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止于至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

2024-04-26历史

孔子

「止于至善」出自【大学·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可以说,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止于至善,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

它的近义词是:白璧无瑕、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十全十美、至善至美(尽善尽美);反义词是:毫无是处(一无是处)、漆黑一团。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子、颜渊,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中德行第一。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说他聪明好学,品德高尚。孔子对他寄予厚望。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可惜,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八月二十三日,四十岁的颜回去世,这一年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了,他顿时觉得天要塌了。

他悲痛地哭喊道:「最了解我的人死了,以后没有人能了解我了,我的学说没有人继承了,我的主张到头了,这是老天爷要我死呀!」

子贡不明就里,还要火上浇油,反问道:「为什么说没有人知道老师了呢?」

孔子更加悲痛,却没有正面回答:「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明人事,上通天理,了解我的恐怕只有上天了。」

孔子全心全意编著【春秋】

所有人都以为孔子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可他却说道:「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只有伯夷和叔齐两个人了吧!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虞仲、夷逸选择隐居,不问世事,虽然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却有逃避事实的嫌疑。而我介于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

弟子们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孔子又说道:「君子最怕的就是死后不能流芳百世,现在我的主张不能实现,颜回死了,我的学说无人继承,那我有什么贡献留给后人呢?」

经过一番思考,孔子开始着手编写【春秋】,为此,他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岁月,忘记了一切俗世的事情,查阅大量的典籍,全身心地投入【春秋】的编写工作。

【春秋】

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十四年,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鲁国十二公的历史事件,同时借鉴殷商的旧制,推崇周王为正统。

孔子编写【春秋】的时候,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力求做到文词简约而旨意广博。就连子夏这样精通文字的人,都一个字不能增加,一个字不能删减。

谁知道第二年,子路又死在卫国,这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残酷的现实再次无情地给了孔子沉重的打击,他病倒了。

子贡来看望他,孔子拄着拐杖哀嚎道:「子贡呀,你怎么现在才来呀!泰山要崩塌了,梁柱要折断了,读书人要凋谢了。」说完泪如雨下,痛哭不已。

孔子毕竟年纪大了,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孔子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三岁。

孔子用生命去实践「止于至善」,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