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临死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2024-04-15历史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临死前才告诉赵云真相。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为何刘备要如此对待一个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大将?难道赵云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缺点吗?亦或是刘备别有用心?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刘备的创业之路

刘备,字玄德,出身于东汉末年的涿郡涿县。他虽然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家道中落,刘备年幼时父亲刘弘就已经去世。刘备与母亲以贩卖草鞋和织席为生,生活十分清贫。

然而,刘备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胸怀大志,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15岁那年,刘备的母亲让他外出求学。刘备与同宗族的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拜师于当时的大儒卢植门下。卢植是汉朝著名的经学大师,刘备在他门下勤学苦读,学习儒家经典,为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求学期间,刘备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后来追随他一生的关羽和张飞。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并且结为异姓兄弟,订下了"同生共死"的盟约。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并且屡立战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得罪了督邮,刘备被迫弃官逃亡。

失意的刘备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来到徐州投奔当地的地方大员陶谦。凭借着过人的才干和谦逊有礼的态度,刘备很快赢得了陶谦的信任,被任命为下邳县县令。刘备在任期间,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深得民心。

陶谦去世后,徐州一度陷入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曹操趁机攻打徐州,刘备被迫再次流亡。他先是投奔袁绍,后又辗转各地,颠沛流离。虽然处境艰难,但刘备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公元207年,刘备来到荆州,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对这个颇有才干的年轻人十分赏识,将其任命为左将军,负责荆州军事。就在此时,诸葛亮也加入了刘备麾下,成为刘备的谋士。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的实力日渐强大。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势夺取了荆州,并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进取益州,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正式踏上了争霸天下的征程。

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他胸怀大志,善于用人,终于一步步从一个贩卖草鞋的平民,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也展现了他非凡的毅力和才干。刘备的传奇人生,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励志的创业故事之一。

赵云的忠心与武勇

在刘备的众多部将中,赵云无疑是最为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一位。他本姓子龙,名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赵云出身于一个世代从军的家庭,祖父赵隽和父亲赵弘都是汉朝的著名将领。受家学熏陶,赵云从小就勤练武艺,志在报效国家。

赵云年轻时曾在幽州从军,跟随公孙瓒征战四方。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得公孙瓒器重。后来,公孙瓒遭到曹操打击,赵云也因此离开幽州,辗转来到了荆州。

刘备当时正在荆州招兵买马,赵云慕名而来,投奔刘备麾下。刘备见赵云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股英武之气,便将其收入麾下,任命为牙门将,负责保卫军营和指挥前锋部队。

赵云在刘备军中表现出色,他勇猛善战,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在与曹操的多次交锋中,赵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单骑救主,力斩曹军大将,为刘备扭转了战局。他还曾在长阪坡救下刘备的妻儿,展现了超人的武勇和过人的胆识。

赤壁之战时,赵云随刘备与孙权联军,共同抗击曹操。他奋勇杀敌,斩获无数,成为刘备军中的一员猛将。战后,刘备得到荆州,赵云也被封为偏将军,受到刘备的高度赏识。

后来,刘备进取益州,赵云也随军出征。在进军益州的过程中,赵云屡建奇功,他曾率领敢死队夜袭曹军大营,大破敌军;也曾力斩敌将,擒获敌军主帅,为刘备扫清了进军益州的障碍。

刘备夺取益州后,赵云仍然戮力奉公,为巩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他先后平定了益州的叛乱,击败了吴国的进攻,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尽管赵云如此忠心耿耿,武艺高强,但他在刘备麾下的地位却始终不高。他虽然官至五虎上将,但实际上并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面前,他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赵云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始终谨遵刘备的命令,尽忠职守。即使在刘备去世后,赵云也没有争权夺利,而是一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为蜀汉的延续尽心竭力。

赵云的忠心和武勇,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蜀汉的重要支柱,也是刘备最为信赖的部将之一。然而,他的才能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赵云的遭遇,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和议论,成为三国历史上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赵云虽然忠心耿耿,武艺高强,但在刘备麾下却始终不得重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之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这其中又有怎样的隐情?

首先,赵云的性格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赵云为人耿直,心直口快,不善于玩弄权术。他虽然忠君爱国,但却不善于察言观色,迎合上意。在刘备夺取益州后,曾经有一次朝会,群臣都在期待刘备的赏赐,而赵云却当众进谏,认为益州初定,百姓流离失所,此时应该体恤民情,而不是只顾赏赐功臣。这番话虽然一针见血,但却得罪了在场的文武百官,让赵云在朝中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

其次,刘备需要赵云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刘备虽然雄才大略,但武艺并不出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刘备经常需要亲自上阵冲锋陷阵,但他又担心自己的安全。而赵云忠心耿耿,武艺高强,是保护刘备安全的最佳人选。因此,刘备经常将赵云留在身边,而不是让他领兵征战。这虽然限制了赵云的发展,但却是刘备不得已的选择。

再次,刘备可能担心重用赵云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在刘备麾下,将领们的实力和地位都不相上下,彼此之间难免会有竞争和矛盾。如果刘备对赵云过于偏爱,就可能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影响军中的团结。因此,刘备对赵云的重用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刘备虽然欣赏赵云的忠诚,但也知道他的局限性。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但在谋略和领导才能方面却有所欠缺。他虽然忠心耿耿,但有时也显得有些鲁莽和冲动。相比之下,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在谋略、领导才能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更能胜任重要的军政职务。因此,刘备在用人方面有所取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后,刘备有意培养赵云成为保护刘氏江山的忠臣,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刘备虽然雄才大略,但他也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人世。他需要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来辅佐自己的子孙,维护刘氏的江山。而赵云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又没有野心,是最理想的人选。因此,刘备有意培养赵云的忠诚,让他成为保护刘氏江山的中流砥柱。

综上所述,刘备不重用赵云,既有赵云自身的原因,也有刘备的考量。这虽然限制了赵云的发展,但却是当时形势下的无奈之举。赵云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他的忠诚和武勇却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临终托孤,刘备道出真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召集群臣商议后事。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将赵云单独召见,向他吐露了心中的真相。

刘备对赵云说:"子龙,你是我最信任的兄弟,这么多年来,你为我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我虽然没有重用你,但那是因为我有我的考量。如今,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把我的儿子刘禅,还有这个蜀汉的江山,都托付给你了。"

赵云听了刘备的话,不禁泪流满面。他跪下来说:"主公,您放心,我赵云虽然才能有限,但我必定会尽忠尽责,辅佐皇太子,守护蜀汉的江山,绝不负主公的托付。"

刘备拉起赵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子龙,这么多年来,我对你确实有愧。我之所以没有重用你,是因为我需要你来保护我的安全。你忠心耿耿,武艺高强,是我最信任的人。我之所以让你留在我身边,是因为我知道,有你在,我就可以放心地领兵征战,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

刘备接着说:"我还有一个考量,就是我担心重用你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你也知道,军中将领们的实力和地位都不相上下,如果我对你过于偏爱,就可能引起他们的嫉妒和不满,影响军中的团结。所以,我对你的重用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这也是无奈之举。"

赵云听了刘备的话,心中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他恍然大悟,原来主公是为了大局着想,才没有重用自己。他对刘备说:"主公,我明白了。您的考量是正确的,我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我心中却没有任何怨言。能够为主公尽忠,为蜀汉效力,我已经感到无比荣幸了。"

刘备欣慰地点了点头,说:"子龙,你是我最得力的臂膀,也是我最信任的兄弟。如今,我将蜀汉的江山托付给你,就是因为我相信你的忠诚和才能。我知道,有你辅佐我的儿子,蜀汉的江山就有希望了。"

赵云泣不成声,他向刘备拜倒在地,说:"主公,您放心,我赵云虽然才能有限,但我必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会辅佐皇太子,守护蜀汉的江山,绝不负主公的托付。即使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辞。"

刘备见赵云如此忠心,心中更加欣慰。他拍了拍赵云的肩膀,说:"子龙,我相信你。你是我最信任的兄弟,也是蜀汉的中流砥柱。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结尾

就这样,在临终前,刘备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赵云,解开了赵云多年来心中的疑惑。赵云也终于明白了刘备的良苦用心,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更加深厚。在刘备去世后,赵云果然不负所托,尽心辅佐刘禅,为蜀汉的延续尽心竭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