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毅在电文中说: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都有谁?为何没提徐向前?

2024-05-11历史

陈毅是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更是在建国后成为十大元帅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为他总是能慧眼识珠,发掘可造之材并知人善任,为革命的发展作出贡献,被赞「以德御才」。

1947年7月,面对国民党军的重兵压力和战场空间的不断缩小,华东野战军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定。然而,这之后的南麻战役、临朐战役的态势却不容乐观,相比两个月前轰轰烈烈的孟良崮战役,此时华野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只能说是「惨胜」,全军士气相对比较低落。而这两场由粟裕负责主要指挥之一的战役,更是让粟裕本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可以说,这个时段是粟裕的低谷期。

然而,陈毅却看到了粟裕的军事才能。在粟裕被他人质疑的时候,陈毅给毛主席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文中直白地表露出对粟裕、以及脱颖而出的陈赓的期望和赞许:「我们二十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

陈毅发出的这封电报,将粟裕、陈赓与三名老将相比肩,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赞誉了。

彭、刘、林分别指的是红军时期就赫赫有名、屡立战功的彭德怀、刘伯承以及林彪,三人在革命早期就以各有千秋的军事指挥风格建立了在军中的威信,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各显身手。

彭德怀打仗以狠、勇、刁出名,势不可挡,经验丰富能恰到好处地规避风险。1947年3月6日,彭德怀作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领2万军队把胡宗南20万大军「遛」得找不着北,在敌我悬殊的艰险形势下,用一场一场小战役赢得了大胜利。

此外,彭德怀作为「虎脸将军」,一贯以要求严格著称,提倡朴素勤俭,最痛恨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并且十分爱护将士。在大西北与胡宗南部队周旋时,部队时常要在干燥炎热的沙漠里徒步行军,渴得嘴唇开裂都是常事。彭德怀身为总司令,从不比战士们多喝一点水,还总是把有限的水给晕倒的战士们救急。

当不小心吃了一口管理员私自为他买来的黄瓜之后,彭德怀大发雷霆,下令把黄瓜都送给伤病员,还真诚地在干部会上自我检讨说:「我犯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可以说不论是从品质还是战绩,彭德怀都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杰出军事家。

有趣的是,林彪的作战风格正与彭德怀相反。如果某场战役彭德怀认为凶多吉少,那是肯定不能打的,而如果林彪大有信心,那是必须要打的。也就是说,林彪的指挥是非常稳当、精准、细巧、严谨的,力求将作战损失减少到最小,在硬拼吃亏时会隐忍退让,但在看到了敌人的薄弱环节的时候会一击致命,因此被称作「既是狐狸又是老虎」。辽沈战役后,林彪率四野军从白山黑水的北方黑龙江一路打到海南,令敌人闻风丧胆。

而刘伯承,比起其他两人的独树一帜,更多的是正经规矩的战术,颇有军事家的风范。刘伯承早年曾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军事学堂,对军事理论有着系统的学习,对【孙子】【吴子】等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十分熟悉,而这也让他指挥作战时能对战术方法信手拈来。

不论是刘、邓挺进大别山还是进军大西南,刘伯承都在重要时刻中打出了漂亮的胜仗,尤其是进军大西南的包抄歼灭战,堪称战术指挥的典范。而除了教科书式的作战指挥,刘伯承更是因铁血精神被奉为「军神」。1916年在护国战争中,刘伯承的脑顶被子弹击中,子弹从右眼窝直穿而出,需要立刻进行手术。

在得知打麻药会伤害大脑后,刘伯承毅然选择了无麻药进行手术。子弹穿出眼窝,手术过程可想而知,而刘伯承硬是一声不吭,展现出了铁血的英雄气魄,连德国医生都不禁赞誉:「军神!」

可以看出,这三名老将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在我党的斗争道路上功不可没。陈毅将粟裕、陈赓与其比肩,首先是出于夸赞、肯定的目的。在1947年7月陈毅发出电报之前,粟裕、陈赓二人皆已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而与两人之间接触较为密切的陈毅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粟裕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在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就在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的第二天,粟裕就致电中央,提议发起苏中战役。

根据毛主席「看出敌人弱点」的指示,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我军与国军大规模第一战中,指挥华野连续七战七捷,为我军推广凭借解放区进行运动战的正确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就在陈毅发电报前不久的孟良崮战役,也是粟裕率先提出发起的,此战由陈毅和粟裕共同指挥,一举歼灭了国军第一号主力——美式整编第74师,大获全胜。即使七月分兵产生了一些困难,但陈毅敏锐地看到粟裕身上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容小觑。

同时,粟裕不仅在战场上气吞山河,具有令敌人捉摸不透、沦为俘虏才如梦初醒的魄力,在军队中更是不辞辛劳、心系百姓。孟良崮战役的前线指挥所就在一个小山洞里,晚上睡觉连床都没有。

据警卫员回忆,当时他们想为粟裕找张门板做床,却被粟裕严词拒绝:「老乡没了门板,我是有床睡了,他们没了门还怎么安心睡觉?」不仅如此,每次作战粟裕必要亲临前线,经常是整夜整夜不知疲倦地研究地图和材料,更别谈吃饭睡觉,最多就拿热毛巾敷一下缓解头痛。粟裕是「战神」,但更是一个努力、无私奉献的指挥官,这一点不论是陈毅还是将士们都看在眼里。

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毛泽东喜笑颜开,对华东野战军大加赞叹道:「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成为战绩最大的军队。」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而作为总司令员的陈毅却谦虚地说自己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政委」,华野文有陈毅,更重要的是武有负责实际战役指挥的粟裕。

再看陈赓。陈赓出身于湘军将领的将门世家,后考入了黄埔军校,名列「黄埔三杰」之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国军中很多高级将领都与陈赓曾是同窗,并且陈赓还做过蒋介石两次「救命恩人」,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但从不受其诱惑,而是坚定地跟随党,跟随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和正确的方向。

1946年7月国军胡宗南部队大举进犯晋南,经过为时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陈赓最终在1946年9月末于临汾、浮山间歼灭胡宗南精锐部队。中央随后便发出了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的通报,对陈赓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此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肯定。

而此后陈赓也可谓是越战越勇,在1946年末的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皆歼敌万人以上,1947年4月更是在晋南反攻战役中歼敌将近两万人,攻克二十余作城池,崭露头角。陈赓坚定革命、指挥出色,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虽然陈赓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在军事指挥上崭露头角,但论为党、为革命的功劳,他却一点也不逊色。1922年,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周恩来在中共上海特科做过同事,也做过缉拿叛逃犯的「红队」队长。

1932年冬,陈赓在养病期间为鲁迅先生详细介绍红军的发展情况,成为我军高级将领中唯一与鲁迅先生有过交往经历的人。在之后的红军作战、抗日战争中,陈赓也屡建战功,初步展现了军事指挥才能。

陈毅对陈赓的赏识更是出于他的个人品质。他曾评价陈赓「像一块玻璃般透明」、「像一块磁铁,用幽默的语言团结了革命力量」。被誉为「开心果将军」的陈赓的确担得起陈毅的美誉,见过陈赓的人无一不感叹他的光明磊落、幽默风趣。如果说粟裕是常胜将军,颇有大将之风,那么陈赓就是一片赤诚、令人心甘情愿追随身边的英雄人物。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陈毅这封电报是有争议的,为何仅提到五名「杰出军事家」?我党的历史上同期有许多优秀的人才,比如徐向前,为何只提到粟裕和陈赓?

其实,陈毅当时发这封电报并不是出于一个「总结」的目的,而是出于鼓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鼓励处在低谷期的粟裕、愈战愈勇的陈赓,更是为了鼓励像二人一样有才能、有担当的后起之秀,为了激发更多人才的斗志和热情。

同时,陈毅的电报只限于当时的个人角度。而徐向前和陈毅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因所属军队不同并无太大交集。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一直到1947年9月都没再亲征前线,而陈毅的电报是在7月发出的。所以说,陈毅并不是有意没有提到徐向前,也不是有意不提其他优秀的将领,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谈了自己的看法。

回望历史,陈毅口中的「五大军事家」虽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提出的,但他们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之后的军事、工作生涯中,都为革命、为党、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生忠心耿耿,热爱党和人民。无论是陈毅,还是这五位优秀的军事家,都是我党光辉历史上的灿烂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