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夜读|吴基民:陆深与陆家嘴

2024-02-06历史
江南多名士!大明一朝,尤为如此。著名史学家,【上海史】一书的作者唐振常将明朝在上海的名士作了个排名,名列第一位的是出生在上海浦东的陆深。
陆深,字子渊,号俨山。他的祖先是汴梁人氏,后随宋室南迁,移居到了上海浦东。他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天资聪慧,家学渊源,再加上学习勤勉,妥妥地是个学霸。约有35年时间,他在朝廷为官,基本上围着翰林院转,偶有外派,一两年后又回翰林院,可以说是皇上的高级秘书和顾问。
陆深为官正直,刚入朝为官便与大太监刘瑾杠上了,于是被贬回家,之后又因父亲去世,居家丁忧3年。他潜心在家钻研学问,在浦东旧居的后乐园里运土筑山,号称俨山,高几十米。据考证就在今浦东公园与东方明珠塔的交会处。20世纪70年代此地有几座明代的古墓,后经考古发掘,为陆家宗氏的墓园,其中一座便是大名鼎鼎的陆深的墓地。陆深在俨山山顶建了一座藏书楼,号江东山楼。虽无法与宁波的天一阁、南浔的书隐楼相提并论,但好歹也藏了近万册书。但到陆深的俨山藏书楼上借书阅读,比天一阁、书隐楼要宽泛自由许多,但凡学子需求借阅,陆深无一不允,还非常欢喜与学子们切磋学问。其实此刻他已经有了恬退归隐的念头。他有一首【七绝】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曰:「望中城郭故依依,乔木千章水合围。风动海门闻鹤唳,鲈鱼正美客南归。」
大宦官刘瑾伏法后,提前退休后又回到朝廷的陆深担任了国子监祭酒,这本是一个闲差,但为官刚直的陆深却因一篇讲稿得罪了阁僚桂萼,被外放福建延平,又迁山西,再移浙江……在大半个中国转了个圈,最后回到北京任光禄卿,次年升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最后任詹事府詹事。他饱经风霜,但坚守为官底线,不贪墨,不受贿,朝廷内外均称他为一个好官。
能够当一个名士,仅靠清廉是不够的,还需有足够的才气。陆深博学多才,诗书画样样精通。尤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楷书得赵孟頫的精髓,而草书又宗法李北海。海上一些书法大家张电、顾从礼都跟他学习过。他的书札有明人小品的神韵。上海博物馆就藏有陆深多幅作品。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陆深退休回故里,此刻当地人就将陆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改称之为「陆家宅」。他在俨山书屋内优哉游哉,主要精力都花在书法上,凡方邻有求墨宝,他无不应允,因而他的作品至今流传颇多。嘉靖二十三年逝世,享年68岁。
明嘉靖年间,是倭寇比较猖獗的年代。但是,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上海设县,便是座开放的城市,从未建有城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春,倭寇竟五度侵犯上海,杀死上海县丞等多人,一条街一条街地杀戮抢劫。居民痛定思痛,决定建城。先是士绅顾从礼上札,愿捐粟4000石建城,松江知府也表示支持。上海县丞登门拜访陆深的夫人梅氏,希望她能提供帮助。梅氏家境殷实,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识文断字,更是琴棋书画样样都能操弄一番。她嫁给陆深时,陪嫁极为丰厚,仅地产就有上千亩,主要集中在浦西方浜,即今天的老城厢一带。梅氏善于治家理财,又厚待下人,她陪嫁过来在浦西也有一个很大的宅子,因而只要陆深赴京办差,她便在浦西大宅里理财教子,又帮着陆深收集碑帖,真是一个百里挑一的贤内助。梅氏深明大义,一口答应,助建上海城八大城楼之一的小东门。她先捐地500亩,又捐银2000两,还拆除浦西老宅千楹,让自己的家丁仆人将拆下的材料运去筑城。其间,建造小东门的所有花费开销均由陆家承担,一家老小统统搬到浦东后乐园居住。上海城自嘉靖三十二年十月动工,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就造好了。第二年正月十八日,倭寇驱船七艘侵犯上海,一入浦江发现上海已有城墙环绕。他们无奈攀城抢掠,结果被守城士兵击退,第一次大败而归……
这一日,上海县丞来到浦东陆宅,专门拜谢梅氏夫人。闲聊之中提到「陆家宅」,说是有乡邻们讲用上海方言说这地名,有些不雅。梅氏笑言: 上海乡民给陆家赐这地名,是很大的面子。今后我随老爷而去,葬在这里。乡邻路过,你一嘴我一嘴,人人皆可插上一嘴。是好是坏,是长是短,逝者皆不知……但终究会有公论。我喜欢听人提嘴,如县大人同意,就叫陆家嘴吧!大人莞尔一笑,欣然应诺。
于是「陆家宅」这一页悄然翻去,陆家嘴永远地留了下来。(吴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