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汉初立下大功的娄敬,首创匈奴和亲政策,为何历史上却鲜为人知

2023-12-07历史

秦汉之交,社会动荡,人才辈出,如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等,史家多有所述,然而与汉初政局有密切关系的政治家娄敬,却很少有人提及,但娄敬也是刘邦底下的一位重要谋士。

1.倡议定都关中

数年战乱,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民心不稳,为了安定民心,恢复经济,必须休养生息,其前提条件是政权的稳固,这是汉初新政权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可是为胜利喜悦所陶醉的文臣武将,或饮酒享乐,广置田宅;或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或争功夺爵,相互妒忌,此时,关系到汉初政局稳固的定都大计,却无人虑及。

娄敬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脱颖而出,首倡定都关中,娄敬出生于齐国,据胡三省考证,谓其邾娄国之后。

高祖五年,他「戍陇西,过洛阳」,听说汉高祖欲仿效周室,定都於洛阳的消息后,「脱辂,衣其羊裘」,在其乡人虞将军的引荐下见到汉高祖,陈述了自己对建都大计的看法:他首先不同意新政权定都洛阳。

他分析了周室定都洛阳的原因:「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向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而汉初战乱刚息,经济残破,民心不稳,娄敬认为此时「欲比隆於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

接着,他提出建都关中的建议:「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娄敬的建议,引起群臣的议论:有的「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有的却认为洛阳「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而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刘邦权衡利弊,果断地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决定「即日车驾酉都关中」,由于关中宫殿残破,高祖入关暂居栎阳,至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长安」

为奖励娄敬首倡建都之功,高祖赐其「刘」姓,官拜郎中,号奉春君,【史记·索隐】案:张宴云:「春为岁之始,以其首谋都关中,娄敬定都於关中的建议,对于新政权的巩固乃至汉初政局的安定有重要意义。

从民心向背看:刘邦在关中深得民心,曾「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悦」,楚汉战争中,关中又成为刘邦重要的后方,从人力,物力上支持刘邦战胜项羽,主要是因刘邦在美中得其民心,不似项羽坑卒焚城失民心。

此其定都关中利也,在汉初这个特定的环境,娄敬建议定都关中是正确的,因此,首倡此议,其功绩不可抹杀。

2.和亲匈奴

当时的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的游牧生活,经常对汉族居住地侵扰,为防匈奴,战国时期的秦、赵、燕等国就在北方边镜筑城驻兵。

秦统一后,连结秦、赵、燕的旧长城,并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之退入漠北荒原,秦末战乱「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此时,匈奴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兵锋直指中原,威胁着刚建立的新政权。

因此,解除匈奴威胁,确保社会安定,已提到新政权的议事日程上来,而处于初创之际的汉政权,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还不具备用武力解除匈奴威胁的条件。

可汉高祖未能很好审时度势,于公元前200年亲自统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为了战前了解匈奴情况,刘邦先后派十几名使者出使匈奴,匈奴为了麻痹汉使者,故意「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汉使者不辨真假,回报刘邦皆曰匈奴可击。

刘邦为了慎重起见、又派娄敬出使匈奴,细心的娄敬,通过观察思考回报刘邦:「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迷信自己武功的汉高祖没有接受娄敬的建议,反以扰乱军心为名,将其关押于广武。

由于汉军孤军深入,被匈奴困于平城白登山,幸亏陈平使用奇计,用重金贿赂单于阏氏,才解了白登之围,刘邦悔恨自己当初未听从娄敬的建议,当他班师路过广武时亲自释放娄敬,并惭愧地说:「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为表彰娄敬,高祖封其建信侯,食二千户。

白登之围,说明此时靠军事已不能解决匈奴入侵,相反还会因战乱影响汉初的政局安宁,如何解决匈奴问题呢?此时,娄敬向高祖建议:「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这就是通过「和亲」,缓和与匈奴的矛盾,以此作为解除匈奴威胁的方法,高祖听后,极为称赞,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准备嫁其长女鲁元公主给单于。

由于吕后的哭闹,才「奉宗室女公主为阏氏」,以娄敬为使者,护送公主前往匈奴,通过联姻,双方缔约和亲「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

对于「和亲」,史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一认为汉与匈奴「和亲」,加强了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有助于民族融合,另一种看法认为汉与匈奴「和亲」,对汉民族来说是屈辱的。

但从「和亲」政策实施的背景看:汉政权是在战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础薄弱,经济残破,民不聊生,若再动干戈,以残破的经济,动荡的政治,疲惫的军队与匈奴开战,能否取得胜利,不言而喻,白登之围也足以说明此乃下策。

若化于戈为玉帛,暂时讲和,争取一个安定的局面,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此乃上策,纵观汉初政局,「和亲」主张,实际上已构成了休养生息总政策的组成部分,据史书记载,在汉初几十年中,与匈奴基本上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

「和亲」政策的实行,必须有「联姻」与「纳贡」这两个前提条件,从汉初的实际情况看,这还是可以接受的,历史上许多事实都证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为了缓和矛盾,争取时间,以巩固新生政权,不得不做出必要的让步,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

历史证明,「和亲」的实施,暂缓了与匈奴的战争,争取了时间,安定了政局,为武帝时期政治、经济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娄敬的主观愿望看:他是想通过联姻来调整与匈奴的关系,以图从根本上解除匈奴对汉政权的威胁,这种想法是比较天真的,因为与匈奴「和亲」只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它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匈奴奴隶主的贪欲。

他们「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苛利所在,不知礼义」,即使当时,在陇西、北地、上郡、云中等边地还经常遭到匈奴的骚扰,这说明,匈奴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而「和亲」只能暂时调整两族之间的矛盾,它是汉初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政策也要跟着变化。

由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到汉武帝时期,政治巩固,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具备了与匈奴开战的条件,通过战争,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对此,我们不能苛求娄敬,最后,从「和亲」政策实施的客观效果看:通过「和亲」,双方互通使臣,许多汉人出入塞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悠久的文化艺术带入匈奴族,促进了匈奴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匈奴人也进入内地,将塞北先进的畜牧生产经验传入中原,有助于民族的融合,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娄敬所提「和亲」之论,是汉初特定情况下的产物,是汉初休养生息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它对汉初政局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两族经济的相互交往和民族的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3.结语

娄敬提出的「定都」「和亲」的建议,与汉初政局关系甚大,它对汉初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体现了娄敬卓越的政治才能,可以说他是汉初难得的一个人才,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史籍记载却甚少,令人可惜。