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明朝中后期藩王开支这么大,为什么不搞藩王?

2024-04-12历史

嘉靖帝;啊……这,不是已经搞了吗?怎么还要搞?

明朝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月,御史林润的奏折,再次震惊了朝野。

在这封奏折里,林润不但揭露了恩养藩王开支巨大,国家难堪重负的严峻现实,更指出先前朝廷的各色规矩,都是小打小闹修补,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出台一部根本法令,作为后世遵循的准则。即「以垂万世不易之规」。

这封奏折着实有效,嘉靖皇帝也明白,有些事必须要抓紧办了。

随后经过多方讨论,终于在两年之后,由礼部尚书李春芳主持,出台了著名的【宗藩条例】。内容共六十七条,核心内容有二:一、严格限制藩王们的妻妾人数,娶老婆都要礼部审核。藩王子弟赐爵,更要有资格审查。

二、对藩王的开支进行财政核算,削减大笔无用开支,更减少原定的固定工资数额。

从那以后,藩王们从袭爵、赐田到日常开支,都有了严格的监管。挥霍无度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明朝中期,【宗藩条例】的作用也十分巨大。嘉靖身后的隆庆、万历年间,明王朝在藩王开支方面,也大大缩减,国库也日益充实,后来的「隆万中兴」,确有这方面原因。

但这个著名的条例,还是难以治本。不但对于朝廷赐予藩王土地,没有规定限制,关键的「定子女」这条,也是毫不提及。藩王后代的寄生虫角色,依然丝毫未变。

而对于诸多藩王子弟来说,【宗藩条例】还带来一个恶果:藩王后代们请爵、封赐,都要礼部拍板,而且随着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礼部对此卡得也越发严。

得不到名分的藩王,既没有国家养,更无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别说干不了,朝廷也不许干,就此没了活路。到了明朝崇祯年间,好些藩王因为得不到名分,又不许出去工作,竟然活活饿死。

人都有欺软怕硬的本性,而明初朱元璋对于朱明宗室大体是参考西汉分封诸王,也就是分封诸王来维护朱明皇权。

由于明初明朝的首都是定都于南京,所以明朝藩王大多数还是分封于北方。

等到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并且夺位成功后,对于朱明宗室的想法就变了,也就是一紧一松。

可是只要时间往前走,藩王以及背后支撑的力量越来越多,明武宗时期就发生藩王造反,但是被镇压了下去。

嘉靖想重动藩王,也只能对以后的朱家人动手对于之前的朱家人还是不能动,因为藩王背后牵扯的力量也是一大堆。

但如上所述,明朝中后期对于宗室还是采取了限制措施,对于已经盘根错节的藩王你是真不能动,因为一拉就是一帮人跳出来。

而明朝中晚期官僚体制已经逐渐崩坏,或者说由于封建王朝特性存在,这个体制从建立一开始就进入保质期倒计时。

而明朝晚期,藩王的力量其实可能并没有像一些人宣传的那么夸张,什么藩王吃掉明朝财政一半云云。

一帮藩王吃掉明朝财政一半,那明朝根本活不到两百多年。

明朝对于宗室限制,大体是从宗藩条例演变到宗藩要例,具体实施情况如何我是不清楚。

总的来说就是明朝中晚期对于宗室是有限制了,具体实施不太清楚。

但是以官僚的尿性,大概也是落不着好,能得罪的肯定是肆无忌惮,不能得罪那就唯唯诺诺。

不过封建王朝基本都有这毛病,没一个能够逃出的。

西汉有刘姓诸王掀起的七国之乱,西晋有司马诸王掀起的八王之乱。

唐朝对于宗室的政策也是一变再变,从唐玄宗开始对于李家宗室也是严加防范。

结果就是宗室诸王跟宦官过从甚密,依靠宦官夺取皇位的皇帝也是不少。

清朝宗室问题没那么严重,但是清朝有旗人问题。

从明朝当时情况来说,藩王这时候能不能保自身都是问题,今天这波人打过来抢劫一波。

明天那一波人打过来抢劫一波,反复抢劫下也就那些实力雄厚的藩王还能抵抗一下。

至于土地问题,乱世血洗掉一批人后,就会多出许多无主土地。

朝廷这时候就具有较大分配权,有些朝代不是依靠战争取得政权,所以在分配土地上就看皇帝个人能耐,能耐强能压得住的话,那么分配土地就不是问题。

如果不是,那就比较难办。

毕竟命令是你皇帝下的,但是执行不执行就完全看官吏们干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