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97年英国把香港还给了中国,为何却始终不肯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2023-12-13历史

一、香港和马岛:英帝国主义者的殖民产物

18世纪中叶,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25年完成第一条铁路开始,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与技术力量和军事实力大大进步相伴的,是英国殖民者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殖民澳大利亚,通过18世纪60年代的七年战争,英国占领了加拿大和大西洋西岸的大片殖民地,到1849年完成对印度的侵略殖民。

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军队不断攻城略地,使得英国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到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达3.94亿,相当于其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

1842年8月,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清帝国手中割去了香港岛,1860年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走了九龙半岛,使得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殖民地基本成型。

1898年,英国乘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机,又胁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九龙半岛北部及其附近岛屿,为期99年,至此,英国殖民地与中国大陆以深圳河为界。

1690年,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在航海中发现了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的一片岛屿,为感谢资助人福克兰子爵赞助这次航海旅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1770年,已经完成对南美洲大陆殖民的西班牙人赶走了在岛上的英国人,并命名该群岛为「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

在此后漫长的100多年中,英国殖民者、法国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在这片岛屿殖民,但此时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大片南美洲土地均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该群岛的主权归属始终未能明确。

从1810年开始,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南美殖民地人民不堪忍受残暴的统治陆续揭竿而起,拉美独立战争爆发。

腐朽和衰落的西班牙军队不敌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指挥下的起义军,节节败退。1816年7月,原来西班牙的拉普拉塔殖民地成立联合省,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也即是日后阿根廷共和国的前身。

从1820年开始,阿根廷政府即宣布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属于阿根廷的领土,并于1829年任命了马岛的总督。

此时距离英国人撤离马岛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英国政府对于阿根廷公开宣布马岛主权的行为仍然十分不满,遂于1833年出动军队驱逐了马岛的阿根廷总督,任命了自己的殖民地官员。

到了1892年,英国政府干脆公开宣布马岛为自己的殖民地。

这完全就是殖民者的强盗逻辑:英国人自从1774年就已经撤离了马岛,此后并未在岛上驻军和殖民,那么在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马岛的主权就应该是属于阿根廷的。

而且,马岛距离英国本土的距离有13000多公里,距离阿根廷本土的距离只有500多公里,从地图上来看跟英国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至于英国厚着脸皮宣称马岛是自己的殖民地,完全是仗着自己的拳头硬,在别人的土地上胡作非为,这与近代以来整整200多年英国人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掠夺,杀人放火完全是一个道理。

然而自独立以来,阿根廷长期陷于和周边国家的冲突和内乱中,政局动荡,国力衰弱,根本没有实力去收回这块就在家门口的土地。

要收复马岛,不仅需要陆军,更要强大的海军,如果不能驱逐在马岛的英国海军,派再多的陆军都只能喂鱼。

由于阿根廷和旧中国都无法改变现状,所以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香港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位是差不多的,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中英新约】废除了英国在中国的租界和特权,此后国民政府又向英国发出照会,声明对于九龙租借地保留日后提出讨论的权利。

可是,包括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日后的继任者艾德礼在内,都根本没把国民政府的要求放在眼里,归还香港的事情连讨论都没有开始,只能不了了之。

毕竟你国民政府只是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软弱政府,我大英帝国也是二战的战胜国,凭什么听你的?

二、1949-1982:两段不同的故事

然而香港的情况在1949年10月发生了令英国当局坐立不安的变化。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6个月后,第四野战军两广纵队的部队已经列阵于深圳河北岸。

此时蜷缩在深圳河南边工事里的英国殖民军队望着河对岸的解放军大军瑟瑟发抖:他们十分清楚解放军不是国民党军队,是真的敢对侵略中国的外国军队开火的!

就在6个月前,解放军在长江上对耀武扬威开进渡江作战水域,企图阻挠渡江的英国军舰毫不客气地猛烈炮击,炸得远东皇家海军司令梅登将军和手下们屁滚尿流,不得不打出白旗。

而刚刚解放广州,所向披靡的四野十五兵团十多万大军只要愿意,用不了一个上午就可以在港督府屋顶上升起红旗。

惊慌失措的香港总督葛量洪只能给伦敦发报请求指示,希望在最差的情况下英军和殖民官员能够体面地撤出香港,但唐宁街的首相府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出乎预料的是,毛主席、周总理却并没有急于下令收复香港。

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由于废除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所有特权,将其残余势力扫地出门,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保留香港这一个对外交流和沟通的窗口,有利于新中国发展对外出口、获得各种稀缺的物资,并和西方建立非正式的联络。

因此,毛主席高瞻远瞩地说:「新中国暂时不收回香港,这样做要比马上收回来更有利。」

为了保住香港,英国人没有选择,只能于1950年1月迅速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了首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几个月后,英军在朝鲜战场上再次被志愿军胖揍,而英国人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地位是由实力决定的,新中国就算是世界老大也照打不误,英国算老几?

很快,香港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发挥了难以忽略的巨大作用,各种战略物资、武器和药品,甚至大笔外汇源源不断地从香港流入中国大陆。

一大批著名的爱国科学家,如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通过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然,新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底线是明确的,周总理就曾经表态:「香港永远是中国的领土,维持现状不是永远不管,否则对不起子孙,对不起祖宗。」

在英国这一边,自从二战结束以来,这个老大帝国的处境就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由于二战严重消耗了英国的国力,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债台高筑,负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60%,政府财政困难,原先世界老大的国际地位被美国和苏联取代,其在非洲、亚洲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

特别是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独立,1956年英国伙同法国空袭埃及遭遇惨败之后,无力维持庞大海外驻军的英国开始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肯尼亚和阿拉伯国家撤出。

一时间,「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1974年的塞浦路斯危机中,英国无力兑现承诺保护塞浦路斯当局防止国家分裂,导致其国际威信进一步下降。

为了应对1973年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再次实施大规模国有化,然而改革收效甚微,反而造成工会势力过大,罢工连绵不断,经济陷入滞胀,最终酿成1976年的「IMF危机」。堂堂大英帝国,居然沦落到要向外人借款度日的地步。

就在这样日暮途穷的背景下,1979年初英国发生「不满之冬」,导致工党政府垮台,1979年5月,代表保守党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执政,成为英国第49任首相。

为了挽回大英帝国的颓势,在内忧外患中上台的撒切尔夫人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发起一系列改革:限制国有化,削减福利开支,控制货币发行,打压工会力量以提高经济效率,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就在撒切尔踌躇满志地打算将其施政方针进一步推进时,一个令她和全体英国人震惊的消息传来: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将军出动大军攻占了马岛。

在英国政府一系列的内政和外交行动遭遇失败,特别是从朝鲜战争开始逐渐沦为美国的马仔之后,阿根廷当然也看到了英国的衰弱和无能。

1980年代以来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应付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阿根廷政府决心发起一场战争来转移民众的视线,而反派角色的任务毫无悬念地落到了英国人头上。

在一片愤怒、恐慌、指责和抱怨声中,撒切尔仍旧保持了非常清楚和冷静的头脑:

如果英国再退缩,那么马岛事件以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会再听英国的话。英国将毫无疑问地沦为三流国家,所以不能再退了。

为了挽回大英帝国的国运,撒切尔决心压上个人的政治前途,放手一搏。

英国举全国之力,迅速集结了3.5万余人的远征军和118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于4月5日出发远征马岛。

此时阿根廷的海空军实力还远远不及英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阿根廷虽然全力以赴,但海空军最终损失殆尽。

这导致马岛上的阿陆军很快陷入了外援断绝的窘境,6月14日,马岛阿军向英军投降,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号称拥有10万大军的阿根廷在战争中迅速失败震惊了世界,英国的国际地位和撒切尔的个人声望由此达到顶峰。

三、「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尽管马岛战争使英国挽回了一些面子,但根本的经济问题并没有解决,就在英国在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新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79年1月中美建交,新中国对于香港作为对外交流渠道的依赖程度逐年下降,这时,彻底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时的香港经过解放后3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远东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其对英国的重要意义绝非马岛那些荒山秃岭能比,英国政府确实舍不得这块宝地!

1982年9月撒切尔挟马岛战胜之威访华,为了把香港保留在英国的治下,雄心勃勃的她提出了令中国方面无法接受的意见:

【南京条约】约定永久割让香港,【北京条约】约定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约定租借了「新界」,所以,我们只谈第三个条约的到期问题。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经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国外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邓小平非常清楚撒切尔此时访华的用意,在会谈开始前,他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中国不是阿根廷。」

面对盛气凌人的「铁娘子」,此时已78岁,被毛主席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毫不在意,淡定地说道:「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已经预知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决心的撒切尔不得不抛出了第二个中间方案,即归还香港的主权,但行政管理权即治权仍然归属英国。因为离开英国的管理香港可能会「发生暴乱」。

为了给撒切尔助威,在香港的许多英国官员、大商人气势汹汹地叫嚣:「交出主权纯粹是摆摆门面,英国必须保留对香港的管制权。」

这也可以视为变相的战争威胁。这样的威胁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有效,但对中国无效:建国33年来打了19年仗,把联合国四常轮番揍了一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就是打出来的。

马岛战争是英国的国运,收回香港也是中国的国运,不可阻挡。

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不怕死的中国人在30年前就已经让英国人领教过厉害了。

可能撒切尔和绝大多数西方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个仅仅在几年前还任人欺负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在朝鲜战场上吊打世界最强的军队。

邓小平特别提醒撒切尔,如果英国在1997年之前在香港制造事端,挑起动乱,中国将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言下之意就是,英国政府不要等中国使用武力才后悔。小平同志强硬底气的背后,是4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10亿全国人民的支持。

撒切尔当然不会忘记,1979年2月,中国出动50万大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摧毁了自封「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部署在中越边境的军队。当然,别说中国了,就连越南的军事实力都足以甩阿根廷十几条街。

很显然,要说皇家海军在海面上还能扑腾两下的话,让英国陆军和解放军过招只能是自取其辱。

在完全了解了中方的态度之后,撒切尔不得不认真考虑拒绝归还香港或者部分归还香港主权对英国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首先,不归还香港必将导致战争,在解放军面前英军毫无胜算,而且会彻底摧毁中英关系,使英国产品完全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

中国8亿人的新兴市场对英国公司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说白了,这可能是英国实现经济增长,走出衰退的关键。

其次,英国在全球事务中有太多需要中国合作的地方,此时的中国正日益强大,英国不仅需要中国制衡苏联的力量,更需要在联合国、核裁军等问题上获得中国的支持,失去中国的支持,要恢复英国昔日国际地位的任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再次,为了香港导致中英开战,再把老大哥美国拉下水这太疯狂了,对于刚刚和中国建交的美国来说,也不可能支持英国做出这样愚蠢的行动。

对于英国方面的徘徊犹豫,邓小平的出手毫无迟疑,不留余地,1983年9月10日,他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请他给撒切尔带话:

「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撒切尔是一个忠实捍卫英国利益的政治家,特别是在反对苏联的立场上态度十分坚定,为了国家荣誉不惜一战,但她毕竟头脑清楚,不是一介莽夫。

权衡再三,撒切尔只能选择让步,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而对于香港的治理权问题,也由于邓小平提出了天才的「一国两制」构想,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1997年6月30日晚上23点59分,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中国正式开始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较量,不仅仅是外交领域的较量,也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全方位较量。

但在马岛的归属问题上,英国政府却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立场:

英国认为自己的实力远远超过阿根廷,所以始终赖在马岛迟迟不还,即使在2016年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判定,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领海内之后,英国也根本不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特别是在马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之后,英政府对马岛的态度更加坚决,2013年,面对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声索,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表示,为了保卫马岛不惜再次开战!

到今天为止,距离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撒切尔首次访华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4年,而马岛仍然在英国控制之下,而且解决之日遥遥无期。

香港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不同命运再一次证明了:在残酷的国际政治中实力才是发言的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一个国家就连自己的主权都无法维护!

向当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老一辈革命家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