,在蒋介石眼中已不再是可以轻易撼动的角色。蒋介石曾考虑让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暗杀李宗仁,因为他明白,许多人都不听从他的命令,甚至包括自己这位代总统。

李宗仁也意识到这一点,并尝试劝说蒋介石出国都遭到拒绝。蒋介石在老家遥控党内事务,与李宗仁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李宗仁只能暂时搁置国共之间的矛盾,优先解决内部问题。

李宗仁与共产党的谈判,旨在维护国民党的实力,而蒋介石却从中作梗,生怕自己失去党内地位。虽然蒋介石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这却意味着国民党已经彻底失败。

这样的领导,注定让国民政府走向败局。蒋介石认为,如果不是李宗仁听从美国的指令,国民党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他在下野期间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长,并将国内的五亿美元财产运往台湾,这一决定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根基。

国民党败退台湾,而蒋介石和李宗仁的矛盾则延续到了战后。

原本位于大陆的国民政府已经被彻底击败,桂系军队四分五裂,李宗仁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他只能选择出国或去台湾。

但是李宗仁知道去台湾等同于自杀,因此他借机宣称自己有胃病,出国定居。在蒋介石到达台湾后,他首先宣布复职,然后在1954年免去了李宗仁的职务,以舒缓自己的情绪。

虽然在对抗共产党方面,李宗仁并没有多大作用,但国民政府的失败更多的是自身的责任。蒋介石的智慧让他不可能忽视这一点,或者他只是想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

蒋介石的内心深处,还有一项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失去了美国的支持,这要追溯到他与马歇尔的会晤。二战结束后,马歇尔来到中国,希望将中国变成美苏对抗的桥头堡。

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冲突已经加剧,局部战争已经爆发。

马歇尔及其团队到重庆立即向各方倡导和平,以求停止内战。初期,在马歇尔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蒋介石和毛泽东同时发布停战命令,政治协商会议也在同一天举行。

为实现两党之间的真正和平,马歇尔特地来到延安,亲自起草军队整编计划。然而,蒋介石始终认为共产党有可能颠覆国民党的政权,因此不仅不配合,还坚信马歇尔会从中阻碍,从而影响他消灭共产党的计划。

在当时国内经济艰难的情况下,国民党为了成功统一中国,期望得到美国的支持。蒋介石选择了尊重美方的指令,但是以一种不执行的方式。

马歇尔的计划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失败。由于蒋介石的处处阻挠,马歇尔在调停国共内战的工作中举步维艰。之前,美国政府帮助蒋介石运送士兵抢占各大都市,并提供了武器装备,这让蒋介石相信无论如何美国都不会对他放手不管。

于是,在3月22日,不顾马歇尔的反对,蒋介石命令他的精锐部队向四平发起进攻,很快便占领了四平和长春。

面对全面攻击,我军誓言坚决抵抗。东北局势降至冰点,马歇尔与杜鲁门不断向蒋介石施压,最终迫使蒋介石在6月取消进攻哈尔滨的决定,双方实现第2次停战。

然而,和平仅维持了20天,国民党的50万大军又在安徽至江苏的800公里战线上,对解放区全面发动进攻。

为了避免因马歇尔引发的停战,蒋介石选择了在庐山上避难。他不顾美方反对,坚持开战的行为让美国当局感到震惊。

马歇尔持续八次登临庐山,希望能改变这一局面,但最终只换来了失望。1947年1月8日,马歇尔黯然离开,而蒋介石则暗自窃喜,以为可以放手一搏。

然而,这位反内战的先驱回到美国后,却出人意料地被杜鲁门任命为国务卿。

蒋介石预见到了马歇尔就任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果然,马歇尔上台后对中国态度冷淡,并撤出了大量美军驻军和军事援助,使国民党局势恶化。

这给原本就不利的国民党战局雪上加霜。如果不是马歇尔,美国短时间内绝不会停止对国民党的支援,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后勤和武器出现巨大缺口,影响前线作战。

国民党在战斗中屡次失败,蒋介石对马歇尔恨之入骨。甚至在晚年,蒋介石还在日记中对马歇尔感到耿耿于怀。不可否认,马歇尔确实推动了国民党的失败,但国民党失败仅仅是因为缺乏外部支援吗?

或者说,如果共产党没有提供支援,他们是否能赢得这场战争呢?

金钱在战争中的消耗是巨大的,这种消耗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以抗日战争为例,战争结束后,中国各级政府横征暴敛,通货膨胀难以控制。

据统计,1937年法币发行总额仅为14亿,但抗战结束后,这一数字却翻了300多倍,农村和商业都遭受了严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注重休养生息,反而将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任务,那么这样的政府注定会失败。因此,金钱的消耗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而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应该注重恢复和发展经济,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虽然专家已经指出了当前的危机,但国民政府中的拍马之人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对问题视而不见,反而寄希望于蒋介石口中的速战速决。

据说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国民党军队能够进攻的时间只有六个月。然而,初战不利的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消耗战,双方在挺过一年后,攻守之势开始转变。

国统区的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几次更换货币,但这实际上是杯水车薪。一般情况下,政府频繁更换货币往往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崩溃。

经济与政治和军事密切相关,经济崩溃必然导致军事失败。事实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时间与军事崩溃时间几乎相差无几。

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国民党感到自己即将失败,于是开始实施自救运动。

蒋经国在1948年下半年受命于蒋介石,负责上海的经济工作,他对投机家、冒险家和暴发户进行了严厉打击。虽然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国家形势严峻,经济状况无法支撑如此深度的改革。

最终,这场改革不但未能拯救国民党,反而加剧了战争的进程。蒋经国的改革措施导致了上海经济的动荡,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败给了共产党。

军事上的失败和经济改革的信誉丧失,使得这场改革最终演变成对老百姓的经济掠夺。

历史数据显示,上海遭掠夺了价值达114万两黄金,3450万美元,港币1,00万,银元369万,银子96万两的财富。

这些资金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用于日后反攻大陆的计划。然而,他最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胜负实录杨雨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2)再议马歇尔调停与国共东北停战*杨 雨 青美国调停,蒋马角力——张佳康从财经角度解析蒋发动内战失败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