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陶勇的一个建议让华野4纵增兵3万多人,粟裕:你这个建议很好

2024-07-24历史

华东野战军是以抗战时期山东的抗日武装,以及新四军为基础组建的部队。自1947年3月其正式组建以来(原华东,华中军区合并),他们很快便解放了山东大片土地,并取得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一系列胜利。

等到1948年秋季,解放军在河南,山东和苏北一带的军事成功促使蒋介石集团不得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到徐州,蚌埠一线。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也迅速组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集结60多万将士与之抗衡,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淮海战役就此打响。

在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承担的攻坚,阻击任务非常繁重,因此伤亡也比较大,伤亡人数高达9.1万人,占总伤亡人数的67%。这其中,又数战役第一阶段围剿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损失最大,伤亡达到了6万多人。许多部队因此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才能弥补损失,投入下一阶段战斗。

而陶勇所带的华野第4纵队缺水一个例外,他通过一条相当灵活的政策,不仅成功解决了部队减员的问题,还让4纵在淮海大战结束后增加了3万多的兵力。

那么,陶勇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1,打仗不减员的陶勇

先来看看陶勇将军是何许人也。

陶勇原名张道庸,是安徽霍邱县人(今属六安市),1913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1929年4月,红军打到安徽,开辟鄂豫皖根据地,陶勇便在此时加入了革命队伍,同时成为了共青团员,此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因为作战表现出色,逐渐当上了红11军的一位副营长。

1932年,在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中,陶勇在川北地区参加了应对国民党当局镇压的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成为了红10师的一位团长。

等到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之后,他已经是红9军教导师的师长。

1936年红四方面军发起河西战役,与马家军战斗时,陶勇又在甘肃古浪,高台,临泽,庄都一带和马家军拼死奋战。尤其是在临泽倪家营子战斗中坚持到了最后。

这一次,由于河西战役失败,红四方面军遭受了惨重损失,陶勇也被马家军俘虏,被先后关押在凉州,兰州和西安一带。直到1937年,他才被党组织救了出来,辗转来到陕北抗大学习,并在这一年冬季前往苏皖地区,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的副参谋长。

也正是在新四军的这段时间里,陈毅将其名字从张道庸改成了与「道庸」读音相似的「陶勇」。

陶勇在抗战期间和卢胜等人配合,在扬州,天长等地抗日,非常活跃,开辟了大片根据地,还参加了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和车桥战役,让苏中,皖东一带日伪军为之头疼,其职务也变成了苏浙军区第3纵队司令。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还都南京」和「接收」的背景下,对苏皖地区的共产党武装非常在意,当时为了缓和内战阴云,也为了避免和国民党优势力量硬碰硬,陈毅,粟裕带领的新四军大部分都转向山东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和山东的友军部队一同打下了后来华东野战军的基础。

陶勇也在此期间参与了华野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如莱芜之战,孟良崮之战,济南战役等。他又先后担任了第8纵队和第4纵队的司令员。

淮海战役爆发后,陶勇的第4纵队在战役第一阶段完成了攻占徐州运河车站,拿下邳县等战绩,切断了黄百韬军团与其它国民党部队的联系,黄百韬军团随后只能龟缩在以碾庄为中心的地带防守。

在随后的围歼战中,4纵队又是主攻力量之一,陶勇所部不顾敌人的炮火和己方损失,始终保持着猛攻态势,他们先是在大兴庄战斗中打开了黄百韬防线的突破口,随后又强攻拿下了黄百韬总部所在的碾庄,解放了黄百韬残部所据的尤家湖,最终完成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目标。

在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陶勇又指挥四个纵队,组成东路阻击部队,阻止国民党军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对双堆集黄维兵团的增援,将敌军牢牢挡在了防线之外,随后又在追击徐州敌军的战斗中缴获颇丰,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华野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也损失了不少战士,减员问题一直困扰着华野。毕竟,淮海战场上的战斗间隔太短,打完上一场往往没有多久时间休整,补充就要尽快投入到下一场战斗,这对于部队的人力补充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让部队在持续战斗中有充足的兵力补充,是当时华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陶勇当时向华野司令部提出的办法说来也不是那么特殊,就是「即俘、即补、即教、即战」。

也就是说,要把俘虏的国民党士兵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教育,然后直接补充到军队,经过一些训练后立即投入战斗。

陶勇的建议被粟裕得知后,粟裕非常支持,他表示:「你这个建议很好,解决了部队伤亡过大的困难」。

当时,无论是第一阶段围攻黄百韬兵团,还是第二阶段围攻黄维兵团,解放军都俘虏了大量的国民党士兵。

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很多都因为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出身,因此作战素养也很不错,将他们转化为解放军,可以大大节省训练新兵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他们还可以搭配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军武器,不用再从后方消耗太多的武器补给。

在动员俘虏这方面,华野和当时许多友军一样,必定会召开大会,在宣讲解放军政策的同时,让俘虏们诉苦,陈述在国民党军队中不公正的待遇。

战俘们大多也是普通百姓家出身,他们当然会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当局不满,解放军对工农的友好政策显然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

更何况,解放区当时已经普遍实行了分田分地的政策,国军战俘只要有正常的逻辑能力,自然知道跟着共产党才有更好的前途。

正是通过这套办法,陶勇的第4纵队在战后不但没有减员,反而将兵力扩充了3万多人。

不仅如此,对战俘即俘即补的策略在其他友军部队也推广开来。以至于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的兵力从战前接近40万人变成了战后约55万人,实力进一步增强。

2,从淮海到东海

淮海战役结束后,陶勇所率4纵编成了23军,这支部队在随后部署在长江北岸,准备参加渡江活动。

结果,在1949年4月20日,23军附近的江面上却发现了擅自闯入的英国「紫石英」号和「伴侣」号驱逐舰,这两艘英国军舰与解放军发生冲突,后来又叫来了「伦敦」号和「黑天鹅」号2艘军舰增援。

面对英国军舰的挑衅,陶勇毫不客气,他说「管他谁的船,挡着我们的路就不行」,坚持和英军进行炮战,最终打得英军战舰只能狼狈逃出长江。

陶勇的23军随后又立即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了杭州,并参与了上海战役。

1950年,陶勇又率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第9兵团副司令,在兴南战役中表现出色。

一年后的1952年,陶勇又被调回国内,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这支海军很快就在日后改名为东海舰队。

在建设海军的事业上,陶勇态度很认真,没有丝毫怠慢,他不仅努力学习各类相关知识,还亲自到条件最艰苦的一些舰艇上与水兵共同生活,了解海军战士的生活。此外,他还增强了护航舰队的力量,形成了以航空兵配合4艘主力水面舰艇护渔的力量,有效保障了沿海渔民出海的安全。

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军虽然已经从大陆败退,但在沿海地区和解放军的战斗,以及对大陆的袭扰还很频繁。陶勇率领东海舰队当时打赢了浙江海域的三次海战,让国民党军难以再对浙江沿岸进行威胁。

1954年,陶勇又配合友军部队参与了攻占一江山岛的战役。这一次作战,陶勇麾下东海舰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承担着夺取制海权,外围警戒和运输部队登陆的重任。在战役中,东海舰队出动了137艘舰艇,不仅完成了配合作战的任务,还击沉了国民党军的「太平」号和「宝应」号炮艇。

此后陶勇又接连获得了击沉国民党军63号炮艇和崇武以东海战的胜利,为保护海上安全做出来巨大贡献,直到1967年1月他在上海去世为止。

凭借其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走来的优秀表现,1955年全军授勋时,陶勇得到了中将军衔,获得了实至名归的荣誉。

参考资料:

1,2024.5.29-党史博览-毛泽东号召干部下连当兵: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当了名普通兵,却解决了许多大问题

2,2021.2.2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陶勇

3,2022.3.31-党史博览-开国中将,长期搭档虎将陶勇,23军首任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